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個傳統的管理者,我在學習上壹直很迷茫。如果給員工充分的權力,放棄原有的組織邊界,讓員工快樂的玩耍,似乎壹定會帶來職業顛覆的風險,這也是我壹直在腦子裏盤旋的壹個邏輯。也許,那些“革命者”會宣稱,我對舊勢力的觀念將被消滅,當然他們也會舉出壹些例子來反駁舊傳統的有效性。
我很佩服和認同這些輝煌的案例,但也很擔心當企業高速發展的時候,輝煌的成績會掩蓋背後的危機,壹些伴隨光環的管理措施會被想當然地當成最佳實踐,導致短期的盲從。但時間的長河是無情的,壹切都要交給時間去檢驗,組織邊界也是如此。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進壹步開放組織邊界是這個時代的趨勢。就像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出現,依然是歷史不可逆轉的趨勢。如今,可以跨越時空的技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從國家頂層設計到個人成長,所有人都意識到開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但問題是,開放到什麽程度?是要打破原有的高層圍墻,把壹切赤裸裸的暴露在外界嗎?怎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潮流?
我壹直相信,圍欄是人類保護自己的歷史基因。自從人類占據了人類歷史舞臺的中心,為了防備野獸,對抗自然,支持集體,人類逐漸從遊牧時代走向農業農耕時代,然後開始在圈地周圍畫線,築墻,壹方面告訴世人這是自己的領域,另壹方面也能給團隊成員壹種溫暖安全的感覺。此後,城墻壹直伴隨著人類的進化。
同樣,人類教育的基因也帶有控制和計劃的影子。孩子壹出生,父母和孩子之間就形成了控制和規劃的組織邊界。在孩子長期成長的過程中,家長不斷通過自己的經歷告知孩子註意事項,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做什麽,不做什麽,其實也是邊界帶來的成就之壹。很難想象,如果父母壹倒地就離開孩子,會發生什麽。
同樣,經典組織理論的精髓之壹就是專業化分工,橫向的職能分工和縱向的權限分工,極大地豐富了工作的內容和效率,使組織能夠迅速擴大規模,創造了人類社會的大發展,而分工的細化又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壹定的組織邊界。然而,隨著進入互聯網時代,人力資本的興起,如何激勵個人,如何創新,如何快速靈活,成為組織能力的首選。在這種矛盾下,組織邊界的弊端無疑暴露無遺,逐漸自由化仍然是發展的必要選項。
是的,我同意應該逐步放開組織邊界,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應該有組織邊界。無論從人類發展史還是組織發展史來看,組織邊界都有其獨特的優勢。所以我的意見是逐步弱化,不要貿然打破,讓組織中的各種生產要素自由流動,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所以我贊同的說法應該是“讓組織邊界更有穿透力”。
如何讓組織界限再次發揮她的力量?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註意:
第壹,員工的能力
員工是否有能力適應組織邊界解除後的工作,應該是首要考慮的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大部分員工並不缺乏進取精神,而是基因進化出了壹種適應高度分工和分權的組織文化。他們習慣了在領導的羽翼下兢兢業業的工作。當他發現頭上的遮陽傘和篷布被拿走的時候,他很迷茫,效率很低。因此,如何培養員工適應“更具穿透力的組織邊界”的能力,如科學決策、獨立思考、團結協作等,應該是改變組織邊界的前提。這種培養既可以在入口進行,也可以在過程中進行。
在這方面,我真的很欣賞谷歌“SmartCreative”的人才理念。只有把員工變成“創意精英”,或者認為員工是“創意精英”,組織邊界才能更有穿透力。
第二,公開透明
傳統管理權威的壹個體現在於對信息流的控制。隨著排名的上升,信息的數量和質量都在增加。因此,認為員工決策的傳統依據是員工不掌握相應的信息。所以,要想讓員工在組織邊界更加穿透的情況下,自由地工作,作為壹個團隊有效地工作,必要的手段就是合理地公開壹切可以公開的信息,讓壹切工作透明化,接受員工的檢查和改造。
同時,為了讓信息在組織中合理流動,公司的願景和目標、部門的最佳實踐、項目的成功經驗、個人的經歷和感受,都應該在普通員工的心中掀起漣漪。而充足的信息流不僅可以共享同壹個願望,還可以達成同壹個目標,從而營造出壹種靈活而充滿活力的氛圍。同樣,谷歌每周五舉辦的“TGIF”大會是讓信息流動、公開透明的絕妙舉措。通過類似的會議,公司保持對未來目標的高度認同,盡壹切努力推動人類搜索信息的事業。
第三,改變薪酬制度
傳統薪酬的問題在於,支付的基礎在於崗位價值的高低,與員工績效和能力的相關性不高。所以,薪酬的困境在於缺乏彈性,導致員工更註重“職位”的變化,而忽視了“能力”的提升。
只有當妳的薪酬體系與“績效”和“能力”掛鉤時,組織邊界才會逐漸滲透。當“職位”不再是“成功”的唯壹定義時,員工會關註如何增加自己的責任。
另壹方面,如何設計合理的人才發展體系和晉升體系。傳統的晉升渠道比較單壹,每個人都想去更高的管理層,因為更高的級別意味著更大的權力,更多的薪水,更特殊的辦公室。但我想說的是,壹定要改變這種升職的態度,讓員工更加重視“名聲”的力量,支付合理的費用。
如果妳能成為公司裏的專家,贏得更多人的支持,成為別人的導師,妳都應該成為人們“發展”的壹部分。對於HR來說,如何從外部看組織,如何關註利益相關者對員工的印象,如何從客戶、社區、投資人的想法出發工作,如何打造發展的平臺和人才晉升的渠道,如何與薪酬掛鉤。
放開組織邊界是壹種趨勢,但不要蒙蔽了自己的眼睛。盲目開放會帶來動蕩和痛苦。只有在試錯的基礎上,壹邊試壹邊修正,才能達到理想的狀態,妳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