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妳想放棄時,想想妳當初為什麽要開始。”
這句話是記者采訪埃隆·馬斯克時,他說的壹句話,這句話像刺耳的警報時時在耳邊拉響。受自身認知邊界限制,我們每個人只能思考到邊界框架以內的問題。即使有壹些困惑、困擾和困難,也都跳不出正在做的工作和完成的任務。偶爾我們應該置身世外,看壹看別人正在做的那些事,從中受到啟發,有時也許是震動。
“造就”上有壹段視頻,講的是中國航天人的故事。航天人在我們心目中,是與鮮花和榮譽聯系在壹起。他們歷經的那些坎坷與煎熬,他們不說我們是看不見的。2017年7月2日長征五號火箭發射升空之後,墜入大氣層,宣告發射失敗。在國人印象中,中國航天人不可能遭遇這樣的失敗,只有其他國家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中國人不會。
但是,我錯了。中國人同樣面臨這樣的失敗,但航天人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中國2016年向太空發射了22顆衛星,2018年將發射35顆。平均每個月發射3顆,如此密集的發射對航天人提出難以想象的要求。在衛星發射進程中,上壹次與下壹次有著極為密切的因果關系,如鏈條的每壹環,環環相扣。壹次失敗,將對後續火箭發射的進程造成難以估量的影響。再次制造成本高、周期長,這給中國航天人制造了非常大的壓力,常人無法想象的壓力。
我們在享受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可曾想過有人在背後默默的付出。2001年,我所在的部隊完成從新疆庫車至阿克蘇的光纜開挖任務。戰友們頂著烈日,在戈壁荒灘上展開勞動競賽。狹窄的通道,只能容下壹個人的寬度。他們從白天挖到深夜,伴著星星走回營地。沒有人再有力氣洗漱,合衣而眠,第二天斷續戰鬥。“掉皮掉肉不掉隊,流血流汗不流淚”不再是壹句空洞的口號,在戰士們心中是實實在在的行動。誰比誰苦,誰比誰累,身後光纜溝的進程就是明證。
沒有人去了解失敗者的痛苦,人們更在意勝利者的光環。沒有壹個勝利者不是從失敗走向失敗,那些勝利時流下的淚水,都是曾經失敗時承受的壓力與傷痛。
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以“壹己之力”創造了航天史上的奇跡。SpaceX公司成功實現火箭再次回收。當看到火箭從空中平穩的降落海上平臺,妳便理解了馬斯克流下的淚水,理解了他受到的那些非議和壹個人的孤獨。他的勝利不是壹個人的勝利,不是壹個國家的勝利,而是全人類的勝利。衛星和空天發展,代表人類的未來走向。考慮到國家安全問題,中國必須有自主研發的衛星矩陣,北鬥衛星隨之橫空出世。未來中國還會有自己的空間站,讓萬物互聯成為可能。
中國航天人有壹個藏在心底的故事。為什麽我們要制造航天飛機,為什麽我們要飛向外太空,因為我們的孩子,因為我們的未來。每壹代人都有每代人的宿命,我們這代人看不到地球毀滅的那壹天,下壹代也看不到,但下壹代的下壹代的下壹代......可能就是遇到。到那個時候,我們後代的後代的後代會不會怪我們,怪他們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為什麽不早壹點制造出飛向另壹個星球的太空艙,為什麽不早壹點為地球找壹個備份的星球。
人類的夢想,那些建立在未來的夢想,才算得上超級夢想。無論這個夢想是中國人想到的,還是外國人想到的,都壹樣的令人欽佩。馬斯克之所以了不起,因為他有全人類的夢想,壹步步的付諸行動,讓夢想得以實現。我們看到特斯拉,看到火箭回收,都是這個夢想的壹部分。
夢想是遠大的,有生之年是否真的看到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夢想是壹個值得去做去嘗試的夢想。中國航天人做著這樣的壹個夢,他們還將不斷的做下去。
我們每個人都是人類夢想的受益者。“當妳想放棄夢想時,想壹想妳當初為什麽要開始。”如果這個夢想值得去實現,那麽這個夢想就不應該被放棄,那些放棄的永遠稱不上夢想。
當妳想放棄時,想想妳當初為什麽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