雷鋒故事八則
1、人民勤務員
從1961年開始,雷鋒經常應邀去外地作報告,他出差的機會多了,為人民服務的機會也就多了。人們流傳著這樣壹句話:“雷鋒出差壹千裏,好事做了壹火車。”
有壹次,雷鋒外出,在沈陽車站換車,出檢票口的時候,他發現壹群人圍著壹個背著小孩兒的中年婦女。原來這名婦女從遼寧去吉林看丈夫,壹不小心把車票和錢都丟了 ,雷鋒連忙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壹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裏,大嫂眼含熱淚地問:“小兄弟,妳叫什麽名字?住哪的?是哪個單位的?”雷鋒回答道:“我叫解放軍,家就住在中國。”
2、幫助老人
壹次,雷鋒從安東(今丹東)回來,要在沈陽轉車。他背起背包過地下通道時,看見壹位白發蒼蒼的老大娘拄著棍,背了個大包袱,很吃力地壹步步地邁著,雷鋒走上前問道:“大娘,您到哪去?”老人上氣不接下氣地說 “俺從關內來,到撫順去看兒子!”雷鋒壹聽跟自己同路,立刻把大包袱接過來,用手扶著老人說:“走,大娘我送您到撫順。”老人感動極了,壹口壹個好孩子地誇他。
進了車廂,他給大娘找了座位,自己就站在旁邊,掏出剛買來的面包,塞了壹個在大娘手裏,老大娘往外推著說:“孩子,俺不餓,妳吃吧!”“別客氣,大娘,吃吧!先墊墊肚子。”“孩子”這個親切的稱呼,給了雷鋒很大的感觸,他覺得就像母親叫著自己小名似的那樣親切。他在老人身邊,和老人嘮開了家常。
老人說,她兒子是工人,出來好幾年了。她是第壹次來,還不知道住在什麽地方哩 說著,掏出壹封信,雷鋒接過壹看,上面的地址他也不知道。老大娘急切地問雷鋒:“孩子,妳知道這地方嗎?”雷鋒雖然不知道地址,但雷鋒知道老人找兒子的急切心情,就說:“大娘,您放心,我壹定幫助妳找到他。”
雷鋒說到做到,到了撫順,背起老人的包袱,攙扶著老大娘用地圖找了兩個多小時,才找到老人的兒子。母子壹見面,老大娘就對兒子說:“多虧了這位解放軍,要不然,還找不到妳呢!”母子壹再感謝雷鋒。雷鋒卻說:“謝什麽啊,這是我應該做的。”
3、釘子精神
施工任務中,他整天駕駛汽車東奔西跑,很難抽出時間學習,雷鋒就把書裝在挎包裏,隨身帶在身邊,只要車壹停,沒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駕駛室裏看書。
他在日記中寫下這樣壹段話:“有些人說工作忙,沒時間學習,我認為問題不在工作忙,而在於妳願不願意學習,會不會擠時間,要學習的時間是有的,問題是我們善不善於擠,願不願意鉆。壹塊好好的木板,上面壹個眼也沒有,但釘子為什麽能釘進去呢?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由此看來,釘子有兩個長處:壹個是擠勁,壹個是鉆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於擠和鉆。”
4、團結友愛
雷鋒經常把自己的藏書拿出來供大家學習,被人們稱為“小小的雷鋒圖書館”。
他幫助同誌學習知識,同班戰友喬安山文化程度低,雷鋒就手把手地教他認字,學算術。同班戰友小周父親得了重病,雷鋒知道後,以小周的名義給家裏寫了信又寄去10元錢。戰友小韓在夜裏的出車中棉褲被硫酸水燒了幾個洞,雷鋒值班回來發現後,把自己的帽子拆下來壹針壹針地為小韓補好褲子,輕輕地蓋在他身上。知道這個情況的喬安山說:“為了給妳補褲子,雷鋒半宿都沒睡!”
5、特殊的星期天1960年初夏的壹個星期天,雷鋒肚子疼得很厲害,他來到團部衛生連開了些藥。開藥回來後,見壹個建築工地上正熱火朝天地進行施工,原來是給本溪路小學蓋大樓。燒水棚旁有幾輛空車,雷鋒推起壹輛就走,加入到運磚的行列中去。廣播員小姐得知情況去采訪他,問他為什麽來,叫什麽,哪個部隊的。
他說:“我是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我和大家壹樣,只要盡了自己的壹點義務,也算是有壹份力盡壹份力。”沒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就接著幹活去了。
廣播員廣播了有位解放軍戰士在休息日來幫忙的這件事,工人們受到鼓舞,壹個個都更賣力的幹起來,還與雷鋒比賽。於是這天下午提前了兩個小時完成了當天的任務。他幹完活上車取了軍裝不留姓名就走了,管理員爺爺看到雷鋒的軍裝裏夾了壹封他替王大力捎的信,誤以為雷鋒叫王大力,還引起了壹場誤會。
6、可敬的“傻子”
1960年八月,駐地撫順發洪水,運輸連接到了抗洪搶險的命令,雷鋒忍著剛剛參加救火被燒傷的手的疼痛又和戰友們在上寺水庫大壩連續奮戰了七天七夜,把手指甲都弄破了,被記了壹次二等功。
望花區召開了大生產號召動員大會,聲勢很大,雷鋒上街辦事正好看到這個場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廠和部隊攢的200元錢,跑到望花區黨委辦公室要捐獻出來,為建設祖國做點貢獻,接待他的同誌實在無法拒絕他的這份情誼,只好收下壹半,另100元在遼陽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時候捐獻給了遼陽人民,在我國受到嚴重的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他為國家建設,為災區捐獻出自己全部的積蓄。
7、孩子知心人
1960年10月以後,雷鋒先後擔任了撫順市建設街小學(今的雷鋒小學)和本溪路小學校外輔導員。 雷鋒平時工作.學習都很忙,他只能利用午休時間或風雨天不能出車的日子請假到學校去找教師,同學談心,或進行其他輔導活動。他善於團結小朋友,啟發他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建設路小學六年級的小馬同學就是經過雷鋒的耐心教導,逐漸克服了愛玩、愛鬧的缺點,學習取得進步,並佩戴上了紅領巾。
8、模範班長
1961年九月,全團上下壹致推舉雷鋒為撫順市人大代表。雷鋒參加完人代會回到連裏就擔任了二排四班班長,在他的帶領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鋒也成了全連的四好的班長。
壹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鋒見公路上壹位婦女懷裏抱著壹個小孩,手裏還拉著壹個小孩,身上還背著包袱,在嘩嘩的大雨中壹步壹滑地走著。雷鋒忙上前壹打聽,才知道這位大嫂從外地探親歸來,要去十幾裏外的樟子溝去,她著急地說:“同誌啊,今天雨都把我澆迷糊了,這還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
雷鋒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個大壹點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溝走去,寧願自己淋得透濕,也不讓她們受罪。他們壹直走了兩個多小時,才把那對母子安全送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