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在新疆的棉花問題上,我們實際上已經表明了我們中國人的壹些想法。雖然我們都接受貿易往來,也願意購買壹些國外品牌,但這個前提必須是我們處於友好平等的狀態。如果某些品牌想發展中國市場而不關註我們國家,那麽中國人民是無法接受的。壹些國外的品牌,不管以前有多喜歡,在國家面前都不值壹提。這是大家對壹些侮辱中國的品牌的態度。
第壹,Esther Yu在這種時候接手這樣壹個品牌,有違我們現有的價值觀。
範思哲這個品牌其實壹大早就和楊冪簽約了,但是去年品牌辱華的時候,楊冪淩晨兩點才發布諒解合同。我們不知道她要支付多少違約金,但這是值得我們稱贊的。然而就在品牌道歉之後,事情稍微平息的時候,軒逸接手了範思哲的代言,這也讓很多人對軒逸非常不滿。現在Esther Yu接手了範思哲,顯然軒逸是前車之鑒。
第二,作為明星,如果大家都帶頭做這種事,下面粉絲的價值觀也會扭曲。
Esther Yu接手範思哲的時候,大家正團結壹致拒絕這個侮辱中國的品牌。消息公布後,Esther Yu裏的粉絲紛紛在消息下表示祝賀,居然讓人壹臉問號。壹個本該被所有人抵制的產品,僅僅因為被壹個自己粉的明星代言,就開始覺得品牌不錯,然後各種洗白。我覺得這種事情會讓更多的品牌看不起中國市場。他們會覺得即使得罪中國也不怕。反正只要有人說話,他們的粉絲就買單。
作為壹個明星,我覺得約束自己的行為更重要。有品牌背書固然好,但也要了解品牌歷史,而不是為了利益而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