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若浮雲,遊若驚龍。
羲之七歲開始學書,先後從師於出身書法世家的衛夫人和叔父王_,以後又博覽了秦漢篆隸大師淳古樸茂的精品,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冶於壹爐,創造出“天質自然,豐神蓋代”的行書,被後人譽為“書聖”。
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誌敏評價:“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又表現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沖和。”晚年書法爐火純青,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蘭亭序》就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
王羲之書法作品中《蘭亭序》被歷代書家公認為舉世無雙的“天下第壹行書”。王羲之(公元303~361),東晉最傑出的書法家,字逸少,瑯邪臨沂人,居會稽山陰人,官至右軍將軍,所以人稱“王右軍”。
擴展資料:
王羲之壹生最好的書法,首推《蘭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時候的作品。
東晉有壹個風俗,在每年陰歷的三月三日,人們必須去河邊玩壹玩,以消除不祥,這叫做“修_”。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壹些文人,***四十壹位,到蘭亭的河邊修_。大家壹面喝酒,壹面作詩。
作完了詩,大家把詩_集起來,合成壹本《蘭亭集序》,公推王羲之作壹篇序文。這時王羲之已醉了,他趁著酒意,拿起鼠須筆,在蠶繭紙上,揮起筆來。這篇序文,就是後來名震千古的《蘭亭集序》。此帖為草稿,28行,324字。記述了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
作者因當時興致高漲,寫得十分得意,據說後來再寫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稱之為“天下行書第壹”。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王羲之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