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都有哪些割據政權存在?
元末農民起義的隊伍不少,但要稱其為割據政權必須有國號、年號等,符合此條件的有如下幾個1.張士誠 元 至正十四年正月(1354年)在高郵建國,號大周,自稱誠王;元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九月,張士誠自稱吳王;至正二十六年(1367年)包圍張士誠所居的平江;九月平江城被攻破,張士誠被俘,後被押解至應天(今南京),自縊而死。2.周子旺 至元四年(1344年),周子旺跟隨其師彭瑩玉(彭和尚)以白蓮教名義在袁州率眾五千余人起事,號稱周王,起兵不久,周子旺部旋即遭到袁州路元兵鎮壓,周子旺被俘遇害。3.徐壽輝 至正十壹年(1351年)八月,參加彭瑩玉、鄒普勝等在蘄州(今湖北蘄春南)的起事。義軍以“彌勒佛下生”等口號發動群眾,以紅巾為號,稱紅巾軍。十月,攻克蘄水(今湖北浠水),據此建國,號天完,年號治平,徐壽輝被擁舉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六月十六日,陳友諒邀請壽輝至太平(今安微當塗)附近采石五通廟拜神,叫壯士拿鐵撾擊碎壽輝的頭。4. 陳友諒 至正十九年(1359年),殺天完將領趙普勝,挾徐壽輝,移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為漢王;次年,殺徐壽輝於采石,自立為帝,國號 漢,年號 大義。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七至八月陳與朱元璋戰於鄱陽湖,史稱“鄱陽湖之戰”,朱元璋采納郭興的建議,用火攻擊敗陳軍,陳友諒突圍時又起大戰,陳從船艙中探頭出來,竟中流矢(箭)而死。陳友諒死後,張定邊等人在武昌立陳友諒次子陳理為帝,改元德壽,謚陳友諒為聖文德敬寧昭武皇帝,廟號高祖。次年,朱元璋兵臨武昌城下,陳理出降。5.韓林兒 白蓮教主韓山童之子,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劉福通迎為皇帝,稱小明王,國號宋,定都亳州,建元龍鳳。至正二十六年(1365年),韓林兒被朱元璋下令廖永忠將之沈於瓜步江中。6. 朱元璋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受好友湯和來信勸說,元璋到濠州投靠郭子興,參加紅巾軍。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慶(今南京),將這裏作為自己的根據地,並改名為應天府,從屬於劉福通、韓林兒的大宋龍鳳政權。至正二十壹年(1361年)朱元璋受小明王韓林兒封為吳國公。1364年自封為吳王。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1368年1月23日),在應天稱帝,建國號明,年號洪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