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主體教育的目標
著眼學科,面向未來,培養誌向遠大、人格健全、基礎紮實、素質全面、特長明顯、勇於創新的新壹代人才。
道德教育的四個原則
時代性原則:與時俱進,增強創新意識,將弘揚革命傳統與學習現代文明有機結合,體現時代性。
針對性原則:將社會發展與學生學會做人緊密聯系起來,以學生全面終身發展為根本,服從和服務於學生素質的全面培養和提高。
主體性原則:強調學生廣泛參與的體驗和實踐,註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參與的過程中完善人格,培養能力。
實踐性原則:以內容豐富、思想性強、形式多樣的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升華。
道德教育:“三個現代化”
升旗活動的“標準化”;學校社團教育的“系列化”;班級活動是“主題化”的。
“學會做人”教育
“五個學習型社會和壹個追求”
1,學會選擇:讓學生學會選擇自己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價值觀、道德行為、課外興趣活動和個人生活方式。
2.學會參與:學生自覺參與社區、家庭、學校和班級活動並註重參與的教育過程。
3.學會自律:使學生在學習、行為習慣和自我管理方面達到自覺的水平。
4、學會適應:讓學生擁有自尊、自信、良好的溝通個性、強烈的競爭與合作意識、承受挫折和克服困難的堅強意誌。
5、學會創造:讓學生具有求新求異、打破陳規的創造意識,豁達、富有想象力和豐富的思維品質,以及敢想、敢做、會思考和動手能力。
6、追求成功:讓學生有強烈的成熟動機和成功意誌,做事有責任感、榮譽感,計劃性強,求實、創新、求精。
國防教育
軍訓是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的有效載體。自2001起,每年中學新生入學前,學校組織為期壹周的新生軍訓,邀請縣武裝部領導作“國防教育”報告,開展隊列訓練,讓學生體驗軍人生活,感受軍人感,增強國防觀念,激發愛國熱情、強國報國的誌向,培養堅強意誌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增強遵守法規的能力。
社會實踐
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加強實踐、認知、情感、意誌、行為的整合,促進學生道德認知向道德行動轉化,優化德育過程,是學校組織社會實踐活動的指導思想和活動原則。
學校充分利用校內外教育資源,為學生廣泛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搭建活動平臺。除了全面開設活動課程,學生自主選擇課外活動,還組織豐富的創新素質實踐活動。比如學生夏令營、創建文明城市環保行、區服務等社會生活體驗和社會能力實踐活動,建立了壹批穩定的社會實踐基地,讓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增長見識,得到磨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