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靜隱深山無俗慮,幽居仙洞樂天真。
在《西遊記》第17回,“孫行者大鬧黑風山,觀世音收伏熊羆怪”這壹集中,觀音菩薩收服了壹個黑熊怪。除了黑以外,這個看上去憨憨的黑熊怪其實倒是妖界的壹股清流,愛護環境、附庸風雅。
除了把自己居住的黑風山建設得像花園壹般,這個頗具文采的黑熊怪還在門口掛了副對聯:“靜隱深山無俗慮,幽居仙洞樂天真。”
2、絲飄弱柳平橋晚,雪點香梅小院春。
西行路上,師徒四人才聚齊,黎山老母、觀音文殊普賢三位菩薩就組成豪華取經考核團,變幻壹座賈府,來測試師徒西行的決心。賈府中曾經出現這樣壹副對聯。
3、長生不老神仙府,與天同壽道人家。
這幅對聯掛在五莊觀的門上,初看上去口氣很大,連孫悟空都覺得真是吹牛,太上老君也沒這麽自誇過。
擴展資料:
《西遊記》思想內容:
小說中“大鬧天宮”通過神話故事的形式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的人民的反抗。當然,幻想小說之反映現實帶有本身的特點,不同於壹般直接反映現實生活的文學作品。
“大鬧天宮”中的叛逆者豎起了“齊天大聖”的旗幟,並且提出“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號,十萬天兵天將望風而逃,天宮統治播搖欲墜,以致玉皇大帝不得不向外求援,這些虛構和幻想的情節是以現實中的農民起義、農民戰爭作為基礎。
如果沒有歷史上發生的許多次規模巨大的、猛烈地沖擊了封建王朝的農民起義、農民戰爭,“大鬧天宮”的情節不可能想象得那樣大膽,孫悟空作為壹個叛逆者的形象也不可能塑造得那樣光輝奪目。
“大鬧天宮”以孫悟空的失敗而結束,這和作者在壹定程度上所受的封建正統思想的影響有關。同時必須指出,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和以後的皈依佛法,也是情節發展上的必然要求。
很顯然,花果山上的美猴王絕不會無緣無故地放棄洞天福地、自在為王的生活去幫助唐僧西天取經,不如此安排,就無法過渡到下面的取經故事。而且西遊記故事的基本輪廓早在吳承恩之前就形成了,作者很難在這種關鍵的地方進行根本性的變動。
百度百科-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