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MM逛化妝品櫃臺
7 雙嬴:與多個品牌的某位專櫃小姐建立友好關系,每次都向她買,平時也找她要試用裝。久了,她還會提前告知,贈品促銷時段,她替我省錢,我幫她沖業績。
護膚品櫃臺就像愛美女郎的"磁石",總有無窮的吸引力。可是很多朋友抱怨,逛護膚品櫃臺鮮少有悠然自得的,因為拼業績的專櫃小姐太咄咄逼人;心理負擔沈重,因為怕壹旦買錯了或是用得不滿意,退貨談何容易。
其實,與專櫃小姐玩心理戰術是我緊張的工作生活之余的壹種減壓樂趣。多試產品,多讀標簽,破解護膚品密碼,能幫助妳準確選擇最合適的產品。雖然自己也不見得百發百中,但是擁有這些竅門,命中率會高很多。
逛化妝品櫃臺的準備工作
1 有備而來。出發前多搜集資料,比如雜誌廣告、產品宣傳單、品牌介紹等等,對有興趣的產品做壹些初步的研究,記下全名,帶著問題去逛。
2 上網取經。時尚網美容論壇(比如說時尚雜誌社自己的論壇bbs. trendsmag.com),是個"臥虎藏龍"的地方。不過得提醒大家,首先妳要有基本的護膚概念,因為有的帖子的確是用家心得,有些不過是翻抄產品介紹。同壹種化妝品,同壹類肌膚,會因為每個人生活形態的差異而有不同感受。她之砒霜,有可能是妳之瑰寶,所以還是不能照單全收,而要廣納意見。
3 貪多嚼不爛。有壹個大致的目標。比如,眼霜,精華素,或某個品牌。每壹個種類中列出2個有興趣的,加上1個正在用的,如果妳的預算有限,可以以價錢來選3款。總之,出發前,每壹個種類心目中不要超過3款選擇,品牌選擇不要超過5款。臨場發揮時,妳有的是機會。
4 秘密武器。如果妳需要買化妝水、果酸換膚產品,可以去藥房買壹小沓PH試紙,順便請教如何使用。
5 越簡單越好。出發前,妳需要壹張只抹基礎保養品化淡妝的臉,透出瑕疵也沒有關系。這壹點在選購彩妝時尤其重要,否則妳的肌膚難免要經歷多次卸妝化妝之苦。
6 以備後患。
現有的用得好好的,也要多去試試其他產品,誰曉得哪天停產了、改版了什麽的。肌膚對護膚品也可能會"喜新厭舊",往往用了兩個月後開始上癮,過了1年半後,效果就不太明顯了。當然,也有可能是自己肌膚產生了變化,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現有護膚品跟不上了。總之,手邊隨時備上壹兩個可以"呼之即來"的新歡,絕對有必要。
撥開化妝品的層層迷霧
1 不要因為產品的名稱或品牌的宣傳對妳的肌膚特征有針對性,而買下整套系列。
大部分護膚品會註明針對某類肌膚,但並不表示整套使用才最正確。相反的,使用全套幹性系列,往往會太油膩,引起油脂粒。整套使用油性系列,會太刺激,引起肌膚過敏。強烈建議應該單獨看待每壹個產品,按照循序漸進的方法慢慢過渡,搭配出壹套適合自己肌膚的組合。
2 護膚品喜歡巧立名目,宣傳賣點誘人傳神,但產品功效的真正憑據,是標簽上所列的成分。
成分標簽次序依含量的多寡而列。第壹個是主要成分,大多是水,因為它是調配基礎,越到後面所占比例越小,往往是香料、色素、防腐劑等。前三分之壹成分最關鍵,是這款護膚品的主要功效和手感的來源,也是判斷會否引起過敏的依據。依次類推,排名越後的,效果越微弱,影響越次。
3 如果妳是有心來逛的,應該擴大妳的目標,控制妳的消費。
既然來了,順帶試試隔鄰的品牌。除非是特別特別喜歡的,否則先索取試用裝或記下名字,回家搜集資料,下次再買。多看看試試無妨,鈔票要花在妳想買的東西上面。
4 跟著肌膚的感覺走。
對於敏感性皮膚來說,遠離香料(包括香精油)能減少過敏的機會,為首選。好的護膚品質地溫和,不管狀態是薄是厚,是油性還是水溶性,搽在臉上都應該感覺不到重量,也不應有刺刺、辣辣、泛紅的反應。
化妝品挑選逐個解碼
●卸妝液(油):在手背上刷壹層防水睫毛膏,用蘸濕卸妝液(油)的棉花片,迅速檫拭,能在最短時間內不留痕跡。才叫合格。
●潔膚品:塗上最濃烈的閃粉口紅,將潔膚品直接揉在唇上,是否很容易卸凈顏色?用化妝棉蘸水或化妝水擦第二遍時,不應殘留痕跡。嘴唇摸上去應該是滑溜的,而不是刺刺的。
妳別管化妝品公司宣傳得多麽出神入化,潔膚品最終是會洗掉的,所謂包含了什麽"神奇"成分沒有妳想象得重要,但是質地和洗完後的觸感卻很重要。我個人喜歡凝膠遇水後的質感,洗完後象洗壹只光身水晶杯的滑溜觸感。乳液狀的潔面產品洗後面頰軟撲撲的,不緊繃。喜歡洗後清爽徹底的,潔面布最好,含細微磨砂顆粒的也可以,但最好不要每天用。
●化妝水:化妝水裏含酒精(Alcohol)是很常見的,但是如果酒精列在成分表的第二位(說明含量相當高),可以預料到用後肌膚會缺水。如果妳希望借助弱酸性的化妝水來平衡肌膚,那麽至少用P H測試紙確認,PH值應該在5至6。
理想的化妝水,應該包含水、水溶性滋潤劑、抗氧化成分、抗敏感成分,及僅僅是微量的香料。對油性肌膚來說,壹款成分濃縮效果滋潤的爽膚水甚至可以取代潤膚液。酒精越少越好,幹性和敏感性肌膚則要避免酒精。
●精華素:滋潤型的養分濃度最高,但要不黏不稠,迅速滋潤肌膚,容易吸收。如果不想在臉上試,可以在指尖指甲周圍最幹的部位試,看能否迅速軟化滋潤肌膚。
滑溜溜的質感,通常來自矽(如Dimethicone及Cyclomethicone),Cyclomethicone的手感比Dimethicone幹。在清爽控油精華素的成分表上,排名應該在前1/3,可以在鼻端兩翼搽試,應該瞬息間油光盡失,還滑溜得很。
含不穩定性純維他命A與C的精華素,以真空獨立小瓶式包裝較能維持功效。為了保持維他命A,C的活性而減小其不穩定和刺激性強的劣勢,現在很多產品中應用的是微囊技術,將有效成分包裹在極小的膠囊中傳遞進皮膚深層。或者采用維他命A和C的衍生物,比如說維他命A的衍生物Retinol(A醇,比較溫和,抗皺產品中多見),Retinyl Acetate(A酯,最溫和維他命A衍生物Retinoic acid(A酸,效果較強,只用在皮膚科專用換膚產品),維他命C的衍生物Ascorbic acid polypeptide(維他命C多肽,美白產品中常用)等。
精華素作為第壹層保養品,所含香料精華成分越多(看看成分表上的排名)、越復雜,越容易引起過敏。
●眼霜/眼膜:壹般來講,緊膚功效的眼霜質地較黏,防皺的較稠,去眼袋的常常是?ㄠ?或凝膠,去黑眼圈是用彩光質地障眼法,總之,都應該讓眼圈立刻呈現晶盈的光澤。眼霜的滋潤程度壹般要勝過精華素。
皺紋、眼袋,易請難送。而且這兩樣從理論上講是唱反調的,前者通過滋潤,細胞吸滿水膨脹起來,令細紋不明顯。後者是加速循環,排除積水,消腫去眼袋。市面上的"萬能"眼霜充其量是做到略為平衡。眼膜則是暫時性的緩解,用不了多久眼袋、皺紋又會重現。
眼部肌膚異常柔嫩,眼霜通常都會標明"不含酒精"。但是,很多隱藏的酒精也要盡量避免,比如說香精油(因為所有的香精油都含酒精)。小心抗氧化成分Witch Hazel,常用在去眼袋的眼霜,有很好的消腫鎮靜作用,但是Witch Hazel精華中含有70%至80%的ethanol酒精,Witch Hazel水中則含有15%的ethanol酒精。(摘自Ruth Winter撰寫的Dictionary of Cosmetic Ingredients)。
●乳液/面霜/防皺霜:產品名叫什麽無關緊要,最重要是具有滋潤、防曬效果。質地要薄,很容易抹勻,不管搽多少都不能感到"黏"。現在很多產品應用微囊技術來解決油脂含量高時的粘膩問題,令塗抹時感覺輕盈,之後微囊破裂釋放出油分。
白天使用的應該要含SPF 15,及阻擋UVA/UVB(詳見"防曬產品")。
含抗氧化維他命成分很常見,但是如果成分排得太後面,大概也不會有什麽明顯功效。
為了標榜滋潤透氣的輕盈狀態,護膚品的宣傳,愛用"不會堵塞毛孔"(Non Comedogenic)為賣點。這個口號其實法律上不受FDA或任何團體的約束。化妝品公司愛怎麽寫就怎麽寫,都不需負責,也不需提供憑據。詳情查閱fda.gov官方網站。我就親眼見過某支乳霜前面標示著"non comedogenic",反面成分表上的第二項卻列著"isopropyl palmitate",這種潤滑劑,高劑量時會堵塞毛孔。
●防曬產品:全球防曬品上的SPF指數,僅代表該產品對UVB輻射的有效隔離程度。對UVA尚未建立衡量標準。目前,只有三種防曬成分,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鑒定核準,能有效隔離UVA與UVB: Titanium Dioxide,Zinc Oxide,Avobenzone(即Parsol 1789、Methoxydibenzoyle Methane)。還有壹種叫Mexoryl SX,也被部分國家認可。
有效的防曬品,至少要SPF15,含有以上壹種成分,才能同時 阻擋UVA/UVB。
●面膜:我稱之為"壹時興起"的購買。尤其是要洗掉的那種,都是以暫時補水、滋潤、美白,救急的效果最好,但並不能取代日常保養品的功效,因為效果並不長久。可以試可以買,但不用著迷。
●磨砂/果酸換膚:以深層潔膚、去角質、淡化斑點、收細毛孔為賣點。磨砂顆粒要圓潤,膠珠粒還是堅果殼碎末倒無所謂。果酸的含量AHA為 5%至10%,BHA為1%至2%,PH值在3到4才有換膚效果(用妳帶的PH測試紙壹試就知道了)。AHA適用中/幹性肌膚,BHA適用中/油性肌膚。因為BHA能進入毛孔溶解油脂,但AHA不能。
如果妳是敏感肌膚(很容易看到紅血絲,或風壹吹就泛紅),其實並不應該每天使用果酸產品。隔天晚上使用較好,同時,磨砂膏也應適當減少使用。
●天然產品:含天然成分高的護膚品,最好買小瓶裝、擠壓式包裝,避免久存變質。
●妳必須知道的常見護膚品成分:
水:Water/Aqua,Purified Water(純凈水)
酒精:Alcohol, SD Alcohol 40, Alcohol denat
香料:Fragrance/Parfum
色素:種類很多,壹般從是否出現顏色的單詞來判斷,比如 CL42090/blue1,Red 4
保濕劑:常見的是Glycerin, Sodium......,還有很多其他種類。
帶妳逛化妝品櫃臺
試試抹抹以2小時為佳,超過2小時,皮膚的感覺會麻木,手掌會不自覺地感到"膩"。
◆第壹站:暖身,15分鐘
在最熟悉的品牌櫃臺,拭去臉上灰塵和多余油脂,撲少許化妝水或補水噴霧。試試搽搽,問專櫃小姐有沒有新貨?看新貨的標簽,與舊款有什麽差別?該補貨的,叫她替妳留起來,臨走前再去買。
◆第二站:探險,1小時
從"比較有興趣"的牌子,逛到"很有興趣"的牌子。壹般先入為主,對心目中"比較有興趣"的不會花太多時間,然後到"很有興趣"時,很難說會真的如妳意料中那麽完美,想想還是剛才的好,或者已用慣的好,再回去試不遲。如果"很有興趣"的真的讓妳覺得神奇,那麽妳也有足夠時間壹樣樣試齊了。
也可以從"超貴"的逛到"貴但可以負擔"的,再到"經濟實惠"的牌子。超貴的壹般是業界所謂的"至尊",當然有誘人之處。先試它,替自己心中設壹個上限:原來2000塊錢買到的"滋潤"是這種感覺......到底值不值得?不妨繼續試其他妳可以負擔的牌子,再做衡量。有趣的是,接下來,妳對質量的優劣會變得比較敏感,也不會壹口咬定"便宜無好貨",更容易找到妳的目標。
護膚品盡量在該用的部位試,如果壹連在同壹部位試超過兩個產品的話,需要用濕紙巾清潔後,再試。
◆第三站:針對,30分鐘
買下非買不可的產品,再順便多要幾份試用裝。把想買還不確定的產品按照預算排壹下,刪掉幾樣被別人說動,而不是自己心動的產品。剩下的那幾樣再盤算壹下。
◆第四站:放松,15分鐘
這個時候,妳的肌膚透氣度不是很好,該休息了。妳可以以"玩"的心態試簡單的彩妝,順帶補妝。
◆超級索取試用裝大法
誰都希望能免費試到更多的產品,這樣可以幫助妳下次購買時確定目標,但專櫃小姐的冷臉是不是經常讓妳郁悶而歸?口說無憑,還得積極參與 ,試用裝永遠受歡迎。但是專櫃小姐往往也怕"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她們希望送給最有機會回頭購買的客人。妳會說,"咦,妳不讓我多試幾天,我怎麽知道好不好?要不要買?"所以,妳得打動她,讓她相信妳買的機會超過壹半。
也別只顧著要新產品的試用裝,慣用的更應該要,方便旅途使用。記住盡量索取7天的分量,因為這樣試出來的效果才準確。
我的秘訣有7招:
1 順理成章:趁買東西的時候,直接提出,付錢的空檔,再向鄰近櫃臺索取。
2 有憑有據:憑廣告上的兌換券去索取。送完了?沒關系,問她要別的。
3 扮"資深":反復試用某壹個系列的產品,仔細詢問功效,表示非常感興趣,也聽說口碑不錯,但是希望試了才買。
4 排場:穿戴顯赫(壹只Dior或者LV的手袋很能說明問題,如果沒有拿壹只嶄新的名牌化妝品袋子也好),切記神情自若。專櫃小姐習慣上下打量來往顧客,妳等於是告訴她,"我買得起,我是常客"。漫步走過櫃臺,稍稍停頓。她會主動問,"願不願意試壹下最新的產品"。客氣地告訴她,"今天有點趕時間,妳如果有試用裝的話,我回家試。"她若說沒有,就答,"對這個品牌的產品不太了解,不如妳有什麽試用裝,先讓我熟悉壹下也好。"記住,悠哉、大方的態度最關鍵,底氣夠足才能順理成章。
5 小姐芳名:裝著很認真地傾聽專櫃小姐的滔滔不絕,冷不防問她的名字。言下之意,決定購買時會去找她。接著向她索取試用裝。
6 誌在必得:直接問她要試用裝。沒有的話,請她用小膠盒裝壹點。這也沒有?立刻掏出隨身攜帶的小膠盒(屈臣氏有賣,也可將別家的洗凈),她很難拒絕。此時千萬不要覺得沒面子,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7 雙嬴:與多個品牌的某位專櫃小姐建立友好關系,每次都向她買,平時也找她要試用裝。久了,她還會提前告知,贈品促銷時段,她替我省錢,我幫她沖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