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黑人軍隊口號

黑人軍隊口號

南方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為黑人登上政治舞臺創造了條件。

內戰後,南方的傳統支柱產業是農業和種植園經濟,基本沒有工業。《亞特蘭大憲法報》在19的最後刊登了壹個具有諷刺意味的故事,大意是佐治亞州的壹個棉農死後被埋葬在壹片松樹林裏,但他的松木棺材不是佐治亞州制造的,而是來自辛辛那提,釘棺材的釘子來自匹茲堡,雖然佐治亞州產鐵。死者的棉質內衣來自紐約,盡管佐治亞州生產棉花。所以整個葬禮,除了地上的屍體和墳墓,全是洋貨。詹姆斯·w·戴維森(James W. Davidson)在《萬國之邦》( Nation of Nations,壹部關於美利堅共和國的簡明敘述)( mcgran?希爾公司,1996),第2卷,第518頁。註末,這個故事描繪的是南方的經濟狀況,19年底開始發生變化,南方開始慢慢工業化,“新南方”開始出現。新南方(New South)是65438-2009年《亞特蘭大憲法》主編亨利·格雷迪(Henry Grady)針對南方的工業、商業和城市發展提出的。然而在註末,南方的工業化明顯落後於北方。根據1892的統計,南部只有不到1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而在北部大西洋沿岸各州,這壹數字達到了50%。註詹姆斯·戴維森,同前,第518頁。註末,到1910,3/4的南方黑人人口仍生活在偏遠地區。

南方工業化的直接結果就是南方農民的大遷徙。從1890到1910,20萬黑人離開了南方,向北或向西遷移。在第壹次世界大戰期間,這種遷移達到了頂峰。從1910到1920,超過25萬黑人離開了南方。註哈佛·西特科夫,《黑人平等的鬥爭》1954-1980(紐約:希爾和王,1981),第6-8頁。20世紀30年代以後,隨著農業機械化帶來的工作機會的增加和二戰帶來的軍事工業的發展,南方的農民再次被催促離開土地。40年代有1萬黑人離開南方,50年代有1.5萬黑人遷移。20世紀四五十年代,遷移方向不僅是北方,還有南方的大城市,比如亞特蘭大和新奧爾良,使得這些城市的黑人人口迅速增長。以亞特蘭大為例。

黑人在城市人口中的百分比(亞特蘭大1860-1980)

羅納德·h·巴約,《種族與二十世紀亞特蘭大的形成》(教堂山和倫敦:北卡羅來納大學出版社,1996),第7頁。腳註。

年份(年份)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

1910

1920

比例(%)

20.3

45.5

43.6

42.9

39.7

33.5

31.2

年份(年份)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比例(%)

33.2

34.6

36.6

38.3

51.3

66.6

黑人大遷徙的結果是:(1)黑人向南方大城市流動,黑人在城市人口中的比例不斷上升,對城市發展,尤其是政治結構起到了作用。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更加明顯。雖然黑人還是二等公民,但白人不敢忽視他們的存在。1949年,威廉·哈茲菲爾德(William Hartsfield)成功競選亞特蘭大市長,其中壹個原因是他獲得了黑人的選票,以至於他在獲勝後不得不發表這樣的講話,“我期待在接下來的四年任期內為亞特蘭大的公民服務,我指的是所有公民,無論他們的種族、信仰和膚色如何”。註Ronald H. Bayor,同前,第27頁。腳註在其他城市也略有改動。20世紀40年代末,弗吉尼亞州的裏士滿和田納西州的納什維爾首次選舉出黑人市議會成員。1953,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也選舉了白人自由派人士為市委員會成員。肯尼斯·w·戈因斯和雷蒙德·a·莫赫裏德指出。,新非洲裔美國人(通過加州奧克斯:Sage出版公司,1996),第326頁。在註的最後,必須指出,這種變化只發生在亞特蘭大這樣的大城市,而在南方的偏遠地區,如“黑帶”縣,變化很小或沒有,只有白人主宰天空。(2)黑人社區發展起來,黑人牧師、教師、醫生、商人等專業人士開始出現,為以後的民權運動準備了領導層,其中壹些人成為第壹代南方黑人民選官員。在黑人社區中,宗教神職人員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因為南北戰爭後,黑人教堂成為南方為數不多的不受白人控制的獨立機構,黑人宗教人員在黑人中享有很高的聲譽,這也是為什麽以馬丁·路德·金為代表的民權領袖都是神職人員。此外,經過多年的經營,壹些南方城市出現了黑人商業區,如亞特蘭大的奧本大道,湧現出壹批黑人商人、律師和出版商。在種族隔離政策下,他們的客戶是黑人,因此他們與黑人社區有著密切的聯系。此外,黑人教育機構的出現,其教師和學生也成為壹股潛在的政治力量。1867年,亞特蘭大大學成為亞特蘭大第壹所黑人大學。經過多年的經營,逐漸發展成為擁有六個學院的亞特蘭大大學中心,是美國最大的黑人高等教育中心。W.E.B .杜布瓦,馬丁路德金,朱利安邦德等。曾在該校任教或畢業。因此,該校被稱為吉姆·克勞法制下的“壹片綠洲”。註意到梅利莎f格林,寺廟爆炸案(艾迪森?韋斯利出版公司,麻省,1996),第96頁腳註(3)黑人政治組織的出現。黑人政治組織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內戰後的重建時期,但由於缺乏財力、政治力量和黑人的支持,這些組織的影響力很小。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全美有色人種協進會)成立於1910,是最重要的黑人政治組織,但在20世紀的前30年,它對南方的種族主義政治無能為力。20世紀30年代羅斯福新政和二戰後,聯邦政府在種族問題上的寬松言論。羅斯福在聯邦政府中任命了100多名黑人官員,被稱為“黑人內閣”。1941年,他簽署了重建時期以來第壹個關於種族問題的行政命令,即第8802號行政命令,成立了總統公平就業委員會(FEDC)。註末,南方黑人政治組織可以發展。比如亞特蘭大聯盟,1946,經過三個月的努力,亞特蘭大的黑人選民登記增加了兩倍。20世紀50年代蒙哥馬利公交車大罷工後的筆記1955 12在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市,黑人婦女羅莎·帕克斯(Rosa Parks)在公交車上拒絕讓座並被逮捕,引發了381天的公交車大罷工,最終使該市取消了公交車上的種族隔離。註末,南方民權組織層出不窮。比如馬丁·路德·金領導的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SCLC),成立於1957年初,總部設在亞特蘭大,主要成員來自黑人教會,馬丁·路德·金是第壹任主席。SCLC主張以非暴力手段實現種族平等,是民權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壹。SCLC仍然存在,其主席是馬丁·路德·金的兒子。在說明的最後,主要由南方黑人學生組成的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SNCC)指出,SNCC成立於1960年4月,當時南方城市發起了壹場打破公共場所種族隔離的“靜坐”運動。20世紀60年代,SNCC在偏遠地區領導了學生的街頭示威和選舉。這個組織傾向於激進,其成員基本上都是學生。它是“黑人權力”口號的發起者。後來由於內部紛爭不和,組織在1970分崩離析。在紙條的最後,想要與民主黨競爭的密西西比州自由民主黨(MFDP)註明MFDP:密西西比州在民權運動中非常活躍,MFDP成立於1964年4月,目的是挑戰全白人民主黨人獲得當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的席位。該黨主張參與民主黨的事務,推薦黑人候選人,認為只有通過參政實現種族平等,黑人社會才能受益。註末說,這些黑人政治組織在五六十年代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的工作喚起了黑人的政治意識,這壹點將在後面詳細討論。

本文來自美國旅遊網(usa.bytravel.cn)。請以鏈接的形式註明出處網址:/art/mqy/mqydymgnfhrzzlldxq(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