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我要寫壹篇作文,題目是匹夫有重於社稷,也就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那意思

我要寫壹篇作文,題目是匹夫有重於社稷,也就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那意思

國家興亡 匹夫有責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範仲淹所寫的《嶽陽樓記》中的壹句名言,它向我們揭示了這樣壹個道理:壹個人應把大眾利益擺在第壹位,把個人利益擺在第二位,在天下人憂慮之前憂慮,在天下人快樂之後快樂。

什麽是國家,我聽過的最經典的壹個概括就是:國家就是壹個能維護、保障所處於其中人民的壹個組織,壹個集體。但壹個國家是否能真正做到讓我們這些身處於其懷抱中的人民是否享有足夠的權利與生活條件,還要取決於這個國家是否強大,是否處於良好的發展態勢中。而這些,卻又要靠我們身處於其中的人民來親手創造。因此,國家與人民之間的關系不是單方面的,它必須是相互作用的。我們的生活保障來源於國家的興盛,而國家興亡,則取決於我們每壹個人民的所作所為,我們的壹言壹行,不經意間都會為我們國家帶來方方面面的影響。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為我們的國家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要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強烈意識。

我之所以想特別提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意識,是因為現在中國的脊梁,未來中國的希望—中國的青年還有相當壹部分人不具備這方面的意識。在思修課上,老師給我們放PPT,上面有中國的青年在抗日戰爭紀念點前穿著日本軍統服裝拍照留念的照片,他們擺著各種各樣的pose,笑的是那麽的燦爛,那麽的刺眼!難道他們忘了那些偉大的革命烈士為國家拋灑的鮮血了嗎?難道他們心中就沒有壹副鮮血染紅的五星紅旗了嗎?難道他們就沒有壹點愛國意識嗎?還有壹張照片,顯示的新加坡的公廁中,只用中文書寫的方便完後要沖水以及請不要把廁紙帶走這樣的標語。看到這樣的標語,我還能說什麽呢?如果外國人看到這些照片,會怎麽想?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現在不是要妳去為祖國沖鋒陷陣,拋頭顱灑熱血,但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壹些小事,如果妳沒有這樣的意識,很可能妳就會因為壹個愚蠢的行為而使整個國家蒙受屈辱。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是中國的名片,我們的壹言壹行都代表著中國。我們要想讓中國受到全世界的尊敬,自己就首先要成為壹個受人尊敬的人。細節決定成敗,這些小事不正反映了了當代壹些青年人愛國主義精神的缺失,忘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簡單卻又深刻的道理嗎?如果把事說大了點,直接上升的國家的領土、主權問題,中國的青年的關註程度多嗎?說老實話,就比如軍事理論課裏提到的中印邊境問題、南海問題、釣魚島問題,我在進入大學前對它們的關註總是少之又少。總認為那是國家領導人的事,和自己沒絲毫關系,只要學自己的習,壹心壹意準備高考就行。現在看來當初的想法完全是錯誤的。因為這問題是涉及到我們祖國領土、主權的問題,而壹個國家的領土與主權是 不可侵犯的。現在這些問題雖然拖著壹直沒有解決,但不代表他不會解決。如果我們中國的青年對此都漠不關心,選擇漸漸淡忘,選擇讓這些事會漸漸淡出我們的視野,那麽來自中國人民對這些問題的聲援也會漸漸減少,也許會有壹天,我們會遺忘這些曾經屬於我們的土地,會默認將這些土地拱手相讓。如果那樣的話,這將是壹個民族的悲哀。因此,國家興亡,匹夫必須有責!

也許我有點杞人憂天,但當今中國青年心中像“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意識確實有些淡漠。我們很多人沈溺於自己的小世界中,被壹個看似和平的假象所迷惑,完全忽略了世界局勢悄然變化的風起雲湧。相比於曾經那些“中國的脊梁”,我們確實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加強。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過去的壹些偉人們是怎麽做,怎麽想,怎麽踐行“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吧。

1950年,鄧稼先帶著當時最先進的物理學知識遠涉重洋回到國內,當時的鄧稼先在事業上斬頭露腳,中國著名物理學家的桂冠正朝他頻頻招手。然而,歷史風雲突變,核大國的訛詐宛如黑雲壹般壓將過來,此時,毛主席指出:“我們也要搞原子彈。”於是,當時的二機部領導找到鄧稼先,希望他參加。身為物理學家的他深深了解——搞原子彈就是置身於放射性材料中,對身體百害無益。長年在沙漠、戈壁工作,不得與親友見面。身處軍事重地就不得拋頭露面,不得發表文章。但是,鄧稼先為了祖國的安危毅然地選擇了這條布滿荊棘的道路。鄧稼先這個名字從溫暖的家中消失了,從物理學講臺上消失了,消失地無影無蹤。當二十八個春秋過去後,鄧稼先從沙漠中走出來,再次回到人們視線中的時候,癌魔已經侵蝕了他的肌體,鄧稼先輝煌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在彌留之際,他留下了壹句感人肺腑的話:“我死而無憾。”

偉大的鄧稼先為了祖國的利益付出了所有,以至於生命,但是,因為他的貢獻使祖國安定,使中華人民***和國的五星紅旗能夠永遠飄揚在天安門廣場上。所以,他無怨無悔,他死而無憾,這也是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在起著作用,為國而死,那叫“殤”是最光榮的死。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曾是先輩們的豪言壯語。面對飽受蹂躪的祖國江山,我們敬愛的周總理等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當年遠流重洋,尋求革命真理,探索道路。魯迅先生本是懷著“醫學救國”的抱負踏上異國土地的,當他意識到醫學不能挽救中國時,毅然“棄醫從文”,回國後,為了喚醒沈睡中的中國,吶喊戰鬥了壹生。科學家李四光在祖國剛解放時,拋棄了外國優裕的生活條件、財產和地位,歷經千辛萬苦,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他心中想的是祖國的興旺繁榮,而不是個人的享樂。他們才稱得上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梁”。

俗話說:“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幹。”壹個人的個人利益與國家、大眾的利益是分不開的。如果國家衰敗,生靈塗炭,那麽個人利益又從何談起呢?只有國家興旺發達,人民安居樂業,個人才有幸福可言。因此,壹個人應該有為國家、為大眾謀利益的理想,為人民著想,在天下人尚未感到憂慮之前就為之憂慮,直到天下人都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才談自己的個人幸福。

人活著如果是為了追求幸福,那我們不能只局限於追求自己的幸福,因為我們還有責任,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祖國,因此我們更要為了祖國的幸福而奮鬥,換句話說,就是為了全祖國人民的幸福而奮鬥。而“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便是對此最好的詮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則是我們的行動指南,是我們每個人,特別是我們中國的脊梁—我們中國青年應該謹記的人生信條。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凡華夏子孫怎可無愛國之心?是中華兒女安能無報國之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們牢記範仲淹的這壹名言,為偉大祖國,在我們每壹個人的青春史上,繪出最新最美的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