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古代中國
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經》
2:發奮忘食,樂以忘優,不知老之將至。———《論語》
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論語》
4: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
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8: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9: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10:不鳴則已,壹鳴驚人。——《史記·滑稽列傳》
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1: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史記·陳涉世家》
12:壹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後漢書·陳蕃傳》
東漢名臣陳蕃少時獨居壹室而院內齷齪,薛勤批評他:“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陳蕃答道:“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事,安事壹屋乎?”薛勤當即反駁:“壹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13:有誌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弇傳》
14: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國魏晉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16: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龜雖壽》
17: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18: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19: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傳》
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
20: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將進酒》
21: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北宋神宗時期,王安石力主變法,反對因循保守,提出這壹著名的“三不足”論斷。
22: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夏日絕句》
23:位卑未敢忘憂國。———陸遊《病起書懷》
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
24: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25: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26: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明日歌》
27: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28: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竹石》
29: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鄭板橋《對聯》
--------------------------------------------------------------------------------
]※改變人生的33句勵誌名言
1、大多數人想要改造這個世界,但卻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2、積極的人在每壹次憂患中都看到壹個機會,而消極的人則在每個機會都看到某種憂患。
3、莫找借口失敗,只找理由成功。(不為失敗找理由,要為成功找方法)
4、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與別人***處逆境時,別人失去了信心,他卻下決心實現自己的目標。
5、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6、當妳感到悲哀痛苦時,最好是去學些什麽東西。學習會使妳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7、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時間最不費力。
8、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9、壹個有信念者所開發出的力量,大於99個只有興趣者。
10、每壹發奮努力的背後,必有加倍的賞賜。
11、人生偉業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12、任何的限制,都是從自己的內心開始的。
13、含淚播種的人壹定能含笑收獲。
14、欲望以提升熱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15、壹個能從別人的觀念來看事情,能了解別人心靈活動的人永遠不必為自己的前途擔心。
16、壹個人最大的破產是絕望,最大的資產是希望。
17、不要等待機會,而要創造機會。
18、如果寒暄只是打個招呼就了事的話,那與猴子的呼叫聲有什麽不同呢?事實上,正確的寒暄必須在短短壹句話中明顯地表露出妳對他的關懷。
19、昨晚多幾分鐘的準備,今天少幾小時的麻煩。
20、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重要。
21、人格的完善是本,財富的確立是末。
22、沒有壹種不通過蔑視、忍受和奮鬥就可以征服的命運。
23、行動是治愈恐懼的良藥,而猶豫、拖延將不斷滋養恐懼。
24、沒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斷培養的信心。
25、只有壹條路不能選擇——那就是放棄的路;只有壹條路不能拒絕——那就是成長的路。
26、人性最可憐的就是:我們總是夢想著天邊的壹座奇妙的玫瑰園,而不去欣賞今天就開在我們窗口的玫瑰。
27、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妳害怕的事,直到妳獲得成功的經驗。
28、失敗是什麽?沒有什麽,只是更走近成功壹步;成功是什麽?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只剩下壹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29、讓我們將事前的憂慮,換為事前的思考和計劃吧!
30、再長的路,壹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
31、任何業績的質變都來自於量變的積累。
32、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壹刻起,持續累積而成
1:壹支蠟燭並不因為點燃另壹支蠟燭而降低自己的亮度
2:成功始於自信,奇跡源於積累,路在腳下,只要踏踏實實的走
3:父母只教會了我們如何去尊重人,老師只教會我們知識,而在這裏,我們卻能學到如何來“經營自己”,將自己由壹個懦夫經營成英雄,由壹個平凡者經營成偉大者,由壹個普通人經營成成功者。只要妳自己願意在學習方面加強“自我投資”意識,在成長方面增強“自我積累”,那麽在這個時代,成功之門永遠對妳只是虛掩著的,關鍵是要看妳是否有勇氣和膽識去敲擊
4:成功來自於妳的自我認定,妳認為自己會成為什麽樣的,妳就會成為什麽樣的人
5:要有非凡的成就,就要有非凡的觀念,要有非凡的觀念,就要有非凡的體驗
6:重復舊的行為,只能得到舊的結果,要讓結果變得更好,先讓自己變得更好,改變他人之前先改變自己
7:有夢想的人,就有目標,有目標就要有行動,有行動就要成功。堅定的信念是成功的必然,成功要付出代價,不成功更要付出代價
8:假如妳沒有成功,永遠是品質還不夠好。花所有該花的錢,絕不花不該花的錢。凡事以品質為先,有些事決不能錯,錯壹次就換人。企業之間是服務和價值之比,惟壹無法代替的是產品的品質,品質是做出來的,而不是檢查出來的。品質是壹種觀念!
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經》
2:發奮忘食,樂以忘優,不知老之將至。———《論語》
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論語》
4: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
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8: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9: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10:不鳴則已,壹鳴驚人。——《史記·滑稽列傳》
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1: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史記·陳涉世家》
12:壹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後漢書·陳蕃傳》
東漢名臣陳蕃少時獨居壹室而院內齷齪,薛勤批評他:“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陳蕃答道:“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事,安事壹屋乎?”薛勤當即反駁:“壹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13:有誌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弇傳》
14: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國魏晉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16: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龜雖壽》
17: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18: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19: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傳》
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
20: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將進酒》
21: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北宋神宗時期,王安石力主變法,反對因循保守,提出這壹著名的“三不足”論斷。
22: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夏日絕句》
23:位卑未敢忘憂國。———陸遊《病起書懷》
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
24: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25: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26: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明日歌》
27: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28: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竹石》
29: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