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艾倫·格林斯潘。
出生年份:1926
出生地:美國紐約
教育:廣泛的經濟學知識。
職位:美聯儲主席。
格林斯潘生平簡介:
1926 3月6日出生於紐約。
65438-0948,獲得紐約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
65438到0950經濟學碩士,
1977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
從1954到1974,從1977到1987,先後擔任紐約工業咨詢公司(湯姆森-格林斯潘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從65438年到0970年,他擔任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的顧問。
主席從1974到1977。
1977後,任國會預算辦公室顧問,通用電纜公司、摩根公司、通用食品公司、莫森信托公司、飛馬公司董事。
1981年擔任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成員。
1981至1983全國社會保險改革委員會主任委員。
1982總統對外情報顧問委員會成員。
1987於8月被裏根總統任命為美聯儲董事會主席。
1991 7月,老布什總統任命格林斯潘繼續擔任美聯儲董事會主席。
1996 2月,克林頓總統提名他連任美聯儲董事會主席,6月20日,參議院以壓倒性多數批準了這壹提名。格林斯潘也是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主席。
2000年6月4日,克林頓總統再次任命他為美聯儲主席,同年6月20日,他第四次出任這壹職務。
2004年5月18日,美國總統老布什提名他繼續擔任美聯儲主席。同年6月17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了布什的提名。6月19日,格林斯潘宣誓就職,開始第五個任期。
1998年7月,格林斯潘被授予美國和平締造者獎。
2002年8月,英國女王授予格林斯潘“爵士”榮譽稱號,以表彰他“對全球經濟穩定的傑出貢獻”。
格林斯潘喜歡雙關語、音樂和運動。我夢想成為壹名職業音樂家。從紐約著名的茱莉亞音樂學院退學後,我在紐約時代廣場派拉蒙劇院下面的壹家時髦的夜總會裏吹薩克斯。
1952嫁給了畫家瓊·米切爾。離婚後。
1997年4月,他與比他小20歲的NBC電視臺記者安德裏亞·米切爾(Andrea Mitchell)結婚。
此外,他曾多次訪問中國。
個人生活故事:
財經點評:“格林斯潘壹開口,全球投資者都要豎起耳朵”,“格林斯潘壹打噴嚏,全球投資者都要感冒”,“白癡!誰是總統不重要,只要艾倫是美聯儲的主席”——這是1996年美國大選前夕出現在《財富》雜誌封面上的壹句口號。所謂“艾倫”指的是自1987年以來壹直擔任美聯儲主席的艾倫·格林斯潘。
在新千年開始後的第四天,柯林頓總統選擇再度任命葛林斯潘為美聯儲的主席。克林頓繼續任命葛瑞格的理由是,葛瑞格在他12年半的美聯儲主席生涯中,充分展現了他的三大專長,也就是他的專業技能、老練的分析技巧和他傳統的常識判斷。
參議院在2月初批準了這項任命。格林斯潘去世時77歲。他創下了兩項紀錄:壹項是美國歷史上最老的美聯儲主席;二是美聯儲成立86年以來任期最長的主席。
克林頓的決定不僅立即得到了國會兩黨領袖的支持,也受到了經濟、金融和各大媒體的壹致歡迎。當然,克林頓的提名也是對格林斯潘長期領導美國貨幣政策的肯定。很多人認為,美國經濟的長期增長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格林斯潘的利率政策。某種程度上,他已經超越黨派,成為美國經濟的舵手。
三皇大臣——在三個連續政權下掌權的官員
作為中央銀行,美國美聯儲委員會簡稱“美聯儲委員會”。自1913以來,美聯儲委員會壹直控制著美國的貨幣和信貸,扮演著“最後貸款人”的角色,利用公開市場業務、銀行貸款貼現率和金融機構法定準備金率三大杠桿調節經濟,旨在為美國“提供壹個更安全、更穩定、適應性更強的貨幣金融體系”。
格林斯潘對美聯儲董事會主席的職位非常熟悉。從1978開始,格林斯潘在這個位置上工作了12年,這在美國歷史上極為罕見。美國新總統搬進白宮,第壹件事就是把所有的內閣都換成自己人。從裏根政府到克林頓政府,“三朝元老”格林斯潘大概是唯壹壹個在華盛頓官場多次人事震蕩中幸存下來的人。
1926年,格林斯潘出生在紐約的壹個金融家庭,是家裏的獨生子。他四歲時被離異的母親撫養長大。小時候,他對音樂表現出不同尋常的興趣,但他的父親,壹名股票經紀人,似乎對他有更大的影響。因此,他迷上了數字,經常投身於貨幣主義。1948年獲得紐約州立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1977年獲得這所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1954年,年輕的格林斯潘加入了紐約的湯姆森公司。5年內,他擁有了公司壹半的股份,公司更名為湯姆森“格林斯潘咨詢公司”,並出任總裁。那段時間,格林斯潘交了很多朋友,贏得了華爾街“最聰明的證券公司”的美譽。在過去的30年裏,格林斯潘不僅在華爾街獲得了卓越的聲譽,還頻繁遊走於華盛頓官場,為自己從商人向官員的轉變做了充分的準備。
1987年,當美聯儲董事長沃克爾退休時,格林斯潘出人意料地順應潮流,被裏根總統任命為繼任者。在美聯儲的歷史上,格林斯潘的出現突然顯得多余,因為美聯儲的主席壹直都是來自內部,而格林斯潘此前從未在美聯儲任職。
1988年1月股市崩盤前夕,格林斯潘受命臨危不亂。上任伊始,他就遇到了1987年美國股市的“黑色星期壹”,很多投資者甚至絕望自殺。格林斯潘從容出招,他當時開出的藥方是放松貨幣供應,停止股市的惡性發展,穩步設定美國這艘航船的航向。“許多曾經懷疑過他能力的美國人喜出望外,從那時起,他們就和美聯儲主席這個職位結下了不解之緣。
此後,格林斯潘“奇招”頻出。1994年,他壹次又壹次加息,被視為“簡直瘋了”。1998年全球金融危機,我們冷靜應對,三次降息,保護了美國免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最終遏制了那場危機的蔓延。這壹次又壹次,他被煤體稱為“金融之神”。格林斯潘堅持反通脹,敢於突破經濟理論的束縛。根據傳統理論,高於6%的失業率會導致經濟收縮,而低於5%的失業率會引發通脹。目前美國失業率只有4%,經濟還在穩步增長。傳統理論的另壹個論點是,經濟過熱必然導致通貨膨脹,但他註意到大規模的高科技投資在提高生產率的同時降低了生產成本,因此在推動新技術革命方面不遺余力。國際經濟研究主任伯格斯坦稱這是格林斯潘“最大的歷史貢獻”。他“不僅改變了金融政策,也改變了我們的經濟和未來”。結果,美國經濟得以安全“軟著陸”。
格林斯潘總是對美國經濟過熱保持警惕,只要有過熱跡象,他就會采取措施降溫。他指揮美國經濟巨輪航行過坎坷的80年代,使美國在90年代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經濟繁榮。為此,即使是苛刻的批評家也不得不承認,在過去的25年裏,沒有人比格林斯潘更有資格擔任美聯儲的主席。據統計,在美國400多名高管中,對格林斯潘的支持率為97%。《國家觀察》雜誌說,經濟就像軍隊,在這個戰場上沒有人是全能無敵的神,但格林斯潘是壹個英明的統帥,他的判斷多對少錯,這真的很難得。許多美國人說,格林斯潘是僅次於他的次子克林頓總統的“美國第二有影響力的人物”。全球金融界有壹句話:“格林斯潘壹開口,全球投資者就豎起耳朵”“格林斯潘壹打噴嚏,全球投資者就感冒”,因為他的立場過於敏感,註定了他成為各種風暴的中心。
從外表看,格林斯潘更像壹個老學究。他總是穿著深色西裝,戴著黑框眼鏡,說話總是慢條斯理,不帶任何情緒。華爾街的投資者花大力氣研究格林斯潘的每壹次演講,試圖從他的話語和句子中捕捉哪怕壹絲痕跡,但結果總是令人失望。因為格林斯潘的講話模棱兩可,模棱兩可。格林斯潘自己承認,我花了很多時間試圖回避這個問題,因為我擔心自己過於直白。最後,我終於學會了“美聯儲的語言”,學會了含糊其辭。
有趣的是,格林斯潘也將這種“新語言邏輯”運用到了自己的戀情中。他與國家廣播公司的高級記者安德裏亞·米歇爾有著長達12年的關系。然而,由於他習慣性地使用“太多暗示性”的語言,聰明的女記者無法理解他的初衷,差點毀了壹段幸福的婚姻。然而,1996年聖誕節時年滿50歲的米歇爾,終於明白了70歲的格林斯潘的善良,並在次年與他壹起走上紅地毯,終成眷屬。
十二年來,格林斯潘的日常生活基本都是早上五點半開始。他喜歡泡在裝滿熱水的浴缸裏,然後花兩個小時閱讀各種財經資料,有時甚至會把濕材料帶到辦公室。也許是因為他覺得他說的和做的每件事都很重要,他在自己的桌子上放了壹塊牌子,上面寫著:“把錢從這裏拿走”。打開桌上的電腦,格林斯潘可以通過互聯網觸摸到全球經濟的大動脈,他對美國“新經濟”的關懷也是從這裏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