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董存瑞,
戰場顯威神。
爆破稱元帥,
勇氣更堪欽。
肉身為支架,
打開勝利門。
隆化埋忠骨,
光彩照後人。
在中國***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歷史上,董存瑞的英名永遠不朽。他舍身炸碉堡的事跡傳遍了中華大地,為新中國不惜獻身的精神也成為壹代代人民戰士的榜樣。
生平
■入伍兩年多便立大功3次、小功4 次,榮獲過毛澤東勛章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出生於察哈爾省(今河北省)懷來縣南山堡的貧苦農民家庭,7歲時上過幾天學堂,後因家貧而輟學。抗戰爆發後,他的家鄉成了抗日遊擊區,他13歲時就曾掩護過八路軍幹部,當上了兒童團團長。年少的董存瑞機靈聰明,很有骨氣,被稱為“南山堡的王二小”。
1945年春,董存瑞參加了當地抗日自衛隊,同年7月參加了八路軍。1946年4月初,在察北重鎮獨石口遭遇戰中,他機智地奪下敵人的壹挺機槍而被記大功壹次,被部隊授予勇敢獎章。
1947年初的長安嶺狙擊戰,他在班長犧牲、副班長重傷的情況下,挺身而出自任班長,如期完成了狙擊任務,又立大功壹次。至犧牲前,他***立大功3次、小功4次,榮獲3枚勇敢獎章和壹枚毛澤東勛章。
1947年3月,在平北整訓期間,董存瑞入了黨。毛澤東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號召後,各戰略區的部隊紛紛練習城市攻堅戰。
當年解放軍沒有飛機,也缺少坦克,攻堅主要靠有限的炮兵和步兵實施爆破。董存瑞帶領的班被師、團領導譽為“董存瑞練兵模範班”,他本人也被授予“模範爆破手”的稱號。
■隆化戰鬥打響前,在比武中奪得 “爆破元帥”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 決心:“我就是死後化成泥土,也要 填到隆化中學的外壕裏去”
1948年5月初,董存瑞所在部隊參加冀熱察戰役。隆化縣城是熱河省會承德的拱衛,敵人事先在這裏修築了大量碉堡,有些特殊構築的暗堡還被稱為“模範工事”。
1948年5月25日,進攻隆化縣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的6連負責拔除敵人核心陣地——隆化中學。臨出發前,身為爆破組組長、在比武中奪得“爆破元帥”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決心:“我就是死後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學的外壕裏去,讓大家踩著我們把隆化拿下來!”他帶領戰友接連炸毀了敵人3個炮樓5個地堡。打開隆化中學東北角的外圍工事之後,敵人隱藏在圍墻外幹河道上橋形暗堡的機槍突然開火,部隊遭受嚴重傷亡,突擊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戰友又壹個個在中途倒下。
面對敵碉堡的兇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請戰,在戰友的掩護下沖到橋底。此時,他的左腿被敵人的機槍打斷,暗堡的底部離幹涸的河床還有段高度,河道兩側護堤陡滑,他兩次安放的炸藥因沒有木托都滑了下來。此時,沖鋒號已經吹響,拖延壹分鐘就會有更多的戰友犧牲。董存瑞毅然用身體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了導火索。隨著天崩地裂的壹聲巨響,敵人的橋形暗堡被炸毀,紅旗插進了隆化中學。董存瑞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為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道路,犧牲時年僅19歲。
背景
■兵團司令程子華戰後視察隆化中 學時,奇怪地發現許多戰士在哭泣
■新中國成立兩周年之際,毛澤東邀 請董存瑞的父親登上天安門城樓 參加國慶觀禮
■董存瑞的母親收到成千上萬封來自全國各地的信件,因董存瑞是家 裏惟壹的男孩,信中內容最多的是要求給老人當兒子
董存瑞是壹個出身貧苦農家的孩子,從兒童團長、民兵壹直成長為主力部隊的班長、戰鬥英雄,所走的正是千千萬萬農村根據地的革命青年***同的道路,也就是在***產黨的教育和領導下追求解放之路。中國***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戰爭,從本質上講是壹場新型的農民戰爭。黨通過給農民土地,引導他們打倒地主老財,打倒帝國主義,從而喚發起沖天的革命精神。董存瑞恰恰是其中光輝的代表。
董存瑞犧牲不久,兵團的程子華司令員率前指人員進城視察戰果,在隆化中學前見許多戰士哭泣。程司令很奇怪,問他們打了勝仗為什麽還哭?戰士們介紹了董存瑞的壯舉,令身經百戰的程將軍唏噓不已。1948年6月8日,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黨委決定,追認董存瑞為縱隊戰鬥英雄、模範***產黨員,命名他生前所在的6連6班為“董存瑞班”,規定縱隊所屬機關和部隊在點名和集會時,靜默3分鐘以示悼念。7月10日,冀熱察行署發布決定,將隆化中學改名為存瑞中學。1950年,在全國戰鬥英雄和勞動模範代表會上,董存瑞被追認為全國戰鬥英雄。
新中國成立兩周年之際,毛澤東邀請董存瑞的父親董全忠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國慶觀禮,並親切接見了他。朱德也為其紀念碑親筆題詞:“舍身為國,永垂不朽”。董存瑞的母親收到了成千上萬封來自全國各地的信件,因董存瑞是家裏惟壹的男孩,信中內容最多的是要求給老人當兒子。
50年代,八壹電影制片廠拍攝電影《董存瑞》時,片中的董存瑞高喊出時代強音:“為了新中國,前進!”不過,據當時掩護董存瑞炸碉堡並親眼目睹他最後時刻的郅順義回憶,不記得他喊過這句話。據電影《董存瑞》編劇趙寰說:“1948年正是解放戰爭處於大反攻階段,黨中央發出‘五壹’號召,提出了‘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為了新中國’那句話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出來的。”
雖然文藝作品中有加工的成分,但是烈士的確倒在解放全中國的戰略進攻中,他用自己的犧牲為新中國的成立鋪平著道路。
故事
■英雄沒有留下遺體,爆炸後的現 場只找到壹只鞋,棺材中只好裝 入壹塊寫有名字的木牌
突擊隆化中學,董存瑞的爆破組***用了100公斤黃色炸藥,用麻布和麻繩捆紮成均勻的7包。董存瑞托舉的炸藥包所含藥量在15公斤左右,威力能將橋形暗堡炸開。事後,戰友們在現場搜尋他的遺體,只確認了壹只鞋是他的。四周壹些血肉模糊的零散殘骸只能和其他烈士的遺骨壹同收殮。
1957年春,整修烈士陵園的時候,縣裏曾組織人挖開烈士墳,因分辨不清哪塊遺骨是董存瑞的,只好請木匠做了壹個四尺長的棺材,選了壹塊楠木,用朱砂寫下了“以此木代替烈士遺骨”的木牌,藏於棺內。
英雄雖然屍骨無存,但精神風範長留人間。在後來的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戰場上,湧現出許多董存瑞式的英雄。
如解放錦州時,東北野戰軍第2縱隊10連的戰鬥組長梁士英,用身體堵住了塞進敵地堡的爆破筒,與敵人同歸於盡;錦州人民為了紀念他,將錦州西北門命名為“士英門”。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楊根思、黃繼光等英雄身上,也閃動著當年董存瑞的影子。
■他是個性很強的人,因批評連隊 幹部“吃了豬心,失了人心”,險些 入不了黨
據戰友們講,董存瑞是個性很強的人。他樂觀開朗,愛說愛唱,打仗勇敢機靈,勇於承擔責任,是個不可多得的戰鬥骨幹。同時,他也愛向領導提意見,為此還壹度差點影響了入黨。
有壹次,連裏改善夥食,炊事班殺了壹頭豬,用豬心另炒了個菜,給連部送去。恰巧董存瑞看到此事,馬上覺得幹部搞特殊化不應該,便在民主會上尖刻地批評連隊幹部是“吃了豬心,失了人心”。
支部大會討論他入黨的時候,有人就說他對領導不尊重,缺乏階級感情。連長卻十分嘉許他的耿直,做了自我批評:“過去條件艱苦,幹部還能與戰士同甘***苦;現在形勢好了,對自己的要求也放松了。戰士們能吃苦,我們幹部為什麽就吃不得苦呢!”連長說了這番話後,黨支部終於同意吸收董存瑞加入中國***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