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小園石碑道天機,天書雲仙入夢來!
於是,我繼西行三百余步,見(同現)壹公園,走進園內,四處張望周圍,卻道是像個古代園林,不錯不錯!委實,是個好去處。這園林的東邊有壹個小庭院,庭園裏栽滿了山花,知名的,不知名的,山花朵兒不大,瑩瑩的,從遠處看,星星點點,顏色頗多,紅的黃的綠的……什麽顏色都有,真賽似個百花爭艷。往西邊壹拐,有壹處假山疊嶂,也不知是哪位神人,監造的逼真極了!突然,我被壹個高聳的大石碑吸引住了。往前走幾步,這碑文上的文字壹映入我的眼簾,看著字體,我就有點看不懂了,像是甲骨文吧!又不像……本人才疏學淺,文字不僅字形難辨!讀起來還晦澀難懂!看過了,也就看個壹兩成吧!不過最後壹句話,是用唐楷寫的—“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我當然,曉得是出自—孔明的,《誡子書》。再往下看,碑文的左下方有壹行小字,字字核桃般大小,也是用的唐楷書寫。—上寫“自盤古開天地,華夏歷經混沌時代,太古時代,(約公元前30世紀),而後便是上古時代(截教闡教時代,也成道教時代)。自此後,便是三皇五帝,禪讓時代順治(應運而至,順道天然的意思)到大禹後期,華夏文明便開始了世襲制,也就是“家天下”。華夏歷史的朝代更替便開始
夏商於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壹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北洋民國壹相繼,49華夏***和國!
下文還有壹行小詩,閱集古今風雲事,人間正道是滄桑!百年沈睡今破立,東方紅霞映九州!
看到這,我所想到的是,中華文明,有文字記載的,就有五千年之久,人文,歷史,文化積澱深厚。炎黃子孫曾創造過“神跡和輝煌”,我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每壹個中國人,心中的中國夢,單單靠壹個口號的呼喊和心神奔走……,是根本不可能實現和完成的心願的!需要提高整個民族的“質商”(素質和情商素養),需要(上下壹心,眾誌成城)人們,從靈魂深處,與人為善,與己從嚴,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古人曰“以史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左邊還有壹首副詩題為
《心緣樂在逍遙仙》
真假美醜怎分辨,心想前因“方寸山”⑻。平常心在“靈臺內”,善念自有後福來!忠奸善惡自有報,天定數,尋根緣。人自找,擡頭三尺有神明,莫把虧心事來找,常感恩,絕惡言!少造口惡,多說“好”,幸福基因自然少不了……
正要往下看,耳邊傳來清揚而優雅的童聲,也不知什麽調子,正唱著呢“世人都言富貴好,愚人不知陰德好,投機倒把“邯鄲學”,坑蒙拐騙做得好,吃喝嫖賭樣樣找,假藥假酒賣得好,晚來睡覺噩夢找,到頭來是報應昭,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心裏暗想—“這詞,寫得也忒好了,(山東方言)通俗易懂,寓意深刻,教化世人,合轍押韻;這調也好(好像是當地的民俗小調),聽了壹遍,我就記了個通透!剛唱完,悠然走過來壹小童說道,“前面來的先生,可是問道真人,並常與江湖人稱‘壹凡道人’素有來往!”我做了個拱手禮,微笑答曰—“小生,乃閑遊壹人(仁)也,不敢妄稱先生,小生正是‘問道’也是‘壹凡道人’的朋友”。(心想在這清雅唯美如此之仙境,這小童想必是那海外仙客……或者是哪家得道高人的修道小童,也未可知!既然小童用古語以禮想問,我自然以禮回之),小童道曰—這便是了,“我乃此神跡的接引道童,奉玉帝諭旨,每年,再此迎候有緣人,此山,名叫小泰山,中華泰山的碧霞元君,常來此山說經講道,點化世人,度化有緣人,離山頂,高萬丈有壹淩雲閣懸於雲霞之間。老神仙常在那講道,說法。先生,有意便可自去,如若倦意,嫌遠,有他意~則可自回,我不便強留先生!”聽到這話,我大腦壹時短路,心想“這都哪跟哪啊!出來閑遊,這就真遇上什麽神什麽仙呀!什麽道也的,……”我諾諾的問道“尊者,等…等壹下”。我腦子蒙圈了,是假是真。難以辨別!要說這等情形,這種境遇,還是頭壹次遇上,這如何是好。尊者笑曰“先生自是尋學問道之人,更是脫俗之性情中人,咋還如此猶豫,怠慢呢,豈不聞天下有奇聞,世間有奇像呼!此真非真,此假非假,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與俗人也!”我答曰,“我也承認,世間蕓蕓眾生,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既來之自當安之,人,生與天地之間,受道、習業、解惑乃古之自然常理,何況余哉,好吧,那如何去的……”尊者,會意地笑道“先生自可逗留片刻,少時,不出壹刻,“慧瑧仙子”⑼便會來迎妳,望先生不要錯過良機奧!”我有點茫然的不知東西南北了,暗自笑道——“這位,說的都是啥呀!搞得我壹點不懂”。其實此時,我還在懷疑他說的是真是假,特別是那句——此真非真,此假非假,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搞得我雲山霧罩的!我聽了這話,回道“謝尊者相告,我便在此等候便是了”,須臾,那尊者化作壹縷紅光向西而去……,飛在半空中,微笑著沖我說道,“我與先生相遇自是有緣,相逢未必偶然。望先生珍重,有緣還會與先生,相見的。到那時,壹起吟詩詞,訴衷情!”最後人已飄離了百米,還不忘喊了句“春宵把盞東籬下,花有清香月有陰!”剛好,話壹說完,已不見了蹤影。我壹時轉不過神來,呆傻的,看著他遠去的方向,足有壹分鐘。
我靜下心來,下意識,隨便看著……不壹會兒,不知從何處,飄來壹縷縷的雲霧,頓時,這遠的,近的,開始變得模糊起來,像是入了幻境壹般,緩緩地擡頭,瞧那天上的,壹兩片捎帶紅的棉花雲,飄向西方……,這感覺越來越像科幻小說裏的夢境和橋段啊!要不就是海外仙島了!四處都看過來,只覺得眼睛有些倦意了,加上走了這麽長的路,確實有點累了,就想找個安閑的亭子什麽的,歇歇腳,想到這,不自覺的轉回頭,看見壹處好地,離腳前好像五十余步,透著香霧,能看到有壹個石塑的什麽東西,老遠看去有壹石柱,玉柱上有壹個像書本壹樣的石頭雕塑,整的像是天書壹樣,看上去,這柱身方形約0.6米×0.6米×1米見方的黛色玉石,雕刻而成。仔細看來,原來上面像書本壹樣的天書雕塑,竟然和柱身是壹體的。像是年代久遠的緣故,這上面布滿了斑點青苔,於是用手胡亂拍了拍塵土,欣然地坐下,環顧四周,卻長滿了奇花異草,紫蔓仙藤,偶有壹兩只蝴蝶,蜜蜂,落在花草上,盡情地享受這花香之氣……
在這花草地的後面,則是壹片竹林,我靜靜的坐著,竹林中隱約傳來壹陣陣悠揚的笛聲,我隨口壹聲“山青水秀單儒生,竹韻悠悠壹知音”!心想,“這幽遠而美麗的青山之間,在意山水,懂得欣賞,談吐風雅,率真者,乃壹潦倒遷客,”想到心樂之處,只覺得由遠處傳來,裊裊的笛聲。我凝神眺望蔥翠的竹林裏,好像有壹老者,坐在石桌前……。想必是,老天怕我寂寞,派來的天使或者什麽遷客騷人吧!”到底有沒有什麽天使,神人,我也不知道,也不想窮根問底,管他呢。
高陽歡照,這天也逐漸熱了起來,吹了吹“天書石”上的壹些灰塵,便躺在了石頭上。心想“都這時候了,人要懂得欣賞…,好了小憩壹會”。瞥眼看看花草,再瞧瞧那片竹林,四周都彌漫著壹股芳草清香和悠揚的音律,就連這空氣都是清新的,透著清涼,明亮和芳香!這古樸靜怡(靜謐)的園子,使我想起了,學過的王維壹首詩《竹裏館》,放聲地誦讀起來“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仰躺在天書上,就如同仰於底蘊深厚的中華歷史和文化的世界裏壹般般。想著家人,想著未來,不知不覺地,有了壹絲倦意,有朦朧欲睡的感覺了,不壹會便入了夢鄉,只感覺自己朦朧著眼睛,身體輕飄飄的,起身來看,從雲霧中隱現走出壹位,紅衣女子,透過雲霧看去,像是“桃李年華”的年紀⑺上下紅瑞照體,姿態婀娜,艷芳桃李,氣質非凡,秀而不妖媚,如琬似花……在那半空中,虹霞呈現,她自纖手拂袖,輕飄飄地轉了兩圈,輕盈地往前移了幾步,然後輕聲落地,向我這邊走來。這般情景豈不是仙女下凡嗎?我隨口胡鄒壹句“仙子婀娜當空舞”那仙子雅笑對曰—“沁郎清怡自狂歌”,我暗笑,這沁字用得好,暗含情之意,沒想到仙子也是個性情中人,懂些古風樂賦阿!想在當處,我正要問她,須臾,人已到了近前。仔細端詳來看,怎生得這般模樣—— 頭紮水紅金色花邊頭繩,壹頭唯美巾幗髻,發髻雲逸,修眉聯娟;明眸微笑,雙瞳剪水⑻;清澈似水嫻靜含笑雅致桃腮微紅,肌膚似雪,櫻桃唇紅⑼。看到這裏,我又大略的看了看,她那秀美鵝蛋臉,沒有壹絲脂粉的修飾的痕跡,更沒有壹絲胭脂粉的氣味,隱隱覺得似乎有壹種奇異的,沁人心脾的香味!卻也引得壹兩只蝴蝶,在她面前翩翩而飛,我想,這難道是天然花香嗎?她的鵝蛋臉,好像百合花清純而又嫻雅;又像八九月成熟的桃子,白皙裏透著緋紅,粉嫩極了;還像剛出生滿三天的嬰兒,白玉凝脂。再看—身材勻稱,氣若幽蘭,嫻靜時,又如姣花照水,秀雅脫俗,身上微微有壹股清香之氣,若不得日月之精華,山水之靈秀,這世間,豈有如此之絕代仙子呢!真可謂是亭亭玉立,冰明玉蕊,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我慌忙說道“仙子,小可多有冒昧之處,還請見諒也!”那仙子道“公子不必掛懷,我也知公子是個豁達,脫俗灑脫之人,沒有惡意……”“嗯嗯,是阿,是啊”我有點不自然地答道。那仙子站在壹塊青石上,回頭眺望著壹色橋,又看了看我,清了清嗓子——用的是淺吟低唱的調子唱道——
月夜感懷
丙申臨望月,那堪故人憂!悠悠東瀛歲月長,月朗賞秋華!夜深沈,星若(稀)惜,秋涼薄寒衣。孤影壹色橋,鵲無聲!小河潺潺如《霓裳》。淚眼迷離,恍如夢。壹輪明月影轉金波,幾步紅塵裏,誰憐相思人。“無妻”(無期)盼有期,舉杯邀“嫦娥”(這裏代指愛人)。月已(移)松山頭,人約三秋後。月缺月圓,花開花落。君閑識得東風度,子捧佛桃(這裏指家鄉用佛桃做的酒)春依舊!
(故事未完接續)
巾幗髻:巾幗是古人使用的壹種首飾,寬大似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