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永不褪色的紅色信仰——電影《長津湖》觀後感

永不褪色的紅色信仰——電影《長津湖》觀後感

今日公司組織全體員工去電影院觀看了抗美援朝電影《長津湖》,長達三個小時的劇情,看得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

電影開篇就用簡潔的篇幅和生動的情節告訴觀眾,抗美援朝戰爭是壹場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是壹場保家衛國的正義之戰。在家休假的連長伍千裏接到命令立即歸隊,本已復員的指導員梅生長途騎車終於與集結北上的隊伍會合,領袖之子毛岸英堅決要奔赴前線戰場……為了保家衛國,為了捍衛和平,中國軍人別無選擇,流血犧牲也在所不辭。長津湖戰役發生在1951年11月27日,是我國第壹次在外國境內開展的壹場狙擊世界最先進國家聯合進攻的戰爭。在這場偉大的戰爭中,十九萬七千多名英雄兒女,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和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湧現了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近三十萬名英雄功臣和近六千個功臣集體。他們很“普通”,就像我們的朋友,兄弟,可在國家和民族面對挑戰的關鍵時刻,他們又能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軀護佑著我們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最偉大的英雄,也是最可愛的人,就是這群最可愛的人,為我們換來了現在的長治久安,幸福安康,正如片中指導員梅生所說:我們這壹代打仗,是為了我們的下壹代不再打仗,如果這壹仗我們不打,那以後就得我們得下壹代去打。就是因為有這種信仰,他們便壹聲號角士歸來,壹腔熱血破寒冰,壹顆土豆填腸轆,壹片白雪埋忠骨。就是為了讓下壹代不再打仗,為了新中國的茁壯成長,他們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北上的列車。護國,是這軍人的使命,保家,這是內心的守護。

長津湖壹役,雄渾蒼涼,動人心魄,縱使七十壹年過去了,這場慘烈的戰鬥,讓英勇的熱血化作豐碑,愈發迸發出澎湃的力量,激勵著我們前行。在對美軍陸戰壹師的圍殲戰鬥中,楊根思帶領著他的連隊,身上穿著單薄的棉衣、腳下踩著厚厚的積雪行走在崎嶇的山路上,成功的穿插到了1071高地。美軍以坦克開路,掩護步兵對小高嶺發起猛烈攻勢,楊根思的連隊機智勇敢殺敵,壹次次擊退了美軍的進攻,但由於美軍的武器裝備太強大,連隊的戰士們接連不斷地倒下了,最後只剩下楊根思壹個人,多處負傷的楊根思看著即將沖入陣地的幾十名美軍,抱起了壹捆大炸藥包義無反顧地沖下山去,與美軍同歸於盡。看到這裏,淚水總不經意間模糊了我的雙眼。就像楊根思連長說的那樣“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也會碰到很多的困難,我們應該做到不氣餒,不放棄,堅持把它做好,再大的困難,與我們的先輩們比,都不算什麽。我輩當自強,在這個先輩用命換來的和平年代裏,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壹磚壹瓦。

誌願軍的流血犧牲、無私奉獻,換來了今天的山河無恙、家國安寧。《長津湖》以史詩般的電影藝術呈現長津湖戰役這壹戰爭史詩,讓我們在大氣磅礴、悲壯深情的敘事中,深刻體悟當年黨中央和毛澤東同誌作出中國人民誌願軍出國作戰重大決策的高瞻遠矚,深刻感受誌願軍指戰員扛在肩膀上沈甸甸的家國責任。

今年恰逢祖國成立七十二周年,在中國***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壹改近代以來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命運,走上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生逢盛世,我們享受著新時代的和平陽光,書寫著新時代的奮鬥華章,讓我們以永不褪色的紅色信仰為指引,繼承偉大的誌願軍精神持續努力,願這世間,再不被硝煙染纖塵,願繁花迎熹微,星河赴盈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