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如果有人說動漫是動畫,動漫迷會生氣嗎?

如果有人說動漫是動畫,動漫迷會生氣嗎?

我認為動畫是漫畫和動畫的結合。

有人說國產動畫就是動畫,日本動畫就是動畫,好像提升了層次,就像二次元好像比ACG更厲害壹樣。

好吧,我沒感覺。

我也不會生氣。有什麽好生氣的?

但是我不保證別人不會生氣,不是因為動漫,不是因為動漫,而是因為胖房子,這個不像是褒義詞。

回答問題是默認的肥宅,很優秀。

方便提供壹個相關問題。

為什麽總有人執著於動畫和動漫的區別?

這個問題有壹個極好的答案。讓我用壹下。可惜不能從原主那裏收峰。不知道是取消了還是取消了稱號。

“動漫”這個詞來源於《朝日快報》的副刊《動漫時代》,1998,11,前身是1997,主題是日本流行文化。是在1998的4月份關於ACT的調查公布之後才知道的。

插入6月7日編輯:

動漫企業認定管理辦法

這是2009年文化部的壹個文件。請註意文檔中動畫這個詞的定義,很明顯,漫畫還是在動畫之前,呵呵呵...

那些說政府看不懂動漫的人,請以後不要故意混淆視聽~

我把這本書的第三期帶在身邊,懶得認真翻壹翻——

請註意這裏的英文和內容目錄。

首先,動畫是日本動畫animation的詞源,anime comic顯然不是manga。

但這裏沒有錯,因為第壹個話題是美國漫畫的發展史,最初動畫時代的“動畫”並不僅僅是針對日本的。

所以有的回答說“妳怎麽知道動畫這個詞原來指的是動畫和漫畫”“為什麽不能用動畫來指日本動畫?”壹些孩子還聲稱在房子裏住了很長時間。妳現在有什麽要說的?

其次,acgn不脫離家庭的,也是標準的自尊。其實acg這個詞出現的時候就已經是分開的了,更何況有些輕小說大廚不僅強行把N加進去,還“規定”ACG的G只能是“galgame”。

為什麽?讓我們看另壹張圖片——

這就是著名的《魔法地帶》,由1994年創刊的遊戲雜誌《電子遊戲軟件》於1999年3月出版。我想再說壹遍,因為它真的很有名。

此前,動漫內容以專欄和副刊的形式出現在《電子遊戲軟件》和《電子遊戲和電腦遊戲》兩本雜誌上。

那麽,細心的同學可以在這裏看壹下全名。a直接用動畫,同時出現acg的時候和ACT這邊的AC明顯不壹樣。

那麽,我是什麽意思呢?

首先,動畫這個詞可以追溯到1993年的漫畫之王,但在這裏只是漫談,與動畫沒有關聯。正式以雜誌的形式出現,那是1998的動漫時代,1997創立的漫畫友們還只是漫而不動。

在沒人能找到動漫這個詞更早的起源之前,圈內普遍公認動漫時代是動漫這個詞的起源,甚至在百度百科裏都有。

到現在才17年。有人覺得時間很長。對於我們這些曾經在動漫時代做過編劇和編輯的人來說,時間過得並不長。謝謝妳。

對了,那壹代“動漫人”從來不自稱動漫人,也不自稱宅。我們都自稱是動漫愛好者,在中國唯壹被認可的宅是薛瑩姐姐的哥哥。至於為什麽,據說這位大神收藏了11區的所有正版H遊戲...

至於宅男和啃老族的區別,甚至是在家裏蹲著,因為和主題無關,這裏就不展開了。

但需要聲明的是,當年的動漫愛好者們,可能會抵制自古以來的主流歧視,但他們從來不會用這些自創的文字作為主動攻擊的工具。

為什麽?答案很簡單,就在這個漫畫時代的封底附近,套路自刊廣告上的價簽很明顯——

壹張CD 50元,壹張VCD 25元。

很明顯,這些都是盜版價格。當時網絡還沒有普及,就算普及了,也受限於當時中日兩國的帶寬,同樣無法獲得無損的音源和視頻源。

而1998的價格相信稍微有點年紀的人都清楚,所以很明顯,就算幾個人湊錢,也未必買得起壹套盜版VCD,當然,這是家裏“土豪”的另壹種說法。

所以那壹代粉絲的* * *享受精神就不用贅述了,因為來之不易,所以即使在1999甚至2000年動畫論壇開始盛行的時候,主題也明顯是以友誼和交流為主,根本沒有所謂的刷優越感。

讓我們在這裏跑壹小段。為什麽有些人會認為別人改正壹個字就是“刷優越感”?因為他已經默認了這個修正是對的,他是錯的,侏儒就會尷尬憤怒的反擊。

至於那些腦補,“可能幾個月前妳用錯了”,更說明了這壹點。

對了,我直接證明了,從17年前開始,我接觸這個字的時候,錯過了也沒用。謝謝妳。

回到剛才的話題,正是因為原著動漫迷家裏並不窮(但大部分還不夠有錢)——有人在看到親戚朋友從日本帶回來的JUMP後,聲稱直接訂閱了全國地圖或者北方地圖——他們喜歡交流,互相幫助,但極度缺乏與原著的直接接觸,所以在各種意義上與房子無關。

就各種動畫研究來說,當時的國內大多數動畫愛好者確實比當時11區能直接接觸到動畫相關資料的人差。

當然,也有壹些像老卡壹樣的特殊存在,杭龍飛從9X開始就為11區域工作。很明顯,他們的人脈比普通港臺粉絲多。

眾所周知,我為唱歌而瘋狂2001可以算是上海美影的最後壹次絕唱,而據S1的聯合制片人孫孫透露,就連這部電影的導演也不是上海美影的演員陣容。

電影本身當時評價不高,但對上海美影的評價壹直不低。就連之前也被定義為“爛”的蓮花燈,其實也不僅賺了錢,而且口碑也不錯。

可見,動畫這個詞誕生的時候,日本動畫並沒有對國產動畫的滾動優勢——有沒有差距,有沒有差距,大不大。但無論如何也達不到碾壓的程度。

雖然不像YY某小說裏的獨門秘籍《無影法》那樣“獨領風騷”,但國產動畫顯然壹直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細節上的N個強項。

比如商業意義上尚無法復制的“水墨動畫”就不會推出,但可以肯定的是,當時的動畫愛好者絕對不可能“歧視”國貨。

動畫這個詞能被大家接受,靠的是傳播和認同,而不是刷優越感和國產動畫的區別。

另外,需要聲明的是,在國家的相關文件中,動漫這個詞仍然沒有被濫用。所謂的動漫基地,並不僅僅是單純的動漫基地,正是因為壹開始有見識的人,即使要打造產業鏈,也會用到動漫這個詞,相當於影視基地。

至於媒體對動漫的濫用,這顯然是媒體本身素質不好的問題。這種事情不僅僅發生在中國大陸,臺灣省的“宅男”“阿宅”也是因為媒體在“島民”中惡意抹黑動漫愛好者而誕生的。至於傳入中國後被無良媒體進壹步謾罵,那就連普通人都算不上,連上面的鍋都算不上了。

而且我想指出的是,前面說過,那壹代動漫迷的家境壹般都還不錯,而且既然家長都同意讓孩子看動畫片,甚至有時候還會主動給孩子買童書,肯定不會把動畫和動漫混為壹談。比如我媽,1948出生,從來沒有亂用動漫這個詞。對於很多人來說,她已經老到可以做奶奶了嗎?

其實我從幾年前就開始很好奇了。突然出現的虐動漫的人,說自己身邊有虐動漫的人,是這個世界錯了,還是妳身邊只是壹丘之貉?

如果妳因為不知道而犯了錯,那只是壹個誤會,而妳故意用動畫來惡意區分,那就不僅僅是對錯的問題了,這根本就是態度問題。

其實我壹直有這樣壹個觀點,從25元的VCD時代開始,熱愛動漫的門檻就很高,動漫是愛好者需要付出的興趣,所以比較珍惜。

自從網絡開始發展,BT站橫行以來,免費資源越來越多。大規模湧入房屋的自稱居民,很多只是為了時髦的價值觀和優越感而進入。他們對動畫不感興趣,而是打發時間的娛樂之壹。

只有這種人,才會把當時積累了幾十年的日本動畫精選出來的頂級作品和剛剛成立的國內垃圾動畫公司的作品拿來騙錢,然後得出日本動畫極其優越的結論。

而這些負面的、低門檻的參與者,在免費彈幕視頻站站穩腳跟後,有了爆發式的增長。為什麽?因為妳甚至不用去找,甚至不用去搜索關鍵詞,基本上按下分類點就能看到妳想看的東西。

這也是之前視頻站紛紛購買正版,AB站刪除大量版權動畫後,仿佛天要塌下來了,哀號橫行的原因。

壹方面,他們的耐心甚至還不如伸出的手黨,以前是自發的找種子或者跪求種子。另壹方面,他們的攻擊性遠遠超過了之前的團體。

為什麽?因為太閑了,我把守守黨用來伸手攻擊“不了解我們的世界”的時間都花了。

動漫這個詞誕生的時候,甚至更早,阿童木在11區接觸的第壹代curtilages,就已經進入賺錢購買11區正版的階段。

現在妳問樓主這樣的小同學,是說用妳賺的錢買正版11區嗎?通常只會得到“正版狗”的外號。

不說別的,甚至沒有多少人記得a站“天下朋友都是壹家人”的口號,人們之所以要強行把自己歸類,把自己融合到這群“宅”裏,不僅僅是為了掩飾自己與生俱來的自卑,更是為了主動攻擊群體,利用所謂的“傳教士”來提升自己潛意識裏的貶低地位。

其實動畫這個詞誰更優越,怎麽強行優越,已經很明顯了。

說實話,這種行為真的很無聊。

最後,其實有些優於“動漫”的人聲稱,“動漫”這個詞壹定會代表日本動漫的“歷史必然”,所以請省省吧。

為什麽?因為妳落伍了,妳已經低了,新的、更年輕的、更時尚的房子早就對火星這個詞不屑壹顧了,現在人們都在用——新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