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漢口英租界的歷史沿革

漢口英租界的歷史沿革

甲午戰爭前,漢口英租界是漢口唯壹的租界。甲午戰爭結束後的3年間,德國、俄國、法國和日本都在漢口新開辟了租界。於是英國也提出拓展租界的要求。由於新辟的漢口俄租界緊鄰英租界的下遊,漢口英租界只能向西北方縱深處拓展。1898年,湖北按察使瞿廷韶與英國駐漢口領事霍必瀾簽訂了《英國漢口新增租地條款》,規定漢口英租界向西北方擴展到距離漢口城垣只有5丈的地方,新增面積337畝,總面積增加到795畝。

漢口英租界的西北界限距離漢口城垣有5丈,留下5丈官地作為供中外人民自由行走的道路,但是由英租界工部局修建,並設置巡捕、路燈,加以管理。不久,英租界工部局在進入這條道路的各個入口裝置鐵門,可以隨意開關。此後,英租界工部局又得到“地皮大王”劉歆生的同意,在英租界西南邊界外側修建了壹條馬路,命名為歆生路,隨即也派設巡捕,向道路兩側(包括華界壹側在內)的居民征收捐稅,同時在通往華界的3個街口——花樓街、黃陂街(又名前花樓街)、居巷(交通巷)也設置了鐵閘門。歆生路作為在英租界工部局管理下的中英交界道路,不久就發展成武漢最繁盛的商業街(英租界收回後改名為江漢路)。 1926年底至1927年初,隨著北伐戰爭的勝利推進,中國工人運動以前所未有的聲勢蓬勃開展起來。在工人運動的高潮中,發生了震驚中外的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的鬥爭。這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偉大壯舉,是中國近百年反帝鬥爭史上的光輝壹頁。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進入湖南後,英國調遣軍艦和水兵到長沙、嶽州幫助吳佩孚抵抗北伐軍;9月5日,英國軍艦炮擊萬縣縣城,制造了千余家民房店鋪被毀,死傷千人的萬縣慘案;……英帝國主義的種種暴行,激起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

1926年12月26日,漢口各界群眾20余萬人,在李立三的領導下,在漢口濟生三馬路舉行反英大會。會議明確提出反對幹涉中國獨立的英帝國主義,發表通電,強烈要求國民政府向英國政府提出嚴重抗議,並立即收回租界。

1927年1月1日至3日,武漢各界群眾為國民政府遷都武漢和北伐勝利舉行各種慶祝活動。1月3日下午,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宣傳隊在漢口英租界附近的江漢關鐘樓旁講演。全副武裝的英軍水兵沖出租界,撲向手無寸鐵的聽講群眾,當場刺死壹人,打傷30多人,制造了漢口“壹三”慘案。 當時,中國***產黨領導的湖北省總工會第壹次代表大會正在漢口召開。得知慘案後,主持大會的李立三、劉少奇立即領導全體代表聲討英帝國主義的暴行,並於當晚發表《為反對英水兵慘殺同胞通電》提出請國民政府收回漢口英租界等六項要求和實行抵制英貨、封鎖英租界等五項辦法。英帝國主義的暴行激起了長期郁積在武漢人民心裏的熊熊怒火。1月4日,湖北省總工會、省農民協會、省學生聯合會等200多個團體的500多名代表舉行武漢工農商學各界聯席會議,根據省總工會第壹次代表大會所提要求和辦法,提出了請國民政府向英國領事館提出嚴重抗議、由國民政府收回英租界、實行抵制英貨、封鎖英租界等八項決議。 1月5日,武漢舉行罷工、罷市、罷課。下午,在李立三、劉少奇等領導和組織下,在漢口濟生三馬路召開了30萬人參加的反英示威大會,會後舉行示威遊行。群眾高喊著“打倒帝國主義”、“收回租界”等口號,向英租界挺進。工人糾察隊員率先沖進租界,隨後,群眾沖進英租界,憤怒的群眾登上樓頂,扯下英國旗,占領了租界。租界內的英國官員和巡捕、水兵逃往江邊的英國軍艦。漢口英租界被愛國群眾控制。

武漢國民政府支持群眾收回英租界的正義要求,向英國政府提出抗議,並決定由外交部長陳友仁主持對英交涉。面對聲勢浩大的群眾反帝運動,英國政府不得不作出讓步,在2月19日與武漢國民政府簽署協定,將在漢口的租界交還中國。3月1日,漢口英租界工部局解散,3月15日,中國政府成立了漢口第三特別區,直屬於國民政府外交部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