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元238年到公元262年,24年間,姜維朝廷十壹次北伐,平均每兩年壹次。姜維北伐的意誌、決心、信念,不亞於諸葛亮。姜維北伐戰績褒貶不壹,兩次勝利,分別是第二次和第八次北伐。三次小勝利,即第三、四、七次北伐;
壹共四次平局,分別是1,5,6,10北伐。壹次大敗是第九次北伐;壹個小敗仗是11北伐;第壹次北伐:公元238年以平局告終的南安之戰。朱德良死後四年,當時的將軍蔣琬、姜維壹起領兵出隴右,在南安郡與魏軍對峙,不分勝負,但後來因為缺糧而撤退。
南安縣是當時涼州下轄的壹個縣,屬於隴右地區。隴右有五個縣:南安縣、天水縣、隴西縣、廣衛縣和安定縣。南安縣位於今甘肅隴西縣西南部,距蜀漢遺址漢中約480公裏,可以說相當遙遠。從漢中行軍到南安需要壹個月左右的時間,當時的路很難走。
第二次北伐:盛世之戰,盛世大捷之戰,其實嚴格來說是曹魏主動進攻蜀漢,發生在公元244年。當時曹魏大將曹爽,西征大將夏侯玄,率領十萬魏軍,羅家口攻打蜀漢漢中。蜀漢漢中太守王平主動出擊,在繁華之地截住了魏軍。姜維、費祎領兵支援王平戰鬥,大敗魏軍,曹爽逃回長安。
興師這個地方,就是今天陜西省洋縣北部,離漢中大概60公裏。這壹次,蜀漢應該算是主場作戰。第三次北伐:桃溪之戰。公元247年,姜維升為魏將軍。同年,魏涼州地區的羌人背叛曹魏,準備投降蜀漢。卻說姜維引兵出隴右,與魏永州刺史郭淮、蜀守軍夏侯霸交戰。此戰,姜維成功將造反的羌人迎了回來,羌人首領白虎無治。
洮西就是今天甘肅省定西市的臨洮縣及其周邊地區,距漢中約580公裏。第四次北伐:桃城之戰,小勝。公元249年,魏西征將軍郭淮和永州刺史陳泰在曲城(今甘肅岷縣東漳南)攻城,攻打回蜀的人。姜維率軍抵抗,同時派廖化部隊到白水南岸牽制鄧艾。姜維親自率軍來到桃城。因為鄧艾已經占領了城池,姜維率軍撤退。桃城在今甘肅省臨潭縣西南,距漢中約570公裏。
第五次北伐:桃溪之戰,平局。公元250年,姜維率軍出隴右,由人輔佐,在桃溪與淮交戰,雙方打成平手。洮西就是今天甘肅省定西市的臨洮縣及其周邊地區,距漢中約580公裏。
第六次北伐:南安之戰,平局。公元253年,大將軍費祎被刺客刺殺。從此,姜維的北伐再也沒有受到任何人的限制。費祎在的時候,姜維北伐不超過壹萬兵,受到了費祎的制約。同年,姜維率數萬大軍出石營圍攻隴右南安郡,魏刺史陳泰率軍救援。不久,撤回了姜。南安縣位於今甘肅隴西縣西南部,距蜀漢所在地漢中約480公裏。
第七次北伐:隴西之戰,小勝。公元254年,姜維率領數萬大軍出隴西滴道,魏國滴道首領李健舉投降。接著,姜維攻打吳象,殺死了魏將軍許誌。姜維乘勝追擊,先後攻下河間、河關、臨洮,掠奪當地百姓,遷都蜀。吳象是今天甘肅隴西縣的東南部,河關是今天甘肅積石山的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臨洮是今天甘肅省的定西市。
第八次北伐:第二次桃溪戰役大獲全勝。公元255年,姜維率出滴道,與魏永州刺史王景在桃溪交戰。王京大敗,魏軍死傷數萬。他交出滴道城等待救援,姜維圍攻滴道城。魏派西征大將陳泰開道,姜維退兵。第九次北伐:段谷之戰,大敗。公元256年,姜維升任將軍,與鎮西將軍胡姬相約在會師,但胡姬沒有來,導致姜維在端谷被魏的鄧艾擊敗,傷亡慘重,姜維戰敗。
段古在今甘肅省天水市西南,距漢中約350公裏。第十次北伐:芒水之戰,平局。公元247年,姜維乘魏國內亂,諸葛誕在淮南起兵反司馬家之際,姜維領兵出洛,魏將司馬望、鄧艾堅守城池,姜維屯兵邙水。舉個例子,如果姜維發難,魏司馬望和鄧艾剛剛站穩腳跟,就退兵了。芒水即今天陜西省周至縣境內的渭河支流黑河,距漢中約320公裏。
第11次北伐:後河之戰,略敗。公元262年,姜維率軍出後河,被鄧艾擊敗,姜維只好退守中路。這是蜀漢滅亡的前壹年。後河在今甘肅省臨洮縣壹帶,距漢中約580公裏。
可以看出,姜維北伐大部分進攻隴右地區,最遠的是甘肅省定西市的臨洮縣及其周邊地區,距漢中約580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