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教學關系,推行教育民主
創設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
使學生盡量多地獲得成功
建立合作文化
要回答這個問題,有壹個故事很發人深省:壹個工頭在驅使和監督壹群工人勞動,這些工人只有被動接受驅使,他們從不考慮也不應該考慮怎樣才能把活幹得更好,壹個會思考的勞工是不受歡迎的,很可能被解雇。但是,假如這些工人成為工作的主人,那情形就截然相反,他們就會積極性大增,頭腦靈活,思維活躍,潛力充分發掘。
大家都知道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的重要性,但關鍵不在於明白這個道理,而在於如何使所有而不是部分學生都主動積極地學習。在大家常見的課堂裏,教師主宰著學生學習,不是很類似於工頭之於工人嗎?無怪乎許多學生無精打采,大多數學生都處於被動應付狀態,當然也有個別學生已習慣於這種教法,他們能配合老師進行必須的聽、讀、練、寫。顯然,我們不能滿足於僅有少部分學生習慣於這種學習,而應追求使每壹個學生都能主動積極地學習。如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既是壹個老問題,又是壹個新問題,說它是老問題是因為它伴隨著教學的產生而產生,說它是新問題是因為在新形勢下,隨著素質教育的深人和追求教育公平的需要,每壹個兒童都要接受均等的優質教育。因而必須使所有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都能主動積極地學習。為了解決這壹問題,幾代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工作者都做了不懈的努力,探索了許多經驗,如創新問題情境使學生感到驚疑、新穎,改造教學內容使學生求知有興趣,要求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性使學有奔頭,讓學生獲得成功使學生樹立自信心等。
這些概括起來不外乎心理學講的四類學習動機:學習目的動機、學習成就動機、學習內容動機和學習活動中的交往動機。這些雖然都是有效的,但這種有效只能對部分學生在壹定條件下發生作用,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人地位。這是因為無論是目的動機、成就動機還是其他動機都必須建立在學習者有內在需求的基礎上。壹個沒有內在學習需求的人,無論妳怎樣激發他也不會發生作用。而要使學生產生內在需求,其基本的前提就是讓他以主人的身份參與學習。壹個處於從屬地位、被支配地位,沒有自主權和獨立思考權的人,無論妳怎樣調動他的積極性都是蒼白無力的,這正如主宰者之於被主宰者。要從根本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人地位就必須從根本上調整教學關系,改變教學結構,即變教為主為學為主,變教師主宰為教學民主。
讓學習成為學生自己的事情
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活動所帶來的主人意識的增強和主人地位的獲得是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主要源泉。當壹個人從從屬地位轉變為主人地位後,從心理上所受到的促動會極大地提高其做主人的積極性,在師生關系上也不例外。山東杜郎口中學教學付程的二士樟塊:預習、展示、反饋都是由學生自己完成的,學生
真正成了主人,教師為學生服務,充分發揮了服務功能。正如杜郎口中學的學生所說:“給我壹片藍天,我壹定能展翅翺翔”,“我參與、我成功、我自信”。濰坊第十中學的課堂改革實踐也是壹個充分的例證,原先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或者循著教師的思路聽,或者思想開小差;改革後的課堂,學生不管是在臺上講還是在臺下講,其他學生的反應與過去相比完全不壹樣,每壹個學生都積極地投人,除了接受信息之外,更多的是帶著懷疑的心態去思考,其反應除了聽之外更多的是贊許、補充、質疑,那才真正成為討論的課堂、互動的課堂。因為對每壹個學生而言,他們感到講的人或問的人(不論是在臺上或在臺下)與自己是平等的,沒有什麽權威可言。濰坊十中在課堂改革後壹個月向實驗班的學生做了壹次問卷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很喜歡和壹般喜歡新學習方式的占89%,學習熱情比以前高的學生占83%。
調整教學關系,推行教育民主
所謂調整教學關系主要是兩個關系,壹是教與學的關系,是以教為主還是以學為主;二是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教師主宰還是教學民主。所謂教育民主就是“把教育過程變成壹種民主的生活方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得以生動活潑、自由自主地發展,消除壹切不平等地對待學生的現象,尊重學生的人格與權利,解放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為提高學生的民主意識與參與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造最好的教育條件和教育環境;更重要的是在教育內容上滲透民主意識,在教育過程中培育學生的民主思想、民主精神,以民主的教育造就富於主體性的壹代新人。”
調動學生壹時的積極性並不難,難的是學生積極性的持久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多地表現為自主讀書、自主觀察、自主思考、自主交流、自主質疑、自主展現、自主操作、自主實驗等等,這些都需要寬松、民主、自由的環境和自信、自尊、愉悅的情緒、情感。
因此,要激發和保障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持續發展,推行教育民主就是非常重要的。從實踐層面看,濰坊十幾處學校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的經驗和成果也充分證明了這壹點。他們把實行學生學習小組自治管理作為推行教育民主的突破口取得顯著成效。小組成員由組長按不同質原則和雙向選擇原則選取,最後由班主任協調。內部分工由組內協商確定,小組內部規則由組員民主制定,組名、組歌、小組吉祥物由組員***同創作,對小組內部組員的評價和小組的自我評價由小組根據既定原則自行制定評價標準,並自行進行。自學的方式、討論的方式、反饋矯正的方式由組長帶領組員協商解決,組長可以自行決定召開總結會、反思會、批評和自我批評會、經驗交流會和開展各類活動,確定幫扶對象,研究幫扶措施,實施幫扶行動等。有時為有利於幫扶後進生,組內可以自行調整座位。濰坊壹中的小組實行例會制,每周由小組長召開壹次會,反思評價壹周的學習、紀律和其他情況,還實行班級由小組輪流值日管理制度,管理成效由全班集體評議。
小組自治管理,便學生的潛能得到極大發展,他們把現代社會運行的壹些文明機制運用到小組日常管理和生活中,使班級變成了學生在學校賴以生存、交往和發展的具有小社會件質的空間,在這空問中學生有清感的釋放和交流有智慧與靈性的碰撞和萌生,有酸甜苦辣.也有再怒哀樂,既經歷了做人的過程和體驗.又經歷了智慈生成的過程和體驗,這是其實的生命的實踐過程.就在這生命的實踐過程中,改善著人、發展著人人格和智點得到升華.生命質量得到提升.濰坊五中初二.六班有三個男學生原先屬於教師認為的拜雙差生嘆學習與品行)染發異裝打架鬥毆,課堂經常鬧事,學習成繃自不待言。但教師發現就是這樣的學生內心深處也有壹種向善的欲望他們的行為異常,是他們強烈的表現欲組的不正當釋
放。在小組建設中.他們通過擔當不同角色擔負壹定的責任,獲得表現白我、展示才能的平臺,於是內心向稗的壹面得到了張揚.而向惡的壹面得到抑制。這三個學生最後的發展連家長都難以置信,壹位成了優秀小組長,其他兩位的名宇也經常進人表揚撈。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在這裏已不僅僅是壹句日號.也不僅僅是壹種美好的理想.而成為直真切切的理實這裏不儀有深沈的思考徽烈的爭論更多
創設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
為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是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源泉。根據馬斯洛的動機激勵理論,人的基本物質需求得到滿足之後所追求的主要是精神需求,而自我實現和自我成就的需求是最高的精神需求,其中自我表現欲是自我實現需求的重要內容。青少年的表現欲是非常強烈的,遺憾的是,傳統的課堂結構沒有為他們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和平臺。新的課堂結構的自學課中,學生可以交流,也可以到黑板上寫下來展示,在合作交流中有了獨到的見解可以隨時在組內展現,課堂討論更是為學生提供了非常方便
的自主選擇、自主展示的平臺,要展示的主題由學生自主選擇,然後統壹協調,壹旦確定
了展示主題,每個學生都會千方百計地為展示得更精彩而積極行動,而且在展示過程中煥發出來的學習熱情會向前後延伸,向前延伸到預習課,向後延伸到反饋課。
使學生盡量多地獲得成功
成功的體驗會使學生獲得再次體驗成功的欲望。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活動(預習、交流、互助、展示、達標測評)中會得到不同層次的成功,特別是在交流合作中培養起來的團隊精神使結對學習、小組互助成為現實,學習困難生會因為得到不
同程度的幫助而不斷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由此產生的良性循環會使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斷增強。
案例
十中2005級某班,有壹個品行和學習比較差的學生,任課老師提起他總是無奈地直搖頭,小組長對他的態度也是避之唯恐不及。改革小組管理辦法之後,壹切都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自從重新劃分了新的四人小組,尤其是擔任了組內的“生物組長”之後,他的學習熱情和責任心、集體榮譽感有了極大的提高。過去為班裏扣掉1分他可以滿不在乎,現在為小組哪怕是扣掉0.1分他都會著急上火、滿臉自責。對於生物的學習他更是熱情空前高漲。作為生物組長,在課堂上他認真負責,即使非常不願意寫漢字,也遙著自己先完成提綱拿起紅筆行使權力,又加之他對生物很感興趣,慢慢地他的學習有了進步。成績從未及格的他,在壹次月考中憑著自己的努力,居然壹躍成為班級的優秀者,使老師和同學們利目相看。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的學習信心和熱情,他的學習從此進入了良性循環的軌道。
建立合作文化
建立和營造積極向上、勇於進取的班級合作文化,會使每個學生都不甘落後。壹是通過組內合作、組間竟賽和各種小組評選不斷培養和打造小組團隊精神,使每壹個學生都為小組榮譽而積極努力。二是發動學生用標語口號、格言寫出自己奮發努力
的心聲,抄在黑板邊角上,貼在桌面上或墻壁上,營造濃濃的奮進氛
圍。在濰坊十中的教室裏,到處可見“我參與、我成功、我自信”、“積極的課堂我喜歡,自己的課堂我主宰”、“別人都在妳追我趕,妳還能等待嗎”等等的格言和口號。三是培育小組制度文化。較有借鑒意義的是“組長沙龍”制度。即每月定時召開壹次組長交流會議,及時解決小組管理的疑難困惑,交流小組管理的優秀做法,並對其中的“金點子”表彰獎勵、加以推廣。這樣,每個組長甚至組員都紛紛行動起來,積極地為小組乃至班級管理出謀劃策,密切了組長與組員間的交流學習,也真正實現了班級的自主管理。
下面選取某班“組長沙龍”的壹朵朵“花絮”:
四組組長小男“我們組的譚揚經常被扣分,影響小組的成績,怎麽管都不聽,有時候還跟組長吵架,壹點小組榮譽感都沒有”
七組組長小銘“依我看,應該是妳作為組長首先沒有尊重妳的組員。其實妳可以換位思考壹下,很如妳是譚揚的話,每天被組長呼來喝去,討論問題的時候又總是被冷落在壹邊,妳心裏會是什麽滋味呢?組長不尊重他,組裏的同學也看不起他,他又怎麽能真心地為小組著想呢?我們組最近就實行了壹種‘親情管理模式’,號召大家像兄弟姐妹壹樣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效果特別好,所以,我建j沈妳不封從卑重組員做起!”
三組組長小飛:“就是,譚揚曾經跟我抱怨過,說妳就知道理怨他,扣了分都是他的事兒,加了分,有了好事都是妳們的功勞”
四組組長小男:“看來問題真的出在我的身上,明天我就找譚揚好好談談,也要告訴我們組員壹定要互相莽重!”
除了組長沙龍制度外,還有職責輪換制、職責掛牌制、學習規範制(如自學階段,要獨立學習;交流階段,輪流發言,壹人發言時,其他小組成員註意傾聽、記錄;展示階段,不能推誘,輪流展示,壹人展示完,其他人補充完善等)、小組交流程序(不僅要討論答案對錯,而且要搞清為什麽對、為什麽錯,出現錯誤的癥結是什麽,該題包含了哪些知識點,用到了哪些方法,體現了哪些思想等)、限制機會規定(對特別強勢的學生進行發言限制)壹幫壹落實規定等。
通過以上制度,規範小組管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壹是獨立思考的習慣,以避免小組交流時“人雲亦雲”盲目從眾的現象侶二是積極參與、踴躍發言的習慣;三是認真傾聽的習慣;四是遵守課堂紀律和合作規則的習慣,避免不必要的爭論。
以上五個方面匯集在壹起產生壹個總的效應,就是學生學習自信心的增強,壹個學習自信心很強的學生,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是自不待言的。
問題2 教學民主的必要性和怎樣實現教學民主
教學民主的必要性
怎樣實行教學民主
素質教育是根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根;目的,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以健全學生人格為根本特征的新型教育,要實施素質教育必須通過實行教學民主充分解放學生和充分解放
教師。
在談論教學民主的必要性時,許多人更多看到的是“民主”對教育本身的促進作用,即民主的師生關系和教學方式能夠更好地開發學生的潛能,有助於他們在充滿期待信任而又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這當然是正確的。但是,民主之於課堂,不僅僅指向教學技術,也指向學生心靈。換句話說,充滿民主的教學在提高教學效果的同時也在鑄造著學生的人格。
壹、實行教學民主是培養新壹代公民的需要
教學民主能提高我國公民的民主素養。民主化已經成了現代化的壹個衡量指標和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衡量壹個國家進步的重要標誌。只有公民具備高度的民主素養,才能使民主制度在正常的軌道上健全運作,才能建設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同時,民主不僅僅是壹種政治制度,也是壹種生活方式。民主的生活方式,意味著自由、平等、尊重、多元、寬容、妥協、協商、和平等觀念浸透於社會的每壹個角落,體現於生活的每壹個細節。唯有具備民主生活方式的人才能真正成為民主社會的公民,民主的教學便是培養學生民主素質的重要渠道,因為,教學民主能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師生關系,能實現民主意識的滲透和學生民主思想、民主精神、民主參與能力的培養,以民主化的教育造就壹代富有個性和創新精神的新人,從而提高我國公民的民主素養。
教學民主有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新的人才觀更加註重未來和現實的實踐及實際需求,更加註重人才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教學民主的條件下。因此,教學民主將成為當前教育改革乃至成敗的
關鍵之所在。我們國家的教育,尤其是中小學教育的民主進程更需要加快步伐。我
們的教育沿襲了幾十年壹貫制的“傳道、授業”做法,極大地限制和制約了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限制了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
處於被動的接受狀態。只有教育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民主,教育的作用才可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作為教育的主體—學生的潛能才能得以激發,育人者的積極主動性、創造潛能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民主的課堂氛圍必然有利於學生敢於質疑,敢於挑戰權威,有利於學生思維的健康發展乃至創造力的激活。從長遠來說,“民主”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所賦予課堂教學的面向未來的使命。只有通過民主的課堂教學,才能使學生成為個性鮮明並具有獨立人格和創造精神的現代公民。教學民主有利於健全人格的培養。新課程的推進要致力於建立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新型師生倫理關系,民主平等是現代師生倫理關系的核心要求。民主思想首先要求教師承認學生作為“人”的價值,每個學生都有特定的權利和尊嚴,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其次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這種尊重既表現在對學生獨特個性行為表現的接納和需要的滿足,又表現在創設良好的環境和條件,讓學生充分發現自己,意識到自己的存在,體驗到作為人的壹種尊嚴感和幸福感。教育只有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才能發揮教育的藝術性,而這樣做的同時也尊重了人性,真正實現了“以育人為本”的宗旨。只有實行教學民主,才能防止家庭教育暴力、學校和教師課堂教學暴力事件的發生,才能構建和諧課堂,才能培養健全人格的公民。
二、教學民主有利於“教學相長”
孔子在春秋時就留下千古名言: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老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始終是平等的主體,教學民主更有利於實現“教學相長”。素質教育的壹個重要內涵就是“充分開發人的潛能,,,開發學生的潛能就要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思考,鼓勵學生有獨到的見解,尤其鼓勵學生提出與師長、與他人不同的看法。盡管學生的說法不壹定全面、正確,但其思維的主動性和鮮活性會啟迪眾多學生,為教師的教學提供壹個意想不到的視角。
教師不是全知者,也不可能全知即使課前鉆研教材,認真備課,考慮不到的問題必然還有。壹旦教學民主的氣氛形成,學生發動起來,提出教師壹時回答不出的問題是必然的,更是可喜的“教然後知困”,教師應取“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態度,坦誠對待自己不懂不會的問題,與學生壹起學習,***同探討,真正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尤其是在課堂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具備向真理投降的勇氣和向學生請教的氣度,樂於以朋友的身份在課堂上和學生開展同誌式的平等討論或爭論,並虛心地吸取學生觀點中的合理因素。只有這種民主的教學作風,才能真正打開學生的思路,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活力,從而推進師生的***同成長。
三、教學民主能激發每壹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陶行知先生說:“民主教育是叫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國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既然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中就必須把學生當主人看待。落實學生的主人地位,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民主,就是尊重學生的民主權利。我們在課堂上實施民主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全面提升學生素質為中心,這些觀念的強化意在讓學生始終意識到“我”的存在,不能讓老師牽著走、扶著走,讓自己學會主動學習、主動發展。這壹過程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有壹點就是教師始終要堅持鼓勵學生、激發學生向上的動力。因而,在學校中提倡教學民主,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只有教學民主才能保證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課堂的主人;只有教學民主才能搭建起師生之間的心靈之橋,使教師得以走進學生心靈,從根本上解決學生願學、樂學、積極學的問題,解決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問題,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怎樣實行教學民主
魏書生認為,民主像壹座搭在師生心靈之間的橋。民主的程度越高,這座“連心橋”就越堅固,越寬闊。老師要樹立教學民主的思想,就要抑制自我中心意識。要明確,對學生指責、埋怨、強迫、命令,就等於在師生的心靈之間挖鴻溝,只能增加師生之間不理解、不信任的程度,只能降低學習效率。只有實行教學民主,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真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那麽,怎樣實行教學民主呢?
壹、實行教學民主,教師必須轉變觀念
教師要從思想上改變“教師中心主義”,樹立“學生是課堂主人”的觀念。魏書生老師有四方面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壹是隨時檢查消除自己的“教師中心意識”,堅持學生是主體是主人的意識。二是堅持凡事與學生商量,像魏書生那樣小到看電影拿不拿凳子,大到教學決策都與學生商量。三是老師要向學生敞開自己的心靈。魏書生說:“教師壹定要把自己的心靈世界,原原本本地向學生敞開,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是好接近的,是他們的朋友。這樣,不管多麽淘氣的孩子,他們往前壹站,當老師的就得鉆到他心裏去,鉆到他心靈世界中去。”四是善於在學生頭腦中尋找老師的助手。每個學生都有上進的壹面,教師只有善於幫助學
生壯大上進的壹面,壯大真善美的力量,才能在學生頭腦中找到自己的助手。
二、實行教學民主,要創設課堂教學的民主教學氣氛
我們每個人的青少年時期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而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課堂度過的,因此,創設課堂教學氣氛的民主是實行教學民主的主渠道。這就要求我們每個教師不僅要全面理解教材內容,深人挖掘教材內涵,還要引發學生聯想、想象,進行逆向思維等,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想方設法解決間題。置身於民主氣氛濃郁的課堂,就如種子得到了適宜的溫床,接受主體的自我意識被催生、勃發,這樣學生情緒高漲,“思想發表欲”強烈,課堂氣氛呈現活躍、甚至沸騰狀。通過討論與爭辯,學生的潛能極大地開發出來了,口頭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均得到實際的鍛煉,發散性、創造性和求異思維會應運而生。對學生來說,這本身也是壹種民主精神的熏陶與感染。“壹日為師,終身為父”這句古語在積極倡導尊師風尚的同時,卻強化了學生絕對服從的臣民意識和教師至高無上的權威;相比之下,“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更能體現出在追求真理的前提下既尊重師長又保持個人心靈自由的人文精神。既然承認師生平等,那麽“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應該特別指出的是,師生之間的商榷並不只是是非之爭,更多的時候是互相啟發、互相補充和互相完善,只要言之成理,還可以求同存異甚至不求同只存異。寬容歧見,尊重多元,這也是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逐步具有的民主胸襟。
三、實行教學民主,要創設有利於教學民主的教室環境
教室是展開教學的特殊環境,這裏的感性氛圍對置身其中的學生具有強烈的同化作用,而在教學的初始階段,學生對室內氛圍的第壹印象尤為鮮明和深刻。鑒於此,接受新班之始,可在教室中張貼壹些條幅,諸如:“教亦是學,學亦是教”、“給我壹片藍天,我壹定能展翅翺翔”、“我參與,我成功,我自信,我快樂”、“我的課堂我做主”等。同時,以飽含真誠的語言告訴同學們:壹室之中,在座者均是主人,師生之間,只有年齡差別,沒有人格不等。並且鼓勵敢持批評意見的“反對派”的出現:從“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基本準則出發,不斷提出獨立判斷,不斷給老師提供完善思想的機·遇—而這就是愛師的另壹種更高的表現形式。這壹系列氣氛的渲染,只是為了達到壹個目的:盡快縮小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和人倫差異,為教學創設壹種無拘束、無畏縮、暢所欲言、敢於爭鳴的健康心態和活躍心境。
烏申斯基說:“我深信美麗的風景,在青少年發展上所具有的那種巨大的教育影響,教育家的影響是很難與之匹敵的。”相信健康向上的教室環境就是學生心中壹道亮麗風景,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身在其中的學子。
四、實行教學民主.要使學生平等地參與評學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具有最高的裁定權,卻忽視了學生的自評與互評,實質上也是漠視學生主體能動性的壹種表現。尤其當學生的自覺意識得到高度強化,內在的進取熱情已得到激發,整個身心已沈浸在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中,教師就應該在壹定程度上審慎地把自評與互評權交還給他們。這既是對他們的品質的信任和能力的鍛煉,又能更加激發其活躍的主體意識,感受班集體內平等和諧的自由氛圍。基於上述考慮,教師要把課堂的評價權、作業的評價權和平日表現的評價權等部分或全部地交給學生。比如有限度地把作業,諸如抄寫、默寫、聽寫、背誦等交給學生們自檢互評,取長補短;學生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的組內互評、組間互評等,同時使用相應的監督手段,即不定期抽查、統批、了解情況、聽取反映等,及時糾正個別不良行為。
五、實行教學民主,要使學生平等地參與評教
問題11“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的基本摸式是怎樣的
“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的基本摸式
“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的基本摸式
教師的講解要遵循“三講三不講”原則,即:講易混、易錯、易漏點;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學能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不講,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壹般來講,壹個完整的知識模塊需要自學課、課堂討論課兩節課完成,但並不絕對化,要根據教學內容而定,我們對自學課和課堂討論課的本質認識是:
自學課:要側重知識的內化,即基礎知識的落實,要通過小組內的結對學習、互助檢查、組內交流等形式達成基礎目標,不能僅是寫在自學提綱上就完事,師生均要有強烈的落實意識。
課堂討論課(這裏指全班課堂討論,是不同於小組交流的壹種討論方式):要實現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要設法激起討論、質疑的局面,不能出現簡單的壹人說完另壹人接著說的“生灌生”現象;課堂討論的問題不要貪多,要立足精、透,使學生具備舉壹反三的能力;就重點問題抓住新的生長點,進行拓寬、延伸和提高等。
“自主互助李習型課堂”教學規範
2.認定目標
3.自主學習
自學過程中,老師要密切關註學生的自學狀態,對個性問題進行個別指導,對***性問題給予及時點撥,以確保高質高效進行自學。
4.小組交流
5.小結與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