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協議使日本從65438年到0990年陷入了10年的泡沫經濟時期。根據經濟學家的計算,這篇論文讓日本經濟倒退了20多年。
毫無疑問,這是壹起“四人合謀欺負壹人的集體欺淩事件”。
日本為什麽要簽訂這樣的“辱華條約”?因為它別無選擇,畢竟這37.8萬平方公裏的小土地上全是美國大兵。
至於美國為什麽要簽這樣的協議,原因也很直接,就是當時日本經濟的傲慢讓美國人嗅到了很危險的味道。
從1980開始,日本人在美國的經濟擴張運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猖狂”,大和民族的企業家們行動起來大方而統壹:Buy in buy!
三菱商事出資8.5億美元購買了紐約洛克菲勒中心51%的股份,被美國人視為“美國的象征”和“繁榮的象征”。索尼斥資34億美元收購好萊塢哥倫比亞影業、三星影業和漢堡四季酒店。松下集團花了665,438+0億美元買斷了環球影業的全部股份。舒瓦有限公司獲得了洛杉磯花旗廣場和梵高的名畫《向日葵》。之後,ABC大樓、莫比爾石油公司總部和花旗銀行總部都易手,成為日本人的財產。
根據著名財經作家彼得·馬丁從聯邦統計局獲得的歷史數據,在1980 -1988期間,日本對美國的直接投資增長了10多倍。日本人擁有2850億美元的美國直接資產和證券資產,控制著3290多億美元的美國銀行業資產(占當時美國銀行業總資產的14%)。加州作為美國最繁華的地區之壹,尤為嚴重。日本人擁有其27%的銀行資產和30%的未償還貸款。
此外,紐約證券交易所日交易量的25%由日本資本運作,日本企業家在美國擁有的房地產超過了歐洲(歐盟前身)的總和。
這種“傲慢”的背後,是上世紀80年代日本地方經濟的瘋狂增長
1983年日經股指年均8800日元,1986年變成16400日元,1987年突破20000日元。1987年3月,日本股市總市值已經達到26880億美元,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壹。另外,這個數字是壹個什麽樣的概念?當時全球股票總市值為74670億美元,日本占36%。
有些人可能會有疑問。廣場協議不是1985簽的嗎?為什麽日本股市在86年後依然如此繁榮?
也許末日還沒有到來。《廣場協議》剛剛簽署,美國股市就出現了癥狀,在反復的時間裏演變成了壹場“大病”——紐約股市暴跌1987。在這樣的條件下,廣場協議的力量被掩蓋了,日本憑借其在實體產業的強勢地位,依然保持著在資本市場的霸主地位。
那為什麽日本在1990之後又開始了經濟泡沫?
究其原因,不僅是美國借助廣場協議減緩了對日本的進攻,更是日本人自己“自殺”了。
從1985到1989,日股年增長率達到49%。高峰時其股市總市值占全球股市的42%,是日本GNP的兩倍多。同時,日本股價的收益率高達60%,是歐美的6倍。在此帶動下,日本人的財富增長了4.7倍,接近每年翻倍的恐怖現象。
日本人在富起來之後,逐漸忘記了自己的致富秘籍——實業,把更多的財富和精力投入到股票和房地產兩大領域。
從老太太到高中的青少年,日本幾乎每個角落都在閃爍著紅色和綠色的數字,平均每個日本人在股市上投資了34000美元。
股市賺錢買房,巨大的需求造就了巨大的“土地神話”。
以東京、大阪等六大城市為例。1986年,各類用地平均指數為401989,達到110,三年多時間增長了近4倍。
短短1987,日本各類土地地價上漲22%。首都東京更恐怖。當年住宅用地價格上漲66%,商業用地價格上漲61%。在過剩資金的推動下,日本土地總價格從1985年的4.2萬億美元上漲到1989年的100萬億美元。1989年,美國的GDP只有5.64萬億美元。
在這樣壹個夢幻的盛世,幾乎每個日本人都迷失了自己。就連被稱為“聖上管理”的產業代表索尼公司社長盛田昭夫也在1989的結尾說,“日本必須學會在批評者面前說不,因為這是超級大國的氣勢”。
可惜森田話音剛落,從4月1990開始,日本迎來了泡沫的破滅。兩年時間,日經指數從38000多點跌到14000點以下。股市的破滅,讓日本國民的收入變成了負債,銀行兩年積壓的不良資產高達130萬億日元,讓房地產的情況很糟糕。賣房還債的人進壹步把樓市推向深淵。
2000年,日本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長期債務達到666萬億日元,占其當年GDP的136%。
最後,值得壹提的是,根據德國《明鏡》周刊的披露,在過去的十年裏,日本所有的行業都雕零了,唯壹興盛起來的是黑幫組織,其財富壹度達到全國企業財富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