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劉元珍文言文

劉元珍文言文

1. 文言文閱讀《明史 劉宗周傳》全文翻譯閱讀理解

劉宗周,字起東,山陰人。他的父親劉坡是壹個童生。他的母親章氏懷他五個月時他父親死了。生下宗周後,家裏酷貧,章氏把他帶到外祖父家裏養育。後來因為宗周的祖父老而且生病,他回去侍候,挑水砍柴,煮藥燒粥。但是宗周身體虛弱,母親常常憂念他,放不下心,終於生了病,又因為家裏窮,忍著不治療。萬歷二十九年(1601),宗周考中進士,他的母親死在家裏了。宗周奔喪到家,在中門外搭了壹間居喪的白泥屋,天天在裏邊哭自己的母親。脫下喪服後,朝廷選派他當行人,宗周請求回家贍養祖父母。祖父母下世後,中間過了七年宗周才赴京候補。他的母親因為貞節揚名於朝廷。

當時朝廷裏邊有昆黨、宣黨跟東林作對。宗周上書說:“東林是顧憲成講學的地方。高攀龍、劉永澄、姜士昌、劉元珍都是賢人。於玉立、丁元薦為人清白,心口如壹,有國士的氣度。那些大臣指摘他們的人品是可以的,爭論意見的短長就不應該;攻擊東林也可以,偏袒昆黨、宣黨就不應該了。”這下黨人大肆吵鬧,宗周只好請假回鄉去了。

2. 明史·列傳第八十二孫交傳原文及翻譯

譯文 孫丕揚,字叔孝,富平人。

嘉靖三十五年(1556)的進士,授職為行人,升任禦史。歷任京郊、淮、揚地區巡按,糾正過失雷厲風行。

隆慶年間,升任大理丞。因為曾經彈劾高拱,高拱的門生給事中程文誣陷並彈劾孫丕揚,他被罷官等候審查。

高拱被罷免後,事情弄明白了,他又官復原職。 萬歷元年(1573)他升任右僉都禦史,巡撫保定各府。

因為嚴格治政,屬官都惴惴不安。巡視關隘,增設了三百多所敵樓,修築了壹萬多丈的邊防墻。

論功績,歷任右副都禦史。宦官馮保的家在京城,張居正吩咐替他修建住宅,孫丕揚拒不理睬。

知道馮、張兩人會發怒,萬歷五年春天他稱病回鄉了。 當年冬天考核京官,言官們迎合張居正而彈劾他。

詔令他起用官職時,調至南京聽用。巡按陜西的禦史,知道馮保等人不滿,暗中示意西安知府羅織他的罪名。

知府派小吏答復禦史,不料小吏被老虎吃了,等到再做答復,而張居正已經死亡,事情才作罷。他出任應天府尹。

受任為大理寺卿,升任戶部右侍郎。 萬歷十五年(1587),河北發生大饑荒。

孫丕揚的家鄉和鄰縣蒲城、同官的人采石為食。孫丕揚很傷感,送了幾升石頭給皇上,趁勢勸諫:“現在全國困於加派,窮困的並非只有吃石粉的百姓。

應該放寬賦稅節儉開支,罷除額外的征派和諸類不急的事務,損害官方而有益於下民,培育蒼生的性命。”神宗被他的話感動,很有些減裁、罷除。

不久,他由左侍郎升任南京右都禦史,稱病回鄉,又召回任命為刑部尚書。孫丕揚認為監獄中滯留囚徒過多,是因為公文傳遞的牽制。

提議在刑部、大理寺各設簿籍,凡是獄案上報刑部,第二天就詳細報告大理寺,大理寺審核批準後的次日就反饋到刑部,從此囚徒就沒有長期被關押的了。不久他上奏:“五年壹次的刑事撫恤剛完,恐怕有冤獄沒有地方投訴。

請敕令全國的巡撫巡按官,在春氣暖和時令監司巡視州縣,審查囚徒,按察使則審查省會的囚徒。對死罪有疑以及流徙之下可以赦免的人,由撫按官送交朝廷,希望不要超過夏天。

罪輕的人馬上遣送,罪重的人仍然聽候刑部裁決,每年如此。”神宗答復同意,以後,他逐條陳述了減少刑罰的三十二件事。

皇帝稱好,下優詔褒獎,從此刑獄大為減少。有宮中小內臣殺了人,逃避到皇宮。

孫丕揚上奏要求逮捕,終於將其發配邊關。後改任左都禦史,他陳述三條臺規,請求專管印璽、重視巡查、長期巡城,定為命令。

而後,他又稱:“鄉裏百姓的疾苦只有郡邑官員才能解決,郡邑的吏治只有撫按監司才能清正。撫安監司的風化,只有部院能夠整治。

請求訂立條約頒布全國,獎勵清廉抑制貪贓,***同遵循官箴。”神宗都下優詔答復可行。

萬歷二十二年(1594)他擔任吏部尚書。孫丕揚剛直不屈,眾官不敢徇私,只憂慮顯貴的太監的拜訪。

於是他創立抽簽法,大選特選官吏,全部聽憑他們自己抽簽,請托屬意之事無法施行,壹時間選拔的人盛贊他無私,選官之事從此大變。 萬歷二十三年(1595)全面考核京城之外的官吏。

九江知府沈鐵曾經擔任衡州同知,揭發巡撫秦耀的罪行,江西提學僉事馬猶龍任刑部主事時,判定禦史祝大舟收受賄賂,於是庇護祝的人憎恨。考功郎蔣時馨罷黜了他,孫丕揚沒有察覺。

等到蔣時馨被趙文炳彈劾,孫丕揚極力替他辯解。稱此是丁此呂的罪過,丁此呂遭逮捕。

孫丕揚又極力抨擊沈思孝,因此沈思孝和員外郎嶽元聲接連上奏攻擊孫丕揚。孫丕揚極力懇請離去。

當年冬天,神宗因為軍政事務,貶責了兩京三十多名言官。孫丕揚仍在休假,就與九卿極力勸諫,神宗沒接納。

不久,神宗厭惡大學士陳於陛進行救助,將各位言官貶到邊關。孫丕揚等人又上奏勸諫,神宗因此更加惱怒,將他們全部除名。

起初,神宗雖然很想任用孫丕揚,但不甚信任。有所舉薦,都錄用了列在第二位的候選者。

多次請求啟用罷官的人,都宣告作罷。孫丕揚因為不得誌,已經有了離去的打算,因此閉門不出達半年。

十三次上奏,都沒有答復。到了四月,神宗下溫詔勉勵、挽留,他才又開始辦事。

主事趙學仕是大學士趙誌臯的族弟,因為犯事而面臨降職,文選郎唐伯元將他定為饒州通判。不久趙學仕又因為以前的事遭攻擊,給事中劉道亨彈劾吏部趨炎附勢,言辭觸犯了孫丕揚。

博士周獻臣的陳述,也對他頗有觸犯。孫丕揚懷疑劉道亨受同僚周孔教的指使,周獻臣又是周孔教的同宗,更加懷疑,又多次上奏請求退休。

最後寫信給大學士張位,懇求他起草旨令同意放他回鄉。張位照他的話辦了。

孫丕揚聽說了,又大為憤恨,稱張位排擠自己,上奏極力抨擊張位和劉道亨、周孔教、周獻臣、沈思孝。神宗得到奏疏,認為孫丕揚不正直。

張位也上奏辯解,請求告退,神宗又下詔安慰、挽留,而且張位的同僚陳於陛、沈壹貫也替張位開脫。孫丕揚再度被責備,批準他乘驛車離去。

此後很久,他被委任為南京吏部尚書,推辭不上任。等到吏部尚書李戴被免職,神宗為代替的人發愁,讓侍郎楊時喬負責。

楊時喬多次請求選拔尚書。神宗最終思念孫丕揚廉潔、正直,萬歷三十六年(1608)九月召用他擔任原職。

他屢屢推辭,神宗不同意。第二年四月才進京,他已經七十八歲。

三十八年考核京城之。

3. 明史

下方責言官欺蔽,而輔臣欺蔽自如.失今不治,臣謂陛下可惜者四:朝廷以爵祿植善類,今直為私門蔓桃李,是爵祿可惜也.群臣風靡,罔識廉恥,是人才可惜也.輔臣不越例予人富貴,不見為恩,是成憲可惜也.陛下禦天下二十年,前十年之政,張居正剛而多欲,以群私人,囂然壞之;後十年之政,時行柔而多欲,以群私人,靡然壞之.此聖政可惜也.乞立斥文舉、汝寧,誡諭輔臣,省愆悔過.”帝怒,謫徐聞典史.稍遷遂昌知縣.二十六年,上計京師,投劾歸.又明年大計,主者議黜之.李維禎為監司,力爭不得,竟奪官.家居二十年卒. 顯祖意氣慷慨,善李化龍、李三才、梅國楨.後皆通顯有建豎,而顯祖蹭蹬窮老.三才督漕淮上,遣書迎之,謝不往. 顯祖建言之明年,福建僉事李琯奉表入都,列時行十罪,語侵王錫爵.言惟錫爵敢恣睢,故時行益貪戾,請並斥以謝天下.帝怒,削其籍.甫兩月,時行亦罷.琯,豐城人.萬歷五年進士.嘗官禦史.既斥歸,家居三十年而卒. 顯祖子開遠,自有傳. 逯中立,字與權,聊城人.萬歷十七年進士.由行人擢吏科給事中.遇事敢言.行人高攀龍,禦史吳弘濟,南部郎譚壹召、孫繼有、安希範鹹以爭趙用賢之罷被斥,中立抗疏曰:“諸臣率好修士,使跧伏田野,誠可惜也.陛下怒言者,則曰‘出朕獨斷’,輔臣王錫爵亦曰‘至尊親裁’.臣謂所斥者非正人也,則斷自宸衷,固陛下去邪之明;即擬自輔臣,亦大臣為國之正.若所斥者果正人也,出於輔臣之調旨,而有心斥逐者為妒賢;即出於至尊之親裁,而不能匡救者為竊位.大臣以人事君之道,當如是乎?陛下欲安輔臣,則罷言者;不知言者罷,輔臣益不自安.”疏入,忤旨,停俸壹歲. 尋進兵科右給事中.有詔修國史,錫爵舉故詹事劉虞夔為總裁.虞夔,錫爵門生也,以拾遺劾罷.諸禦史言不當召.而中立詆虞夔尤力,並侵錫爵,遂寢召命.未幾,文選郎顧憲成等以會推閣臣事被斥,給事中盧明諏救之,亦貶秩.中立上言:“兩年以來,銓臣相繼屏斥.尚書孫鑨去矣,陳有年杜門求罷矣,文選壹署空曹逐者至再三,而憲成又繼之.臣恐今而後,非如王國光、楊巍,則不能壹日為冢宰;非如徐壹槚、謝廷寀、劉希孟,則不能壹日為選郎.臧否混淆,舉錯倒置,使黜陟重典寄之權門,用舍斥罰視壹時喜怒,公議壅閼,煩言滋起.此人才消長之機,理道廢興之漸,不可不深慮也.且會推閣臣,非自十九年始.皇祖二十八年廷推六員,而張治、李本二臣用;即今元輔錫爵之入閣,亦會推也.蓋特簡與廷推,祖宗並行已久.廷推必諧於僉議,特簡或由於私援.今輔臣趙誌臯等不稽故典,妄激聖怒,即揭救數語,譬之強笑,而神不偕來,欲以動聽難矣.方今疆埸交聳,公私耗敝,群情思亂,識者懷憂.乃朝議紛紜若爾,豈得不長嘆息哉!”帝怒,嚴旨責讓,斥明諏為民,而貶中立陜西按察司知事.引疾歸,家居二十年卒.熹宗時,贈光祿少卿. 盧明諏,黃巖人.萬歷十四年進士. 楊恂,字伯純,代人.萬歷十壹年進士.授行人,擢刑科給事中.錦衣冗官多至二千人,請大加裁汰,不用.累遷戶科都給事中.朝鮮用兵,冒破帑金不貲.恂請嚴敕邊臣,而劾武庫郎劉黃裳侵耗罪.黃裳卒罷去.尋上節財四議,格不行. 王錫爵謝政,趙誌臯代為首輔.禦史柳佐、章守誠劾之.誌臯乞罷,不許.禦史冀體極論誌臯不可不去.帝怒,責對狀.體抗辭不屈,貶三秩,出之外,以論救者眾,竟斥為民.恂復論誌臯,並及張位.其略曰:“今之議執政者,僉曰擬旨失當也,貪鄙無為也.是固可憂,而所憂有大於是者.許茂橓罷閑錦衣,厚賫金玉為奸,被人緝獲.使大臣清節素孚,彼安敢冒昧如此!乃緝獲者被責,而行賄者不問.欲天下澄清,其可得耶?可憂者壹.楊應龍負固不服,執政貪其重餌,與之交通.如近日綦江捕獲奸人,得所投本兵及提督巡捕私書.其余四緘及黃金五百、白金千、虎豹皮數十,不言所投.臣細詢播人,始囁嚅言曰‘求票擬耳’.夫票擬,輔臣事也,而使小醜得以利動哉?可憂者二.推升者,吏部職也.邇來創專擅之說以蠱惑聖聰,陛下入其言而疑之.於是內托上意,外諉廷推,或正或陪,惟意所欲.茍兩者俱無當,則駁令更推;少不如意,譴謫加焉.倘謂簡在帝心,非 *** 所預,何所用者非梓裏姻親,則門墻密契也?如是而猶曰吏部專擅乎?可憂者三.言官天子耳目,糾繩獻納,其職也.邇來進朋黨之說以激聖怒,陛下納其譖而惡之.於是假托天威,肆行胸臆.非顯斥於建白之時,則陰中於遷除之日.倘謂斷自宸衷,無可挽救,何所斥者非宿昔積怨,則近日深仇也?如是而猶謂言官結黨乎?可憂者四.首輔誌臯日薄西山,固無足責.位素負物望,乃所為若斯;且其機械獨深,朋邪日眾,將來之禍,更有難言者.請罷誌臯而防位,嚴飭陳於陛、沈壹貫,毋效二人所為.”疏入,忤旨.命鐫壹級,出之外.誌臯、位疏辨,且乞宥恂,於陛、壹貫亦論救.乃以原品調陜西按察經歷.引疾歸.久之,吏部尚書蔡國珍奉詔起廢.及恂,未召卒. 冀體,武安人.被廢,累薦不起,卒於家. 其時以論誌臯獲譴者又有朱爵,開州人.由茌平知縣召為吏科給事中.嘗論時政闕失,因疏誌臯、位寢閣壅蔽罪,不報.尋切諫三王並封,且論救朱維京、王如堅等,復劾誌臯、位私同年羅萬化為吏部.坐謫山西按察知事,卒於家.天啟中,贈太仆少卿. 姜士昌,。

4. 雷雲飛的介紹

雷雲飛又名雷國柱,1884年出生,攀枝花市仁和區務本鄉人,出身貧苦農民,從小當過傭人,幹過長工、月活、腳夫,做過馬幫夥計。

約三十歲乞討至同德鄉,被團總、袍哥大爺江海臣收留。他為人正直、機敏、忠實,打仗勇敢,得到江海臣的賞識、厚愛。

江患病時便把團總的隊伍交給他指揮,江死後他接任了袍哥大爺和團總。1922年3月朱德、金漢鼎等將領因反雲南軍閥唐繼堯失敗,被迫離開昆明,入川來到金沙江北岸河門口地區雷雲飛領地大水井川軍伍祥禎家。

雷得知詳情後,即派人阻擊唐的追兵,並將朱德等人接到家中盛情款待,命其妻劉元珍派人為朱德等人制備便裝和300銀元旅費,並派衛隊護送至西昌。雷雲飛崇拜梁山好漢,同情貧苦農民,常在駐地放賑救災,樹起“雷”字大旗,喊出“打富濟貧,保商保民,靖滇太平”的口號。

災年設棚施粥,受到貧苦農民擁護,隊伍發展到三四千人,曾攻下鹽源縣城,直接威脅軍閥、地主的利益。國民 *** 二十四軍,蔣如珍團長多次對雷部進行武裝清剿,未能得逞。

後設計謀,以談判磋商為名誘雷與蔣會合。雷中計,於1926年11月11日在鯉魚坡背山上被殺害。

雷的侄子雷耀宗、雷遠光,妻弟劉繼清,參謀彭慶高均先後殺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