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壹起看看再生稻頭季低碾壓高留茬機械化收獲技術。
壹、技術要點
再生稻頭季機械化收獲技術采用寬割幅、窄履帶、高離地間隙的全餵入式再生稻收獲機對成熟期頭季再生稻進行收獲,與曬田管理、路徑規劃、稭稈處理、留茬處理、同步施肥、灌水處理等技術配套,實現高產高效。
技術路線如下:
曬·田
再生稻頭季收獲前的水分控制非常重要,田太濕,收獲機壓後稻樁的損失率較高,嚴重的還會導致收獲機具陷田;田太幹根系會枯死,腋芽失去活力,發苗少,影響再生季產量。
壹般在頭季灌漿中後期重曬田至腳踩不下陷為宜。
路徑·規劃
好的作業路徑可以減少轉彎次數、卸糧次數,縮短卸糧距離從而降低綜合碾壓率、減少重復碾壓面積。
收獲前采集割幅、軌距、糧倉容積等收獲機結構參數,田塊長短邊參數,再生稻的谷草比、單位面積谷物質量、谷物密度等作物參數,規劃倉滿點、卸糧點位置及最優作業路線。
再生稻收割機
留茬·高度
留茬高度選擇:再生稻頭季機收獲留茬高度遵循“留二、保三、爭四芽”的原則,即留住母莖上倒數第二腋芽,保住倒數第三芽,在此基礎上爭取第四節芽成穗,再加上50~60mm保護段。
目前長江中下遊地區頭季機收再生稻留茬高度壹般在250~450mm。
稭稈·處理
根據再生稻品種及其再生季分蘗生長情況采用粉碎後定向拋撒或粉碎後均勻拋撒的稭稈處理方式。
收獲機配備稭稈處理裝置,對於碾壓後稻樁恢復能力強的品種采用稭稈粉碎均勻拋撒方式,對碾壓後稻樁恢復能力稍差的品種,采用稭稈粉碎定向拋撒方式。
留茬·處理
扶正後的稻茬成活率提高,對機收後稭稈粉碎均勻拋撒的田塊,收獲機應裝配倒茬扶正裝置。
同步·施肥
收獲機配備同步精量施肥裝置,壹次性完成再生稻頭季收獲與再生季施肥,給再生稻再生季提供養分。
田間·管理
完成再生稻頭季機械化收獲後適時灌水,保證再生芽生長對水份的需求並防止高溫伏旱死苗。
註意預防紋枯病、稻飛虱、條紋葉枯病、白葉枯病、穗頸稻瘟病、稻曲病、二化螟、稻蝗、鼠害等。
二、適宜區域
長江中下遊再生稻種植區。
三、註意事項
1.作業前,機組人員應進行相應的培訓,使用前應充分了解本機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熟悉駕駛技術,以便充分發揮機器的效能,同時要註意人身安全。
2.駕駛員要熟悉機具性能,按預定作業路線行走,盡量保證機具直線行駛。
機具底盤參數與再生稻種植株行距匹配的,應對行行走,最大程度降低碾壓面積。
四、技術依托單位
湖南省農業裝備研究所
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
華中農業大學工學院
來源:湖南省農業農村廳、農業推廣家,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