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個機遇,成渝合作必然大於競爭,因為* * *只有站在“中國經濟第四極”的位置上,西部才有更強的人口、產業、經濟虹吸能力與東部角力。
而重慶,其實“打牌”很快。
比如在戰略重心上,“壹圈兩群”的協同發展戰略是重慶目前的總體思路。
根據國家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都市圈左側的“渝西”是雙城經濟圈發展的主軸。因此,推動“重慶向西”“重慶向西更強”是重慶整盤棋的“關鍵”。
成都幾年來壹直在向東發展,這個成渝雙城經濟圈是西部山谷發展的契機:
以大學城升級為核心的“產學研”壹體化的重慶科學城;
以科學城為“智核”,幫助高新技術產業定位,形成“重慶高新區”。
插上“重慶向西”的大翅膀後,西部谷地可能成為“承上啟下”的戰略中心城市。
宜賓在加馬。已獲批四川省首個省級重點示範新區,即四川省唯壹的省級新區——三江新區。這個規劃開發建設項目對土地面積的要求非常高,包括臨港新區的全部三個街道辦事處,整個長江工業園區,羅龍的壹部分街道辦事處區域,江南鎮的壹部分。未來,我們將繼續擴大江岸地區的流域分布,加強和完善新區建設項目的可行性和創新性規劃,其規模、空間和範圍將超出廣泛範圍,並將日益成為成渝地區重要和最佳的核心重點,納入成渝經濟。
第二,宜賓有新建的大學城和科技創新城,也是四川省規模最大的。港口內有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和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都除外)。
第三,有四川省最大的重點口岸,包括它的水上口岸出入境通關和鐵路運輸口岸,還有它的新機場區和新城物流。它有多條國際快線與國際集裝箱業務合作。
因為宜賓有超前的規劃意識。宜賓完全具備壹定的成渝地區雙城建設的良好關鍵規劃條件!宜賓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環境和自然資源。宜賓擁有長江上獨壹無二的港口和碼頭,物流和貨物吞吐量將首次超過,為全省之最。宜賓臨港未來將突破收獲更多的貨物進出口貿易。宜賓正在加大力度推進和深化投資改革。未來的宜賓將是壹派繁榮景象!宜賓正在向國家級新區挺進,這使得宜賓的經濟增長越來越快,勢頭強勁,基礎好,水平富。宜賓的城市將煥然壹新...
雙城建設是宜賓的主攻方向!為作為宜賓電力系統源頭的宜賓三江新區建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關鍵是負責長江經濟帶流域的環境保護和生態管理。為國家環保做貢獻!
早在1957年,法國地理學家戈德曼就提出,未來的空間經濟形態將由多中心的城市群而非單個城市主導。著名的齊夫定律揭示了壹個基本事實,即現代大城市的增長速度不會比小城市慢,因為規模效應完全補償了遞增的邊際成本。
所以城市之間的集群發展比單個城市單獨發展要快得多。更重要的是,城市群的發展將帶動大量周邊城市的發展,從根本上振興壹個地區的經濟。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今年提出的新概念,但成渝地區的合作早就開始了。2011年成渝經濟區概念產生,2016年成為成渝城市群。
到現在已經上升到國家城市群的概念。2019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明確提出,成渝城市群與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城市群並列。人們普遍看好成渝地區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第四極”。
(2019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片段)
成渝地區發展不快,更重要的原因是成渝在國家宏觀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地位。縱觀中國城市發展,京津冀城市群在北方領先,粵港澳大灣區在南方占壹席,長三角城市群在東部領先。只是在西部,我們缺少城市群的發展,經濟和其他地區總有差距。
以四川和重慶為例。四川省總面積約48.6萬平方公裏,轄18個地級市和3個自治州。438+09年末,常住人口約8375萬人,地區生產總值約466654.38+0.58億元。重慶總面積約8.24萬平方公裏,轄26個區、8個縣、4個自治縣。截止2065,438+09年末,常住人口約365,438+0.24萬人,地區生產總值約23605.77億元。
這兩個地區,約占全國人口的8.2%,創造了相當於全國GDP總量7%的份額(2019年中國GDP約99億元),人口眾多,但創造的經濟落後,急需尋求經濟突破。
(川渝地區)
這樣肯定不行。畢竟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共同富裕。看到其他地區的人都在壹步壹步富起來,西部地區當然扛不住。而且今年正好是中國第壹個100目標的最後壹年,所以我們迫切需要在成渝地區建設壹個國家級城市群,這也是我們這次行動如此迅速的原因,因為西部迫切需要壹個國家級城市群。
第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應該是中國的第四極。北有京津冀,東有長三角,南有珠三角。哪個是西方?西部地區,除了四川盆地和關中平原,都是欠發達地區。重慶和成都都是中國排名前十的城市,Xi是中國排名前二十的城市之壹。說到資質,西部最有潛力的城市群是成渝城市群。有人問,長江中遊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臺灣海峽西岸城市群等等呢?更別說長江中遊城市群,山東半島和海峽西岸城市群位於三大城市群之中,其戰略意義略小於東部率先崛起和成渝城市群對西部發展的意義。
第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的關鍵在於成渝兩地的帶動。成都帶動成都都市圈,包括成都、德陽、眉山、資陽。重慶帶動重慶都市圈,包括老重慶區、涪陵區、南川區。第二層次是發展區域性中心城市,如重慶的綿陽、南充、宜賓、瀘州、達州、樂山、萬州、黔江。
第三,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部塌陷是阻礙發展的巨大矛盾。資陽、內江、遂寧和重慶西部需要進壹步提高能源水平。但這些城市不繼續吸血,從中部崩塌到中部崛起,是個大問題。簡陽被成都托管後,資陽經濟迅速衰落。資陽如何整合資源利用優勢?沒有頂層設計,光靠紫陽的能力遠遠不夠。紫陽西行,加入成都。誰知道會不會像西鹹新區壹樣是鹹陽的結果?內江與重慶接壤,但與成都的經濟聯系遠遠大於與重慶。成渝能促進內江崛起?內外壹體化能提高多少能級,還有待觀察,這兩個都是說“大”而做“小”的城市。遂寧,隨著遂通壹體化,所有公交車都通了,重慶對潼南的定位也是個大問題,不如江津、永川、合川。之後英國可能撤縣設區,而且不直接毗鄰成都。從成都要壹碗湯可能還是有點難。只有頂層設計才能打破壹些中央崩塌的現狀。四川長遠發展的重點在成綿線。重慶將主城經濟分流到三峽地區建設。最近相對關註成渝線,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
第四,副中心城市如何發展?綿陽搞科學城,宜賓搞三江新區,南充搞臨江新區?未來達州、瀘州也拭目以待!
《2019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明確提出,成渝城市群與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城市群並列。在中國四大區域中,成渝是唯壹位於西部內陸的區域。
重大意義:培育和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有利於引領西部大開發,拓展全國經濟增長新空間;有利於發揮連接西南西北、連接國內外的獨特地緣優勢,促進長江經濟帶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契合和互動;有利於探索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模式,引導1億人口到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它是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區域,在中國區域發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指出: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於形成西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對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尊重客觀規律,發揮比較優勢,推動成渝地區整體發展,促進產業、人口和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強化重慶和成都中心城市引領作用,把成渝地區打造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之地,推動高質量發展。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構建是壹項系統工程。要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突出中心城市引領作用,強化要素市場化配置,牢固樹立壹體化發展理念,做到統壹規劃、統籌部署、相互配合、* * *落實,唱好“雙城記”。要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制度創新,強化公共服務享受。
當時四川的大哥二哥已經成為經濟圈的核心城市,曾經的三哥自貢現在已經被遠遠甩在後面了!自貢要努力向前。
只有建立新的中部成渝地區,建設強大的中部,成渝才能協同發展,促進發展。
我只是看新聞,聽傳說。
戰略好,戰略差,口號響,實施慢如蝸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