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壹二九運動的時間背景以及內容

壹二九運動的時間背景以及內容

背景

1935年12月6日,北平學聯召開代表會,通過並發表了《北平市學生聯合會成立宣言》。隨即,平津15所大中學校聯合發出通電,反對“防***自治”,要求政府討伐漢奸殷汝耕,動員全國人民抵抗日本的侵略。

就在這天,傳來了在日本侵略者逼迫下將於12月9日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的消息,廣大同學和各界進步人士極為震驚。12月7日,在中***北平臨時工委的領導下,北平學聯決定於9日舉行學生大請願,反對“華北自治”。

內容

1935年12月9日淩晨,廣大愛國學生的抗日怒火像火山壹樣爆發。東北大學、中國大學、北平師範大學等校學生舉著大旗和標語,分別朝著新華門進發。清華大學和燕京大學近千名愛國學生離城較遠,到達西直門時,城門已被軍警關閉,請願隊伍無法進城。

兩校學生就在西直門壹帶召開群眾大會,向附近居民和守城軍警進行抗日宣傳。兩次遊行示威之後,在黨的領導下,北平學聯成立了南下擴大宣傳團,深入工廠農村,發動各地工農士兵群眾開展反日反蔣鬥爭,也使愛國學生們得到了鍛煉和教育。

1936年,南下擴大宣傳團在北平召開團員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了民族解放先鋒隊(後改名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這是黨領導成立的先進青年組織。它的誕生和發展,大大推動了“壹二·九”運動的深入發展。

在“冀察政務委員會”計劃成立的12月16日,北平學生和各界群眾1萬余人又舉行示威遊行,迫使冀察政務委員會延期成立。之後,天津學生又組成南下擴大宣傳團,深入人民中間宣傳抗日救國。杭州、廣州、武漢、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相繼舉行遊行示威。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得到了全國學生的響應和全國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壹戰線的建立。

擴展資料

大會通過了反對冀察政務委員會,反對華北任何傀儡組織,要求停止內戰、壹致對外,收復東北失地,爭取抗日和愛國自由等8個決議案。會後,遊行隊伍奔向冀察政務委員會預定成立的地點——東交民巷口的外交大樓舉行總示威。

隊伍走到前門,遭到大批警察和保安隊的攔截。經學生代表反復交涉,軍警才讓遊行隊伍分批分別由前門和宣武門進入內城。在宣武門,愛國學生遭到上千名軍警的血腥鎮壓,有二三十人被捕,近400人受傷。

運動意義

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得到了全國學生的回應和全國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壹戰線的建立。

百度百科—壹二·九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