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如何註重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的拓展和覆蓋

如何註重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的拓展和覆蓋

壹是重在打基礎,擴大“兩個覆蓋”。按照規模以上鞏固提高、規模以下拓展延伸的要求,努力提高“兩個覆蓋”水平。

壹是加大自主建黨工作力度。根據黨章和有關文件規定,凡是有3名以上正式黨員、條件成熟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團體,壹般都要單獨建立黨組織。對於不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要創造條件,通過發展黨員、吸收黨員工作者來建立黨組織。

二要推進區域共建。在規模以下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聚集的各類開發區、園區、街區、商業樓宇等區域,探索區域化、網格化、集群化管理模式。通過建立區域黨組織,統籌黨組織的建立和工作,實現轄區內黨組織和工作的有效覆蓋。

三要探索行業統壹建設。主要依托行業協會(商會)、個體私營企業協會和龍頭企業、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組建行業黨組織,通過重點幫扶、結對幫扶、開展活動等方式,實現黨組織和工作在行業內的有效覆蓋。

四要堅持黨群* * *建設。發揮工會、* * *青年團等群眾組織的作用,做好聯系群眾和發展黨員工作,把合格的群眾組織領導人發展成為黨員,推動建立黨組織。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的黨組織要加強對工會、共青團等群眾組織的領導,以黨組織建設帶動群眾組織建設。

同時,要探索建立網上黨組織,通過QQ群、微博、微信等開展黨的活動。如果已經建立了黨組織,就要開展黨的活動,落實黨的工作;不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要通過選派黨建指導員、建立領導幹部聯系點、聯動其他黨組織開展活動等方式,確保工作覆蓋。

第二,註重隊伍建設,壯大骨幹力量。加強黨員、黨委書記和黨建指導員隊伍建設,既是壹項緊迫任務,也是壹項長遠規劃。

壹是發展壯大黨員隊伍。采取適度傾斜政策,做好發展黨員工作,加大在壹線工人、專業技術骨幹和管理人員中發展黨員力度。要註意培養和發展合格的企業投資者和社會組織領導人入黨。要創新流動黨員管理服務,探索“壹方隸屬、多方管理”模式,方便黨員組織關系轉移。要通過社會招聘,向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推薦輸送黨員員工,壯大黨員隊伍。

二要選優,強化黨委書記。按照黨性強、能力強、改革意識強、服務意識強的要求,選配好黨委書記。拓寬選拔渠道,采取內部選拔、外派、公開招聘等方式,創新黨組織書記選拔方式。規模大、黨員多的企業,主要出資人為黨委書記的,應當配備專職副書記。要把黨委書記培訓納入黨員幹部教育培訓總體規劃,采取省級示範培訓、市級重點培訓、縣(市、區)普遍輪訓等方式,確保黨委書記每年至少參加1次強化培訓。探索推行黨組織書記資格認證制度。完善黨委書記管理制度,推動建立健全黨委書記待遇保障制度。有條件的地方,上級黨組織可以給黨委書記適當的工作津貼。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相對集中的地方建立“黨委書記工作室”。

三要抓好黨建指導員隊伍建設。要認真總結黨建指導員工作經驗,完善措施,盡量采取“壹對壹”的方式選派黨建指導員,特別是到黨員少或沒有黨員、不具備組建黨組織條件的單位,幫助有黨員的單位盡快建立黨組織,指導新的黨組織建章立制、開展活動。市、縣(市、區)要高度重視選派機關幹部擔任黨建指導員工作,這既是推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有效措施,也是培養和鍛煉幹部的壹種方式,要積極探索,逐步完善。

同時,要註重對非公有制企業出資人和社會組織負責人的教育和引導。要探索建立定期培訓制度,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仰、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對企業和社會組織發展的信心,強化遵紀守法意識,強化對社會和員工的責任意識。

第三,聚焦角色,創新活動載體。要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領導作用和戰鬥堡壘作用,增強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壹要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持不同領域不同方式,作風建設也不例外,切實著力解決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存在的“四風”問題。要組織開展“壹訪三促”活動,從實際出發,組織市、縣(市、區)、鎮街黨員領導幹部在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建立聯系點,實行面對面指導,促進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負責人對黨建工作的了解,推動解決黨建中的實際問題和發展中遇到的難點問題。在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開展“五個壹”活動,即組織壹次黨的政策宣傳,提出壹項合理化建議,為困難職工辦壹兩件實事,幫助黨員解決壹個實際問題,開展壹次公益活動。

二是要圍繞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的中心任務開展黨的活動,為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健康發展提供政治和組織保證。以“黨員* * *”先鋒工程為重要載體,通過設崗、分區、立項等實踐載體,組織黨組織和黨員共同努力,履行職責,為本單位深化改革、促進發展發揮作用。

三是廣泛開展創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活動。要按照“六有”目標要求,強化服務功能,改進服務作風,提高服務能力,提高服務保障,建設服務型黨組織。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組織要以促進生產經營、維護各方合法權益為中心。社會組織黨組織要著眼於凝聚群眾、激發活力、促進發展、提供良好服務,引領社會組織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發揮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範行為的作用。

第四,引領先進文化建設。要把黨的建設與文化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教育引導黨員群眾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夯實* * *同舟共濟的思想基礎。要豐富職工精神文化生活,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法制教育,提高黨員和職工素質,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

第四,註重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就業保障。充分發揮黨組織的作用,提高黨建工作水平,紮實的工作保障是重要基礎。

壹要加強場所建設。強化陣地意識,按照“有場所、有設施、有標誌、有黨旗、有書報、有檔案、有制度”的標準,加強活動場所規範化建設。繼續開展“三建三送”活動,為黨組織工作提供保障。倡導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機關、鄉鎮(街道)、村(社區)黨組織和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共享活動場所、資源和設施。以省級以上開發區(園區)和沿海經濟帶產業園區為重點,推進區域性、開放性、綜合性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建設,由省以獎代補方式予以支持。

二要強化經費保障。按照中央要求,加大對基層黨組織工作經費的財政投入。省委組織部、省財政廳、省國稅局、省地稅局等部門要加強溝通協商,按照《關於解決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活動經費有關問題的通知》(遼組通字〔2013〕12號)要求,真正落實黨組織活動經費。繼續落實為新黨組織提供1000元啟動資金的規定。建立黨費報銷制度,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的黨員繳納的黨費,可以部分返還給本單位黨組織,或者從各級黨組織留成的黨費中,按照壹定比例,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開展黨建工作。

三要完善工作制度。堅持和完善“三會壹課”制度、民主評議制度、黨務公開制度,認真落實和發展黨員推薦制度、公示制度和投票制度,建立健全黨員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制度,完善黨內激勵、關懷和幫扶機制,增強黨員歸屬感和榮譽感。建立創先爭優制度,讓創先爭優常態化、長效化。

會議要求,各地各部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落實領導責任,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確保黨的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強化領導責任,要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納入本地區黨的建設總體布局,作為市、縣(市、區)黨委書記專項述職和相關部門領導班子考核評價的專項內容。

完善工作機制,市、縣(市、區)黨委要依托組織部門,設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專門機構,全面負責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發揮職能部門作用,整合黨建資源,加強基礎工作,協調相關單位和部門做好工作。加強分類指導,根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的特點,堅持“壹把鑰匙開壹把鎖”的原則,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做好輿論宣傳。總結推廣典型宣傳,加強示範引導,營造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加強黨的建設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