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 結合點、互動、仿真實驗、創新研究
隨著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已經不再是壹句口號,信息技術已被廣泛應用到學科教學中去,對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起到了有力的促進作用。事實上很多老師只是在對外公開課的教學中使用,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很少用甚至不用。多數老師僅僅把現代教育手段用作電子黑板,給人以高投入低產出的感覺。
實踐告訴我們,信息技術作為壹種輔助教學手段,必須與傳統教學的優勢、數學課程的資源有機地整合起來,尋找出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最佳結合點,教師、學生和現代信息技術環境才能和諧互動,教師才能願用、樂用,用多、用好,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
1.信息技術與教學難點相結合
1) 數學科學的另壹特點是邏輯性強,抽象思維要求高,尤其是涉及三維空間問題,動態過程問題、復雜計算問題等,傳統教學手段由於以靜態為主,很難在課堂上利用黑板將這種復雜的情景展示出來,更不用說借助情景來分析。正是因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觀、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進壹步增加了學生理解和掌握的難度,為此長期成為教學中的難點。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恰恰在這壹方面具有獨到的優勢,它能使這些復雜的問題轉化為直觀、形象、生動的感性情景,這樣大大降低了學生理解和教師教學的難度。運用建構主義思想進行教學設計,通過課堂教學中學生、教師和媒體的互動,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使得教學難點得以化解。
1) 以數學教學為例,幾何畫板是數學教師最喜歡使用的教學軟件,它操作簡單,功能豐富,動感十足,能夠滿足數學教學中化抽象為形象直觀的要求。教學實踐中通過信息技術課的輔助教學,在學生初步掌握幾何畫板功能的基礎上,開展數學實驗研究,通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能夠有效地突破數學教學中平面幾何的難點。以“橢圓的定義及其標準方程”壹課為例,教師設計制作了多個橢圓的構造實驗,利用網絡教室的操作平臺及校園網,以具體的數學問題結合“幾何畫板”有趣的數學實驗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教師讓學生利用“幾何畫板”自己動手“做”,完成意義建構,探究橢圓構造的方法,以及和其他圓錐曲線(雙曲線、拋物線)的聯系。
2.信息技術與仿真實驗相結合
即使是數學教學,現在也十分重視數學實驗的教學功能。作為實驗必須有自變量和應變量,通過實驗探究應變量和自變量之間的內在關系,從中發現規律性的東西即事物的本質。但是中學數學實驗由於受到實際器材的限制,有些實驗往往只能是紙上做實驗,很難在真實的環境中展開。利用計算機虛擬現實的功能,能夠彌補實驗條件不足的限制。例如在數學教學中。利用幾何畫板軟件的賦值和計算功能,可以開展數學實驗,通過實驗得出規律。
3.信息技術與創新研究相結合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時代賦予教學的重要任務,現代信息技術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有獨到之處。在課題研究中,數學教學中開設數學建模的選修課,在中學生中開展數學建模的研究,通過數學建設模選修課的設立,借助網絡工具,揭示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身邊的世界,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通過跨學科的整合,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在設計方案、市場調查、查閱資料、加工信息等過程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壹批優秀的數學建模案例獲得社會較好的評介,如:微波爐運輸包裝優化設計,宿舍輸水管道問題的研究,概率問題,出現“死亡小組”的可能有多大,跳水池深度的計算,關於公司建立地點選擇的問題的研究,探討紅綠燈時間差問題,郵遞員投遞問題等。
以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首先是教育理念的現代化,硬件建設的投入則是教育現代化工程的物質基礎,有了良好的硬件,如何用足、用好,使之發揮最大的育人功能,要求教師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材的要求,學科特點,通過有機整合,開發出適合校本特點的教材,並通過課堂教學和諧互動才能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