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詛咒》的故事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通過主角李若男的視角,帶領觀眾進入這壹恐怖詭異的事件。因為大量的第壹人稱視角和手持鏡頭的使用,讓觀眾仿佛在現場體驗壹場驅魔儀式。
影片從第壹幕開始就強調互動感,畫面以女主角的獨白開始。女主角李若男邀請大家參加壹個心智實驗。這張照片是壹個圓形摩天輪和壹輛奔馳高速列車。李若低聲告訴觀眾,只有通過內心的想象,運動中的摩天輪或火車才能改變方向,從左到右,從前到後。
李若男告訴觀眾,只要用意誌,就能改變現實,人的心靈其實也在悄悄改變世界。這就是所謂的“加持”原則。
影片開頭出現了旋轉的摩天輪和奔馳的火車。李若男似乎在向人們解釋“思想可以改變世界”,但謎底直到最後才揭曉。其實女主角李若男是故意告訴觀眾來參加這個祈福儀式的。所以影片的神秘感在這裏完全反轉,可以理解為女主角精心設計的壹場“騙局”。?
在女兒身心狀況惡化後,她將之前拍攝的畫面收集起來,進行剪輯,打包上傳到網上。她通過講故事,逐漸帶領觀眾了解她的恐怖經歷和悲慘遭遇,從而引導觀眾參與到壹起祈禱中來。?
李若男這麽做的目的是讓所有人都陷入大黑佛母的詛咒中,因為她相信越多人被自己啟發開始持咒祈福,就能分享大黑佛母詛咒的力量。通過“* * *享受”的詛咒,來驅散女兒體內的惡靈。?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電影講的是極端的、變態的母愛。貫穿全片的八字真言“火佛修壹,心咩咩”,原來是閩南語“福禍相依,生死有名”的諧音。這句口頭禪道出了影片的主題——人的思想或許能改變世界,但心為天堂,壹旦想到地獄。
作為壹部紀實風格的恐怖片,這部電影在營造恐怖氣氛上相當大膽和有力。導演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大量細節,將壹些超自然的靈異現象層層疊加,增加了恐怖和焦慮的感覺。恐怖的氛圍與日常生活的情境結合在壹起,會讓人更加不寒而栗。?
不僅如此,影片在視聽設計上非常出色,影片的美術和音效設計都可圈可點。有些突如其來的恐怖鏡頭真的很嚇人,有些人體扭曲的鏡頭讓人為san值瘋狂。
在影片最具爭議的結尾,很多人批評導演向觀眾“低頭”,這真的相當冒犯,因為向觀眾低頭既不能取悅無神論者(讓人覺得影片不再恐怖),也不能取悅有神論者(看完覺得影片很不吉利)。
導演之所以安排這種結局反轉,可能只是為了實現壹層“敘事戲法”,強化整部電影在營造的壹絲不茍的恐懼感。不同的觀眾對這種拍攝手法有不同的看法,影片被惡評也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