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好的家風有哪些?

好的家風有哪些?

問題壹:什麽是好家風 1、做人要做老實(遵紀守法)、誠實(表裏如壹)、善良人,多做好事,終有好事。

2、族內子孫人等,妄作非為,有幹名教者,不待鳴官,祠內先行整治。

3、粥壹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4、重道德修養,嚴情操品性;扶正義,斥邪惡。

5、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

6、有百世之德者,必有百世之子孫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就有十世的子孫保之;如果是斬焉無後者,那是德至薄也。

7、壹粥壹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8、壹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味。

9、壹戒是(晚)起;二戒懶惰;三戒奢華;四戒驕傲。既守四戒,又須規以四宜:壹宜勤讀;二宜敬師;三宜愛眾;四宜慎食。

10、學生要三勤:手勤、腦勤、讀書勤。

11、休存猜忌之心,休聽離間之語,休作生分之事,休專公***之利。

12、行軍打仗,兵最怕驕,驕兵必敗;兒女也最怕嬌慣,壹嬌慣,那壹定出現問題。>

13、孝敬老人,嚴教子孫;尊老愛幼,親穆存心。

14、孝道當竭力,忠勇表丹誠;兄弟互相助,慈悲無邊境。

15、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16、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飲食運為,恣其所欲,宜誡翻獎,應呵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

17、吾家食宋祿三百余年,勿忘後裔不仕。

問題二:良好的家風有那些? 什麽是家風。

家風簡單地說就是壹個家庭的風氣,包括為人處事的態度和行為準則。家風是由家庭成員的態度、行為和氛圍營造的,存在於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表現在人們處理日常生活各種關系的態度和行為中。它們猶如壹種磁場被人們深深地感受到,促使人發自內心地服從和遵守。

家風作用。

良好的家風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是人們終身的財富。青少年在良好家風的熏陶下,會經過耳濡目染接受影響,按照良好家風的內容來塑造自己的行為,形成良好的人生習慣,成就美好的人生。

講究道德、誠實守信。

道德是壹個人立身處世的根本,是家風的核心。高尚的道德可以讓人形成充實、高雅的精神生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誠實守信是壹個人的名片,青少年養成誠信的品格,在將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更容易成功,才能贏得長久的榮譽和尊敬,給家庭帶來長久的歡樂和安詳。

重視學習,崇尚知識。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崇尚學習的傳統。各位家長要以身作則,重視學習、崇尚知識,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讓家庭充滿學習氣氛,通過學習立身立德、增智強能。青少年生長在壹種充滿學習氣氛的家庭中,很容易養成壹種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會影響到孩子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成績,這是千金難買的。

勤儉持家、尊重勞動。

勤儉是壹種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也是個人健康成長的護身法寶。勤儉的家風可以防止青少年產生優越感,自覺克服身上的嬌氣。勞動是創造壹切幸福的源泉,青少年在尊重勞動的家風熏陶下,會樹立自食其力的觀念,從小培養自己的自立能力,養成自己堅韌不拔、積極進取的性格。

家庭和睦、合理教子。

和睦的家庭關系會給孩子創造壹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孩子生活在和諧溫暖的家庭,受到積極健康的精神影響,才能心情愉快,積極進取,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要科學,主動傾聽他的意見,平等協商,讓他們在和諧、溫暖和相親相愛的家庭氛圍中健康成長。

尊老愛幼、鄰裏互助。

尊老愛幼是傳統美德,也是最重要的家風之壹,可以有助於促進家庭和睦,讓青少年生活在壹個良好的家庭氛圍。要與鄰裏和睦相處,互幫互助,對有困難的鄰居要同情、關心和幫助,營造壹種和諧、融洽的鄰裏關系。

問題三:當代社會,良好家風應有哪些***同內容 “家風”又叫門風,是壹個家庭在世代繁衍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較為穩定的生活 作風、生活方式、傳統習慣、道德規範和為人處世之道的總和.存在與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有著很多不同的內涵.

1、“家風”壹個家庭的傳統、風氣和風範

家庭是每壹個家庭成員的歸宿,也社會階層的組織細胞.歷史以來,中國人素來重視門第家風的教育和傳承.不論是封建時代講求耕讀為本、詩禮傳家,還是當代社會倡導的明禮、孝親、忠厚、誠信、勤儉,都像壹根牢固的傳統文化和家庭傳承的紐帶,緊緊地凝固和塑造著中國民眾的固有“家風”.就如壹個身在社會上的個人,在其日常行為、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等壹切有意或無意的行為動作上,或多或少都會有著自己家庭的影子,而這些影響是在個人從小的生活環境和父母、親戚的潛移默化中形成的.正是這種特意或不經意的傳承使得“家風”得以在家庭延續,而不多不說的是這種傳承方式是壹種存在於普遍家庭的壹種傳統.

“家風”的傳承不僅是壹種存在於中國大眾間的壹種傳統,屬於中國特有的風氣和風範.而講到“家風”就不得不提中國傳統思想,中華民族尚“禮”,“禮”是先賢們提倡的觀念經兩千多年的被選擇、被認同後,鑄成的民族性格.而良好“家風”傳承,非通過訓詁等口頭方式傳承,更重要的是長輩的“身體力行”.西漢初年學者韓嬰《韓詩外傳》中記載有孟母“斷織”的故事:孟子小時不知努力學習,時常中斷自己的學業.孟母為教育他,有壹次竟用刀將自己織機上將要織成的布割斷,從而使孟子感悟到“半途而廢”的道理.劉向《列女傳》亦有著名的“孟母三遷”故事.範仲淹之所以誌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因為幼時母親告訴他,“不為良相,即為良醫”――良相可以治國安邦,良醫可以治病救人,壹個人想要自己快樂,就必須讓別人先快樂.家教之重要性,還可以馬為喻.馬是壹種社會性動物,但若把壹匹幼馬從小單獨飼養,長大之後才讓它進入馬群,由於它的社會性本能從未被後天誘導過,它就不懂得遵守規則,容易成為“害群之馬”.人同樣如此,兒童若是從小缺乏道德的啟蒙,他的善良本能就無法激發,自私與冷漠的性格便難以抑制.無論是出於歷史文化的積澱還是人社會化的考慮,“家風”習得已成為了中國社會的風範.

2、“家風”是家族的***性的道德觀念.

從小父母就告誡我們什麽是好的什麽什麽是壞的,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這無形中形成了我們的道德觀念,這是壹種觀念的傳承,從很久遠開始壹直傳承傳到父母,父母傳給我們這壹代,我們勢必也將傳給下壹代,過程中可能內容會有些許的變動,可能會隨時代的特點或刪減或增加內容,但其中的核心內容即壹個家族的***性的道德觀念的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的.

每個家庭所處的環境不同,所面對的人和事是不壹樣的,就像是同樣的壹斤米,農民,副食品店主,和酒店主的想法是不壹樣的.農民面對壹斤米可能只會想著是壹頓飯的量;而副食品店主會想著用著壹斤米來做成不同的小吃;而酒店主則會想著把這壹斤米釀成酒.因此,每個家庭有其自己的道德觀念,不同的的家庭有著不同的價值觀念,這反映這家風的獨立性,而從側面又反映出了家風對於家族成員來說的***性.

3、“家風”是壹種精神尺度 在壹個具體的家族中,“家風”不僅僅是道德教化的口號,是家庭成員自我約束和他人監督的習慣標準,還是壹個家族的精神體現、價值認同和榮譽尊嚴的具體體現,這些無形中形成的習俗、標準、準則和精神,通過壹代壹代家族成員具體的行為得到踐行和不斷的傳承.歷史人物中的嶽飛、文天祥、袁崇煥等歷史人物,他們的人生成長與信念堅守,往往與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形成的“家風”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有的歷史人物,可......>>

問題四:良好的家風有哪些 和諧、信任、關懷、互助、尊敬、愛護

問題五:好的家教家風包含了哪些優秀品質 提起我的家風,那就是兩個字:嚴謹。

先說說這個“嚴”,意為嚴格也,老爸做事總是壹絲不茍,追求完美。他對自己的要求嚴苛,對我亦是如此。拿我的作業來說吧,就算做的再好,我老爸他老人家也會雞蛋裏挑骨頭。壹旦他發現我的錯誤,就會滔滔不絕地講起來。真不知他哪來這麽好的口才,唾沫星子都快要把我給淹死了。訓完之後,就讓我全部重寫。我雖心有不滿,但知道 *** 無效,何況老爸乃是眾人之上,我也只有敢怒不敢言了。不過也是有好處的,我的作業本上幾乎全是“優”。

但讓我難忘的不是那些“優”,而是那次“不及格”,它讓我理解了老爸的壹番苦心。那幾天老爸出差去了,想到不用那麽辛苦地做作業,老爸壹走,我便歡呼雀躍。結果,我將作業胡亂寫了壹番,自不用說第二天老師對我苦口婆心的教育了。更慘的事還在後頭,出差回來,老爸接過我戰戰兢兢遞過去的作業本後勃然大怒,用足以震破人耳膜的聲音將我吼得暈頭轉向,待老爸訓完,我才弱弱地說:“以後我不敢了。”有句俗話說得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總算領略到了,自此再也不敢不用心了。

再說說這個“謹”,乃謹慎也,媽媽簡直就是個模範。“不怕壹萬,就怕萬壹”是媽媽的口頭禪。每當我上學前,總會聽到幾句囑咐:“帶上傘吧,萬壹下雨了呢?”“帶上水吧,萬壹渴了呢?”等等,諸如此類的話數不勝數,我甚至稱她為“萬壹媽媽”。媽媽買衣服時總是左挑右選,逛了半天也沒買壹件衣服。我問她時,她總是說:“現在假貨這麽多,萬壹上當怎麽辦?”搞得我哭笑不得。而我似乎沒繼承媽媽的謹慎,考試隔三差五地出錯,與壹百分無緣。如今,我正為改掉這個缺點努力。

正是在這種環境成長的我漸漸優秀,因此,我愛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