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協會的成員分為三個等級。首先,他們是正式成員。這些中隊有資格成為老虎理事會的成員,並可以對新成員進行投票。同時有權組織、承辦、參與各老虎會,推薦年度銀虎獎獲得者。其次是見習會員,也就是那些正在尋求成為協會正式會員的飛行中隊。在“老虎會”投票之前,飛行中隊必須表現出真正的“老虎精神”,在兩年的試用期內忠於“老虎會”。第三種是榮譽會員,主要給那些符合協會發展目標的飛行中隊,但不能因為達不到各種標準而被允許轉正。“虎撲俱樂部”有26名來自14國家不同身份的戰鬥中隊成員,分別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比利時、加拿大、意大利、挪威、葡萄牙、土耳其、西班牙、荷蘭、瑞士、捷克。隨著會員的穩步增長,壹年壹度的虎撲俱樂部已經成為該協會與世界各地軍事航空愛好者的定期聚會。虎協每年都會指定壹個“虎”中隊作為東道主,然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上壹層樓就能保證“虎會”的舉辦。第三屆“老虎會”在比利時舉行,已初顯世界影響力。
與此同時,“虎協”繼續鞏固和發展“虎會”存在的目的和理由,開始推出壹系列戰術飛行演習和比賽。1964年,法國空軍第壹次舉辦第四屆“老虎會”時,首次強調了地勤人員的重要作用,並為此舉辦了壹系列地面維護和保障比賽。通過不同類型飛機之間的相互訓練和體驗,每個中隊的地勤人員都開闊了眼界。此後,越來越多的北約國家和空軍意識到“老虎協會”在增強團隊精神和合作方面的潛力。
確切的說,前幾年參加“老虎會”的拳手,依然保持著樸素的外表。直到1969,駐紮在西德巴登索林根基地的加拿大空軍第439中隊才率先“換裝”CF-104戰鬥機,引起巨大反響。此後,“虎撲俱樂部”中開始出現大量塗有虎紋的各型作戰飛機。各中隊根據自身特點和興趣,創造性地在機身、機翼、垂尾或副油箱上分別噴塗了虎頭、虎斑迷彩、虎頭隊徽等多彩圖案,炫目的黃黑條紋讓戰機威武。
但由於政治經濟原因,“老虎會”也面臨著各種不利局面,不免讓人有騎虎難下的感覺。上世紀70年代初,世界石油危機嚴重制約了北約空軍的作戰訓練,連續幾屆“老虎會”都難逃厄運。原本威嚴的“虎式戰鬥機”只能在地面爬行,飛行員們還要進行地面模擬演練和討論。這種困境壹直持續到20世紀80年代初。1982期間,駐紮在西德古特斯洛空軍基地的英國空軍第230中隊負責舉辦“老虎會”。很少有飛行中隊前來參加,“老虎會”陷入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