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中國為何造不出發動機?

中國為何造不出發動機?

中國品牌為何造不出像樣的發動機?

在人類進入電氣時代之前,西方國家有壹段特殊的時期,這段時期是機械工業飛速發展的壹段時期,被譽為“大蒸汽時代”。這壹時期內幾乎所有能動的東西都是齒輪機械,其繁榮程度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由於我國沒有接受這壹時期的洗禮,少部分民族資產後來也被帝國主義壓迫致殘,再後來又被社會主義充了公,所以基本上沒有任何技術積累。而工程積累的核心就是兩個字:秘方。無論是做飯、釀酒、制藥還是冶鋼、加工,其技術本質不外乎這兩個字。

而秘方則是完全私有的,壹般由家族或公司的形式來傳承。傳承需要時間沈澱,也需要民族氛圍。壹個崇尚速度,敢於挑戰人類極限,敢於質疑權威的民族,才會有足夠的動力去研發這種鐵與火的機器。這壹點我們做得很不好,我們的教育似乎不太鼓勵培養這種冒險精神。

國產發動機的生產瓶頸有那些?

金屬鑄造

發動機氣缸主體和其他簡單結構件壹般使用金屬澆鑄成形,具體過程又分高壓鑄造和低壓鑄造。金屬融化成液體倒入模具,此過程難點在於降溫凝固過程中殘余應力、排氣、脫模劑噴淋等導致缺陷的發生,缺陷降低了成品率,而且嚴重影響壽命,因為金屬鑄造最怕缺陷。

其次,金屬材料自身的品質要求亦極高,壹般是鑄鐵或鑄鋁,高品質的澆鑄原材料我們不行,需從國外進口,但最近國家加強了對高品質鑄鋁原材料的研發,以滿足航天航空的需求,將來可能會給汽車產業帶來福利。

再次,壓鑄模具和壓鑄機,世界最好的是日德,之後是意大利,再後是其他。模具要精密,耐用,適應自動生產,不能說鑄造了幾個模具就斷了、漏了,再或者只能人工看著掌握火候那可不行。

金屬鑄造問題是個天大的問題,毫不客氣的說是中國從古至今的問題,從寶劍對抗圓月彎刀,到現在的發動機制造,都是這個問題。這套技術是典型的蒸汽時代的產物,是所有現代工業的底子,現在他們已經配合上了電氣產業和計算機信息產業,更是如虎添翼。

機械加工

要有上好的車床,車刀,車工。車床和車刀起碼還能高價從德國買到,但是車工就是個問題了。同樣壹個零件,選擇不同的方向和走線切出來,壽命卻明顯不同。這些技藝,怎麽辦。發動機的活塞要在缸孔中千萬次的來回運動,其誤差要求極高,其壁表面加工要求壹種工藝,叫做珩磨,保證缸孔表面耐磨而且還能附著壹層油膜保證密封性能。

這時珩磨的材料,工藝,方向又來了。此過程走不好,缸孔哪怕彎那麽壹點點,活塞千萬次的運動便會加速發動機的老化。曲軸孔是多檔的間斷長孔,尺寸精度、圓度、同軸度、表面粗糙度每壹項要求都非常嚴格。

裝配工藝

看了《速度與激情》就覺得汽車是幾個人在車庫裏面擰擰螺絲、吊臺發動機就可以造車的。那些是修車,發動機裏面的裝配可不是單用手就可以,而是專業的裝配工具。這些需要經驗,需要技術,更需要時間。

有些零件需要特定的機器進行安裝,甚至螺絲的安裝順序,擰緊的力道都需要經驗和儀器。活塞隙如果混入了細小的硬物顆粒,千萬次的研磨又會造成多大的損壞。所以裝配環境、工藝、設備、技術要求非常高。更要命的是,如果前兩步走不好,我們連裝配的機會都沒得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