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博源基金會的使命

博源基金會的使命

“博源基金”致力於研究“當代中國問題”。其使命是在實證的基礎上,運用規範的學術方法對中國近三十年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制度結構和國際環 境變遷做出理論解釋和評價,並探討未來三十年中國發展的走向和路徑選擇。

我們認為“當代中國問題”可以表述為:中國的社會轉型,即從壹個前現代性(傳統)社會轉變到壹個現代性社會。這壹轉型自晚清始已經歷了壹百 多年的歷程,到今天它依然是壹個“未完成的計劃”(哈貝馬斯)。重新提出這壹目標,並有序地推進這壹進程關乎到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是對政治家、社會精 英和民眾的社會歷史責任感的呼喚。

在關於“當代中國問題”的研究中,“現代化”是壹個更為普遍使用的主題詞。在這壹敘事版本中“當代中國問題”被視為壹個以經濟現代化為主要目標的進 程,經濟體制改革,經濟增長模式的可持續性成為這壹進程的主線,而政治、社會、文化領域的發展則被看作是經濟發展過程中派生的、最終由經濟決定的問題。

我們之所以用“現代性”而不是“現代化”來表述中國發展的目標,是因為盡管兩者之間有同壹性,但又有著不同的含義。“現代性”是指歐洲啟蒙運動所倡 導的自由、理性、個人權利等核心價值觀和以此為基礎建立的市場經濟、民主政體和民族國家等壹整套制度,即現代文明秩序;而“現代化”在中國的語境中主要是 指經濟的發展和民眾福祉的改善,亦被理解為“民富國強”。“現代性”和“現代化”構成了中國壹百多年來社會轉型的兩個不同主調的“雙重變奏曲”(李澤 厚),由於各種主客觀原因,前者總是被後者所淹沒。

“科學發展觀”和“和諧社會”的提出是理念上和政策上的重大突破。作為理念,需要更深入的解讀和闡述,使之提升成為廣大民眾所認同的價值觀。“以人 為本”不應理解為“民生”的同義詞,首先要以個人的自由和權利為本,在這個基礎上建立的秩序才能達到社會的和諧。作為基本的政策,要有制度的支撐,否則要 麽淪為空泛的口號,要麽變成利益集團獲取“正當性”(韋伯) 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