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莎士比亞的詳細資料(作者簡介)
莎士比亞(w .威廉·莎士比亞;;1564 ~ 1616)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文學大師。莎士比亞於1564年4月23日出生於英國沃裏克郡的斯特拉特福德。代表作有《哈姆雷特》(英文)、《奧賽羅》(英文)、《李爾王》(英文)、《麥克白》(英文)。四部喜劇《第十二夜》《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無事生非》(人教版教材稱之為《快樂》)《歷史劇》《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二世》等。他還寫了154首十四行詩和兩首長詩。他是“英國戲劇之父”,本·瓊生稱他為“時代的靈魂”,馬克思稱他為“人類最偉大的天才之壹”。被譽為“人類文學中奧林匹斯山上的宙斯”。雖然莎士比亞只用英語寫作,但他是世界聞名的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他的戲劇也在許多國家上演。1616死於5月3日。莎士比亞與伽利略同年出生,伽利略是意大利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哲學家,現代實驗科學的先驅。【編輯此段】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曾居住在莎士比亞故居,出生於英格蘭中部瓦維克河畔斯特拉特福(Stratford-upon-Avon)的壹個富裕的市民家庭。他的父親約翰·莎士比亞是壹名雜貨商,從事羊毛、皮革制造和谷物生意。65438年至0565年任鎮民政局長,三年後當選鎮長。少年時,他就讀於當地壹所以教授拉丁語為主的“文學學校”,掌握了寫作的基本技能和豐富知識。但由於父親破產,他沒能畢業,走上了自己謀生的道路。他在肉店當學徒,在鄉村學校教書,從事過各種其他職業,這使他獲得了很多社會經驗。歷史學家喬治·史蒂文森說,後人從這些文字材料中大致勾勒出莎士比亞的人生軌跡:20歲後,他去了倫敦,先是做馬夫,在劇院打雜,後來做演員、導演、編劇,成為劇院的股東;他在1588左右開始寫作,先是改編前輩的第三部劇,很快開始獨立寫作。當時劇院裏都是有牛津劍橋背景的“大學才子”。壹位著名的劇作家曾經寫過壹篇文章,輕蔑地嘲笑莎士比亞這個“庸俗的布衣”和“暴發戶烏鴉”,竟敢與“高貴的天才”相提並論!但莎士比亞後來贏得了觀眾的支持和喜愛,包括大學生團體。學生們放學後在學校表演了壹些莎士比亞的戲劇,如《哈姆雷特》和《錯誤的喜劇》。1597回老家買房產,度過人生的最後時光。雖然他接受了良好的基礎教育,但他沒有上大學。1582和18歲時,莎士比亞35歲以前的劇作都被列了出來,稱贊他的喜劇和悲劇“無與倫比”,可以和古代壹流的戲劇詩人相提並論。但他生前從未出版過自己的劇本。寫作的成功使莎士比亞贏得了南安普頓勛爵的青睞,後者成了他的保護人。90年代初,莎士比亞將自己寫的兩部長詩《維納斯與阿多尼斯》和《盧克萊修的恥辱》獻給主,還為主寫了壹些十四行詩。在領主的幫助下,莎士比亞進入了貴族文化沙龍,給他壹個觀察和了解上流社會的機會,拓展了他的人生視野,為他以後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源泉。從1594開始,他所屬的戲班就受到了宮中大臣的庇護,被稱為“宮中大臣戲班”。1596年,他以父親的名義申請了“紳士”稱號和擁有紋章的權利,並分三次購買了可觀的不動產。1603年,詹姆斯壹世繼位,其戲班更名為“國王祭祀戲班”。他和戲班裏的演員被任命為朝廷的侍從。因此,除了經常巡回演出,劇團還經常在宮廷演出,莎士比亞的戲劇在各行各業都很有名。莎士比亞在倫敦住了二十多年,而他的妻子壹直住在斯特拉特福德。他退役了,在接近命運的時候回到了家鄉斯特拉特福德(約1612)。1665438+2006年4月23日莎士比亞在他52歲生日前後不幸去世,葬於三壹教堂。死前留下遺囑。他的兩幅肖像,據說是可靠的,是教堂裏的半身像和德羅舒特的肖像,他的筆跡有六個簽名和壹份聖托馬斯·莫爾的三頁手稿。1623年,演員J·海明(J Hamming)和H·坎德爾(H Candel)用對開本印刷了他的劇本,收集了36部劇本(其中20部是首次印刷),被稱為“第壹對開本”。從1772開始,不斷有人質疑莎士比亞戲劇的作者,試圖證明作者是培根、C·馬洛、萊特蘭伯爵、牛津伯爵、德比伯爵等等,但都缺乏證據。莎士比亞是個著名的同性戀,他所有的十四行詩都是寫給他的同性戀愛人的。據英國媒體報道,近日,壹名英國收藏家重新確認了壹幅家族油畫中人的身份。原來,這個美麗的“女人”不是別人,正是莎士比亞筆下傳奇的同性戀夫婦——南安普頓伯爵亨利·裏奧特斯利三世。發現這幅“令人驚嘆”的油畫並繼承了所有藝術收藏的亞歷克·科布(Alec Cobb)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從小就壹直認為畫中的人是壹位名叫諾頓的女士,因為這幅油畫的背面寫著諾頓夫人的字樣。但幾年前,壹個偶然的藝術收藏家告訴科布,他認為畫中的人不是女人,而是偽裝成女人的男人。壹語驚醒夢中人,直到今年年初,科布才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真實身份。這幅油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年底。畫中的南安普頓伯爵畫著妝,嘴唇上塗著口紅,左耳上戴著精致的耳環,長發隨意垂到胸前,看起來很有女人的風格。英國歷史文物權威機構國家托管協會已確認該油畫為真跡。這幅畫完成於1590年至1593年,當時莎士比亞正住在南安普頓伯爵三世的房子裏。雖然壹代文學巨匠莎士比亞娶了安娜·海瑟薇,但他真實的性取向壹直是文學評論界爭議的話題。南安普頓伯爵是同性戀的傳說由來已久,他和莎士比亞的關系更是撲朔迷離。伯爵曾經在他的公寓裏招待過莎士比亞,莎士比亞著名的十四行詩就是獻給壹個“美如女人”的英俊青年。(同學認為十四行集前面十幾個大寫是專門傳宗接代的,不能理解為寫給男朋友的。)很多歷史學家已經考證過,莎士比亞詩中的傾慕,很可能是沖著這個裝成女人的帥氣男友去的。總的來說,莎士比亞的戲劇創作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時期:第壹個時期(1590 ~ 1600)主要是寫歷史劇和喜劇,9部歷史劇,10部喜劇,2部悲劇。九部歷史劇,除了《約翰王》講的是65438+3世紀初的英國歷史,其他八部都是兩部四部曲:亨利六世和查爾斯三世的前、中、後三部;查理二世、亨利四世(被稱為最成功的歷史劇)和亨利五世,這些歷史劇總結了英國歷史上壹百多年的動蕩,塑造了壹系列積極和消極的君主政體,反映了莎士比亞反對封建割據、支持中央集權、譴責暴君暴政、要求開明君主進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和諧社會關系的人文主義政治道德理想。10大部分喜劇,《錯誤的喜劇》,《馴悍記》,《維羅納的兩位紳士》,《愛情的徒勞》,《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溫莎的風流娘兒們》,《無事生非》,《皆大歡喜》和《第十二夜》,都是以愛情,友情和第十二夜為主題的。贊美進步和美好的新風貌,同時也溫和地揭露和嘲諷舊事物的腐朽和醜陋,比如禁欲主義的錯誤修正,清教徒的虛偽和高利貸者的貪婪。這壹時期莎士比亞戲劇創作的基本基調是樂觀明朗,充滿了以人文主義理想解決社會矛盾的信心,以至於這壹時期寫的悲喜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也充滿了喜劇氛圍。主人公雖然殉情而死,但愛情的理想戰勝了死亡,得到了封建世仇的和解。然而,這壹時期後期的成熟喜劇《威尼斯商人》卻包含了憂郁和悲劇的因素。在崇尚善良、友誼和真摯愛情的同時,反映了基督教社會弱肉強食的階級壓迫和種族歧視,表明作者已經逐漸意識到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著難以解決的矛盾。第二期(1601 ~ 1607)以悲劇為主,寫了三部羅馬劇、五部悲劇和三部“黑色喜劇”或“問題劇”。羅馬戲劇《尤利烏斯·凱撒》、《安東尼與克利奧帕特拉》和《科裏·奧拉努》是根據普魯塔克的希臘和羅馬英雄傳記改編的歷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和《雅典的泰門》這四部悲劇,標誌著作者對時代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著力塑造了壹些新時代的悲劇主人公:他們從中世紀的禁錮和愚昧中覺醒,在現代的曙光下雄心勃勃地發展或完善自己,卻無法克服時代和自身的局限,最終身處同樣的環境和內心的敵對勢力中。哈姆雷特為了給父親報仇,發現“整個時代都出榫了”,決定承擔起“整頓幹坤”的責任。結果,他野心太大,無法重返天堂。奧賽羅忠厚淳樸,信人厭惡。他在漢奸的擺布下殺妻自盡,因追求完美而遭惡報。李爾王在權力帶來的榮譽、驕傲和自信中喪失了本性和理智,幻想著通過把權力劃分到不同的國家來證明自己不是國王,就可以像普通人壹樣偉大,於是遭受了痛苦的磨難。麥克白是壹個有功勛的英雄,他的性格中有善和美。在皇位的誘惑和野心的驅使下,他淪落為壹個“從血性到血性”的罪人,悔恨世人。這些人物的悲劇深刻揭示了資本原始積累時期開始出現的種種社會醜惡和資產階級利己主義,表現了人文理想與殘酷現實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具有高度的概括意義。由於這壹時期戲劇的思想深度和現實主義深度的增強,喜劇如《特洛伊羅斯》、《克雷西達》、《善終必有好》、《針鋒相對》也展現了黑暗的壹面,籠罩在奸詐和陰謀的邪惡陰影中,因此被稱為“問題劇”或“黑色喜劇”。第三期(1608 ~ 1613)的悲喜劇或傳奇劇傾向於妥協和幻想。他的主要作品是四部悲喜劇或傳奇劇《提爾的裏克裏斯王子》、《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風雨》。這些作品大多是關於分離,團聚,陷害,復仇的。雖然我們仍然堅持人文主義的理想,揭露黑暗的現實,但矛盾的解決主要依靠魔法、幻想、巧合和偶然事件,並以宣揚寬恕、寬容、妥協和和解而告終。莎士比亞還與弗萊徹合作撰寫了歷史劇《亨利八世》和傳奇劇《兩個高貴的親戚》,後者近年來已被收入現存的莎士比亞戲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