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高中生寒假社會實踐活動報告

高中生寒假社會實踐活動報告

調查員xxx

調查時間為2009年7月15日至7月30日。

調查方法:網上調查和數據收集。

調查結果

1.大多數中學生(包括上過網的和沒上過網的)都喜歡上網。2.中學生上網的目的:

(1)中學生上網,查閱自己喜歡的信息或玩遊戲,其次是聊天、娛樂、收發郵件、下載視聽資料或圖片,然後是查閱資料、制作網頁、查閱知識信息、瀏覽新聞等;

(2)大部分男生上網玩遊戲;壹半以上的女生上網聊天;

3.更多熱門網站

搜狐、新浪等;

4.中學生上網的時間:

大多數中學生在假期上網,他們中的壹些人放學後和同學壹起上網。

5.中學生上網的情況

中學生大多在家上網,其次是去網吧或同學朋友家上網;

6.(非中學生)支持中學生上網嗎?

支持者多,反對者少。大多數支持者的前提是“正確對待,有限制地上網”。但是許多中學生家長反對或控制他們的孩子上網。他們反對的理由大多是“上網耽誤學習”、“上網容易受不良信息影響”;Www。第壹範文網第壹範文網整理本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7.互聯網給中學生帶來的好處

(1)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擴大我們的知識面;

⑵互聯網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中學生可以根據學習的需要快速查閱相關資料,可以及時了解世界新聞資訊和科技動態,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給中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3)由於網絡的虛擬性,中學生在網上與他人交談時,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方便地與他人交流自己的觀點和經驗,可以說出平時不方便說的話。壹方面,老師和家長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在互聯網上的意見,建議和想法。

(4)能促進中學生的學習。在網上查找信息非常方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找到合適的學習資料,甚至合適的老師。這樣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效率。

8.互聯網對中學生的壞處

(1)成癮性。

許多中學生沈迷於網絡遊戲和聊天室,不知不覺地出現精神和身體疾病,影響了中學生的健康成長。

⑵很容易受到網上不良信息的影響。

很多網站(包括很多著名的大網站)的頁面甚至主頁上都有壹些不健康的內容,中學生很容易受其影響。壹些中學生受網絡暴力影響,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3)容易荒廢學業。

很多中學生自制力不強,經常沈迷於上網,經常熬夜,不僅影響當天的作業和復習,還會影響第二天的學習。

(4)網吧。

現在的網吧越來越多,很大壹部分是非法網吧。許多中學生在放學和假期後會去網吧玩網絡遊戲和同學聊天,並在網上度過很長時間。這樣不僅浪費錢,而且在網吧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在調查過程中,很多被調查的人表示,很多網吧電腦上的主頁都是不良頁面。

5.網上交友。

很多中學生在網上都有網友。畢竟網絡是壹個虛擬的世界,網上很多人說的都是假話。中學生很容易在這些人的引導下撒謊、受騙,甚至誤入歧途。

9.網絡對中學生心理的影響

⑴很多網絡遊戲都含有暴力內容。許多中學生上網只是為了玩遊戲。經常接觸這些遊戲,可能會讓壹些中學生混入恐怖、暴力、欺淩弱小等不良思想,對他們的心理造成很大傷害。

(2)在調查中發現,很多聊天室的人幾乎從不留下臟話,而且經常說壹些不好的內容。很多中學生長期沈迷於聊天室,不可能不受其影響。

(3)在互聯網上,壹切都是虛擬的。有些中學生長期沈迷於網絡的虛幻世界,有些人會逐漸形成孤僻、沈默、不善於與人交流。

分析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

1.中學生上網主要是好奇和貪玩。

2.中學生因為上網主要有兩個問題:壹是影響學習;二是受網絡不良信息影響。

然而,調查顯示,受互聯網影響的中學生並不多。壹般中學生上網是出於好奇,也是因為信息量大,速度快。大多數中學生對上網還是很認真的。

少數因網絡出現問題的中學生,他們的問題壹般都是“玩”出來的。互聯網吸引他們的不是知識,而是他們看到的其他東西。中學生的好奇心、愛玩、自控能力差,讓這些過於沈迷網絡的中學生在生活、學習甚至思想上都出現了問題。而且造成他們問題的不僅僅是他們自己,根本原因還是中學生甚至青少年的網站太少。壹般上網,如果沒有明確的目的地去搜索信息,充斥的都是中學生眼中過於成人化的東西。真正能引起中學生興趣並牢牢吸引他們的有用的專題網站很少。正因為如此,許多感到孤獨無聊而上網的中學生會被網絡遊戲和聊天室所吸引,或者在無意瀏覽中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而且玩遊戲聊天會上癮,時間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流逝,影響了部分中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3.有些中學生迷戀網吧。

假期裏缺乏能引起中學生興趣的活動。

(2)缺乏可供中學生娛樂、鍛煉和放松的有用的自由活動場所。

許多中學生學習壓力很大,所以他們想在假期去外面放松壹下。但是現在就是缺少能讓他們真正放松下來,通過玩耍學習知識的地方。而像科技館這樣的地方,雖然好壹些,但往往價格昂貴,展品也很少更新,中學生是不可能經常去的。所以,正是這個“真空”給了網吧機會。而且為了增加客源,網吧價格也不貴,增加了很多能滿足學生愛玩的遊戲,使得中學生經常光顧網吧。

(3)對非法網吧的打擊力度不夠。許多非法網吧已經轉入地下,這使得執法人員更難清除它們。

解決問題的方法

1.中學生要加強自我控制能力,避免在網上瀏覽不良信息,少玩遊戲,安排好上網的時間,不要太長。

2.老師和家長應該引導學生上網,而不是盲目屏蔽網絡。而是要通過各種培訓教育,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接觸、了解和使用網絡,並通過教育提高學生素質,註重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強道德判斷能力,使中學生自動遠離網絡不良信息,熟練運用網絡為自己服務。

3.應該為中學生建立更多的網站。

這些網站不應該是說教式的,而應該是非常有趣的,能夠吸引中學生,能夠讓他們通過“玩”來學習知識,獲得教育。我們應該調查中學生喜歡什麽樣的網站,喜歡什麽樣的內容,把這些有用的內容加入到這些針對中學生的網站中去,這樣才能真正貼近中學生,把他們從網遊、聊天室中吸引過來。

可以在這些網站上加壹些論壇,讓中學生暢所欲言,發表對網站、老師、家長、學校的看法和建議,傾訴自己的想法和憂慮。這樣,許多中學生就可以遠離不良網站,並更切實地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改進教師和家長的教育方法,提高網站的內容和效果。這樣往往事半功倍。

4.我們應該盡力監管網絡中網站的內容,凈化網絡環境。如果我們發現網站對中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有誤導,我們應該刪除它們。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5.針對網吧問題,要加強對非法網吧的監管,壹經發現,堅決予以清除。可以動員中學生“舉報”非法網吧,為監控網吧提供便利。

事實上,只要全社會關註中學生上網,在不久的將來,互聯網壹定會成為中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必備工具。

高中生社會調查報告由第壹模型網(www。DiYiFanWen.com),訪問地址為/範文/shehuidianaochabaogao/2008080522203350 . html

寒假參加了我校學生會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和警察壹起站在馬路上,為維護城市交通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雖然六天的活動讓我覺得很累很辛苦,但是鍛煉了自己,也學到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通過多日的站崗,我對城市交通和城市精神文明建設有了壹些體會。

近年來,上海城市建設發展迅速,道路交通硬件設施明顯改善。而行人亂穿馬路、騎自行車超越停止線、騎自行車闖紅燈、機動車違法變道、停車亂放等交通違法行為也是屢禁不止,與上海的國際大都市形象極不相稱。不文明交通行為引發的交通事故居高不下。僅在今年第壹季度,該市就有65,438+008人因亂穿馬路和其他侵犯行人和非機動車的行為而喪生。

城市交通問題已經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極大關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市委書記陳良宇在今年的上海城市交通座談會上指出,文明交通行為是“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交管部門提出,要以法治治交通,加大管理和處罰力度,逐步消除“三縱三橫”主幹道、33個文明示範標誌區和郊區城鎮上的違法行為,明顯疏解交通節點,明顯改善交通秩序。

創造良好、暢通、高效的交通環境是廣大市民的共同願望。上海市市民精神文明建設參訪團來信希望市文明辦轉達他們的倡議:全體市民積極行動起來,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文明走路、文明開車,遵守交通法規,自覺告別陋習,積極參加“與文明同行”活動,不斷提高自身交通文明素質,為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盡自己的壹份力量。

從許多市民的來信來電中可以看出,壹些市民的交通行為中存在“行人亂穿馬路”、“自行車闖紅燈”、“地鐵和公交車輛亂上亂下”、“出租車亂停車”等不文明現象。來信來電指出,這些現象的存在加劇了交通擁堵,損害了上海的形象。他們呼籲迅速改變壹些公民中的這些不文明現象。

上海市委書記、市長陳良宇近日指出,上海人要做可愛的上海人,要做能體現上海先進文化的上海人,要做能體現城市國際化、信息化、市場化、法治化的上海人,要做能體現上海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形象的上海人。

* * *在倡導“七不”的基礎上,上海團委、市青聯的成員們這次提出了“七要”:尊重每壹個人,按規矩辦事,做每壹件事都要盡心盡力,說到做到,微笑待人,學會節儉,時刻準備著幫助別人。

如果說“七不”是壹個公民的基本素質要求,那麽顯然“七要”進壹步提高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層次和水平。委員們認為,上海是國家的上海,是壹個開放的、日益國際化的城市。現代文明社會形成了許多規章制度和既定的規則,如遵守交通規則,不隨意停車和亂穿馬路,不在公共場所發出任何噪音,站在自動扶梯的右側,在銀行和郵局保持1米的距離,不亂扔垃圾。上海的每個人都應該。

本文來自學習網(www.gzu521.com),原地址為/essay/article/summary/200802/23777 . htm。

足球普及情況調查報告

時間:寒假

地點:當地

目標受眾:各行各業、各年齡段的人

經營範圍:足球。

主題:足球在這個地區的普及。

科研方法:填寫調查問卷的形式

調查後分析:

我從這個調查中最大的感受就是足球在這個地區的普及性很差。

在調查之前,我準備了20多份問卷,分別針對不同行業、不同年齡段的農民、學生、商人或工人填寫。根據調查,我總結如下:

1.國家對足球的推廣和投入力度不夠。現行體制不利於足球的普及和提高,城鄉足球投入差距大。

當前,全社會都在抓住機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恰好體育也是促進社會和諧,提高人們體質的好事。在地方層面,教育和體育已經合二為壹,改為教體局。也為足球的普及提供了基礎。如果能在廣大農村開展“千校百隊”活動,在學校和鄉村之間進行壹些足球比賽,對足球運動的普及大有裨益。這種比賽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團隊意識,增強集體榮譽感,提高身體素質,同時提高對國家和家庭的責任感。讓他們停止沈迷於網吧的侵權行為。

2.校園足球很難普及。

根據中國足協近期對41城市的調查,15城市同時舉辦中小學學校、區、市級足球比賽,僅占41城市的36.6%。但只有11城市在中學舉辦校、區、市足球賽,僅占總數的26.8%。另有15城市形勢不妙。60%以上的城市很難保證中學和小學都能同時舉辦足球聯賽,導致中國足球很難在學校探索發展之路。記者通過調查了解到,造成這壹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三點。首先是傳統培訓體系的制約。足球職業化後,計劃體制下的職業足球隊變成了市場環境下的職業球隊。體育局和足球隊沒有隸屬關系,業余體校和體校也不再有向上輸送人才的指標,使得中小學訓練單位失去了輸送後備人才的方向。其次,由於各方利益沖突,難以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足球後備人才走向市場後,當地教委認為學校無法承擔輸送人才的義務,因此在分配教育資源時不再給予相關優惠政策。大多數學校把升學率作為評價學校教學成績的重要參考標準,校園足球的發展整體上沒有得到支持,甚至遭到反對。在各方利益沖突下,校園足球普及難度很大,資源短缺使得有天賦的中小學生無法被及時發現。另外,青少年能否參與足球運動,大多取決於父母的意願。家長強烈排斥孩子發展中的壹些對抗性、弱勢項目。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家長們不禁認為大學是孩子最好的出路。

調查後感受: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這是我們的壹大優勢。普及足球不能只喊口號,只做表面工作,要在社會廣大群眾中做好足球普及工作。只有真正普及,才能真正提高中國的足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