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壹六國,結束了長期割據局面,建立了以鹹陽為首都的幅員遼闊的國家。前209年,陳勝和光武把木頭砍成敵人的武器,揭竿而起,全世界響應。劉邦和項羽在江淮起兵反秦。前207年,秦死。
秦朝在中央設置三官九臣管理國家事務;局部廢除分封制,代之以郡縣制;實行圖書同語、汽車同軌、統壹計量。北攻匈奴,南征伐數百處,築長城擊退外敵,掘靈渠接水系。中央集權的確立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奠定了中國大壹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所以被稱為“歷代實行秦政法”。秦朝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達500年的諸侯割據,成為中國歷史上第壹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
秦國吞並六國後,疆域達到長江流域以南。秦初,匈奴北攻收河套,土遂率五十萬秦軍平定百越。領土迅速擴張,達到約340萬平方公裏。繁華的疆域東起遼東,西至高原,南至嶺南,北至陰山,奠定了西漢鞏固漢地的基礎。
擴展數據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即位。他進壹步加重了對農民的剝削和壓迫,以“納重稅者為亮官”、“殺人者為忠臣”。他讓農民多交米和稻草,自己帶糧食運到鹹陽,供官員、軍隊甚至狗、馬、牲畜食用。
胡亥繼續修建阿房宮,繼續派人遠道防守。徭役招募的對象進壹步擴大,農民的苦難達到了極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到了壹觸即發的地步。在農民醞釀反秦的時候,六國舊貴族的潛伏殘余也在借機進行分裂活動。秦始皇三十六年(211年前),董軍出現了“始皇帝死,土地被分”的銘文,這是這次分裂活動的標誌。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壹行九百人出發前往漁陽(今北京密雲),因遇下雨而滯留在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未能如期到達漁陽守備。秦律規定“逾時者,護衛面臨死亡之威脅。”但根據1975出土的秦簡《睡虎地》記載,“逾期”只是對的懲罰,所以這裏有異議。於是,在陳勝和光武的領導下,大澤鄉舉起了中國歷史上第壹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的旗幟。
陳勝和光武殺死了護送他們的秦魏,帶領駐軍士兵,以被處死的秦國兒子伏羲和已故的楚國將軍項燕的名義,號召農民與秦國作戰。附近的農民加入了起義。起義軍分兵東進,主力西進,連接豫東、皖北的羅、邦、、柘、喬等縣(分別在安徽省宿縣、永城、、柘城、亳縣)。當他們推進到陳(今淮陽)時,已經是數萬人的龐大隊伍。
百度百科-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