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汝南陳仲舉,潁川李元禮二人,***論其功德,不能定先後。
蔡伯喈評之曰:「陳仲舉 強於犯上,李元禮嚴於攝下,犯上難,攝下易。」仲舉遂在「三君」之下,元禮居「八俊」 之上。
2龐士元至吳,吳人並友之。見陸績、顧劭、全琮,而為之目曰:「陸子所謂駑馬有逸 足之用,顧子所謂駑牛可以負重致遠。
」或問:「如所目,陸為勝邪?」曰:「駑馬雖精 速,能致壹人耳。駑牛壹日行百裏,所致豈壹人哉?」吳人無以難。
「全子好聲名,似汝南 樊子昭。」 3顧劭嘗與龐士元宿語,問曰:「聞子名知人,吾與足下孰愈?」曰:「陶冶世俗,與 時浮沈,吾不如子;論王霸之余策,覽倚仗之要害,吾似有壹日之長。
」劭亦安其言。 4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壹國。
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 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量。
5司馬文王問武陔:「陳玄伯何如其父司空?」陔曰:「通雅博暢,能以天下聲教為己 任者,不如也;明練簡至,立功立事,過之。」 6正始中,人士比論,以五荀方五陳:荀淑方陳□(宀是),荀靖方陳諶,荀爽方陳 紀,荀□(或彡)方陳群,荀覬方陳泰。
又以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裴楷方王夷甫,裴 康方王綏,裴綽方王澄,裴瓚方王敦,裴遐方王導,裴□(危頁)方陳王戎,裴邈方王玄。 7冀州刺史楊準二子喬與髦,俱總角為成器。
準與裴□(危頁)、樂廣友善,遣見之。 □(危頁)性弘方,愛喬之有高韻,謂準曰:「喬當及卿,髦小減也。
」廣性清淳,愛髦之 有神檢,謂準曰:「喬自及卿,然髦尤精出。」淮笑曰:「我二兒之優劣,乃裴、樂之優 劣。
」論者評之,以為喬雖高韻,而檢不匝;樂言為得。然並為後出之俊。
8劉令言始入洛,見諸名士而嘆曰:「王夷甫太解明,樂彥輔我所敬,張茂先我所不 解,周弘武巧於用短,杜方叔拙於用長。」 9王夷甫雲:「閭丘沖優於滿奮、郝隆。
此三人並是高才,沖最先達。」 10王夷甫以王東海比樂令,故王中郎作碑雲:「當時標榜,為樂廣之儷。
」 11庾中郎與王平子雁行。 12王大將軍在西朝時,見周侯,輒扇障面不得住。
後度江左,不能復爾,王嘆曰: 「不知我進,伯仁退?」 13會稽虞□(馬斐),元皇時與桓宣武同俠,其人有才理勝望。王丞相嘗謂□(馬 斐)曰:「孔愉有公才而無公望,丁潭有公望而無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馬斐)未 達而喪。
14明帝問周伯仁:「卿自謂何如郗鑒?」周曰:「鑒方臣,如有功夫。」復問郗,郗 曰:「周覬比臣,有國士門風。
」 15王大將軍下,庾公問:「聞卿有四友,何者是?」答曰:「君家中郎、我家太尉、阿平、胡毋彥國。阿平故當最劣。
」庾曰:「似未肯劣。」庾又問:「何者居其右?」王 曰:「自有人。
」又問:「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論。」左右躡公,公乃止。
16人問王丞相:「周侯何如和嶠?」答曰:「長輿嵯蘗(峨?)。」 17明帝問謝鯤:「君自謂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廟堂,使百僚準則,臣不如亮; 壹丘壹壑,自謂過之。
」 18王丞相二弟不過江,曰潁、曰敞。時論以潁比鄧伯道,敞比溫忠武,議郎、祭酒者 也。
19明帝問周侯:「論者以卿比郗鑒,雲何?」周曰:「陛下不須牽□(豈頁)比。」 20王丞相雲:「頃下論以我比安期、千裏。
亦推此二人;唯***推太尉,此君特秀。」 21宋□(礻韋)曾為王大將軍妾,後屬謝鎮西。
鎮西問□(礻韋):「我何如王?」 答曰:「王比使君,田舍、貴人耳。」鎮西妖冶故也。
22明帝問周伯仁:「卿自謂何如庾元規?」對曰:「蕭條方外,亮不如臣;從容廊 廟,臣不如亮。」 23王丞相辟王藍田為掾,庾公問丞相:「藍田何似?」王曰:「真獨簡貴,不減父 祖,然曠淡處,故當不如爾。
」 24卞望之雲:「郗公體中有三反,方於事上,好下佞己,壹反;治身清貞,大修計 校,二反;自好讀書,憎人學問,三反。」 25世論溫太真是過江第二流之高者。
時名輩***說人物,第壹將盡之間,溫常失色。 26王丞相雲:「見謝仁祖,恒令人得上。
」與何次道語,唯舉手指地曰:「正自爾 馨。」 不好意思,沒有譯文。
2. 勵誌的文言文這個 且看蘇軾的《留侯論》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誌甚遠也。 夫子房受書於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隱君子者出而試之。
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聖賢相與警戒之義;而世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矣。且其意不在書。
當韓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鋸鼎鑊待天下之士。其平居無罪夷滅者,不可勝數。
雖有賁、育,無所復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鋒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於壹擊之間;當此之時,子房之不死者,其間不能容發,蓋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何者?其身之可愛,而盜賊之不足以死也。
子房以蓋世之才,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於荊軻、聶政之計,以僥幸於不死,此圯上老人所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後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迎;莊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遂舍之。勾踐之困於會稽,而歸臣妾於吳者,三年而不倦。
且夫有報人之誌,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剛也。夫老人者,以為子房才有余,而憂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
何則?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於草野之間,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驚,而項籍之所不能怒也。 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
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其全鋒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當淮陰破齊而欲自王,高祖發怒,見於詞色。
由此觀之,猶有剛強不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為魁梧奇偉,而其狀貌乃如婦人女子,不稱其誌氣。嗚呼!此其所以為子房歟!作品譯文 古時候被人稱作豪傑的誌士,壹定具有勝人的節操,(有)壹般人的常情所無法忍受的度量。
有勇無謀的人被侮辱,壹定會拔起劍,挺身上前搏鬥,這不足以被稱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傑氣概的人,遇到突發的情形毫不驚慌,當無故受到別人侮辱時,也不憤怒。
這是因為他們胸懷極大的抱負,誌向非常高遠。 張良被橋上老人授給兵書這件事,確實很古怪。
但是,又怎麽知道那不是秦代的壹位隱居君子出來考驗張良呢?看那老人用以微微顯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聖賢相互提醒告誡的意義。壹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當作神仙,也太荒謬了。
再說,橋上老人的真正用意並不在於授給張良兵書(而在於使張良能有所忍,以就大事)。 在韓國已滅亡時,秦國正很強盛,秦王政用刀鋸、油鍋對付天下的誌士,那種住在家裏平白無故被抓去殺頭滅族的人,數也數不清。
就是有孟賁、夏育那樣的勇士,沒有再施展本領的機會了。凡是執法過分嚴厲的君王,他的刀鋒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末余之勢可以駕馭(連上句意思是:在鋒芒之勢上,是沒有可乘之機的)。
張良壓不住他對秦王憤怒的情感,以他個人的力量,在壹次狙擊中求得壹時的痛快,在那時他沒有被捕被殺,那間隙連壹根頭發也容納不下,也太危險了! 富貴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盜賊手裏的。為什麽呢?因為他們的生命寶貴,死在盜賊手裏太不值得。
張良有超過世上壹切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樣深謀遠慮之事,反而只學荊軻、聶政行刺的下策,僥幸所以沒有死掉,這必定是橋上老人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那老人故意態度傲慢無理、言語粗惡的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憑借這點而成就大功業,所以到最後,老人說:“這個年幼的人可以教育了。”
楚莊王攻打鄭國,鄭襄公脫去上衣 *** 身體、牽了羊來迎接。莊王說:“國君能夠對人謙讓,委屈自己,壹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
就此放棄對鄭國的進攻。越王勾踐在會稽陷於困境,他到吳國去做奴仆,好幾年都不懈怠。
再說,有向人報仇的心願,卻不能做人下人的,是普通人的剛強而已。那老人,認為張良才智有余,而擔心他的度量不夠,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輕人剛強銳利的脾氣,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憤去成就遠大的謀略。
為什麽這樣說呢?老人和張良並沒有平生的老交情,突然在郊野之間相遇,卻拿奴仆的低賤之事來讓張良做,張良很自然而不覺得怪異,這自然,秦始皇不能使他驚恐,項羽不能使他發怒。 看那漢高祖之所以成功,項羽之所以失敗,原因就在於壹個能忍耐、壹個不能忍耐罷了。
項羽不能忍耐,因此戰爭中是百戰百勝,因此隨隨便使用他的刀鋒(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實力)。漢高祖能忍耐,保養那完整的刀鋒(把自己的精銳實力保養得很好,等待對方的衰弊),這是張良教他的。
當淮陰侯韓信攻破齊國要自立為王,高祖為此發怒了,語氣臉色都顯露出來,從此可看出,他還有剛強不能忍耐的氣度,不是張良,誰能成全他? 司馬遷本來猜想張良的形貌壹定是魁梧奇偉的,誰料到他的長相竟然像婦人女子,與他的誌氣和度量不相稱。啊!這就是張良之所以成為張良吧(言外之意:正因為張良有能忍之大度,所以,盡管他狀。
3. 求勵誌的文言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裏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孟子曰:‘“教亦多術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
(註解) 舜從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說從築墻的泥瓦匠中被選拔,膠鬲從販賣魚鹽的人中被舉用,管夷吾從獄官手裏釋放後被舉用,孫叔敖在隱居的海濱被選拔,百裏奚從奴隸市場被贖回並被舉用。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責任給這樣的人,壹定要先使他們的意誌受磨練,使他們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饑餓,使他受到貧困之苦,在他做事的時候,使他所做的事不順利,用這些辦法來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韌起來,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
人常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犯錯誤時)在內心困擾,思慮阻塞這樣以後才能奮起[或有所作為];憔悴枯槁之色表現到臉色上,吟詠嘆息之氣發於聲音,然後才被人了解。在國內如果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勢均力敵的國家和來自外國的禍患,(像這樣的)國家經常會滅亡。
這就可以知道,憂慮禍患能使人(或國家)生存發展,而安逸享樂會使人(或國家)萎靡死亡。
4. 要100句經典勵誌文言文語錄高級壹點的,,帶上翻譯,,必采納1、不以壹眚掩大德。
——《左傳》 譯:評價壹個人時,不能因為壹點過失就抹殺他的功勞。 2、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壹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3、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王之渙 譯:想看到更遠更廣闊的景物,妳就要再上壹層樓。
想學到更多更深的知識,妳就要比原來更努力。 4、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莊子》 譯:君子之間的交往,像水壹樣的平淡、純凈,這樣的友誼才會持久;往小人之間的交像甜酒壹樣的又濃又稠,但不會長久。 5、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中庸》 譯:勤奮好學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惡就是勇的壹種表現。 6、良言壹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明代諺語 譯:壹句良善有益的話,能讓聽者即使在三冬嚴寒中也倍感溫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惡毒語言,傷害別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會讓人覺得寒冷。 7、千經萬典,孝悌為先。
——《增廣賢文》 譯:千萬種經典講的道理,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是最應該先做到的。 8、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
——《增廣賢文》 譯:好事壞事都是自己做的,災禍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來的。 9、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周易》 譯: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10、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 譯:努力學習卻不感到滿足,教導別人不感到厭倦。
11、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莫知與之為取。——《後漢書》 譯:人們都認為只有獲取別人的東西才是收獲,卻不知道給予別人也是壹種收獲。
12、人固有壹死,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漢]司馬遷 譯:人終究免不了壹死,但死的價值不同,為了人民正義的事業而死就比泰山還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損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鴻毛還輕。
13、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譯: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舉動,小烏鴉有銜食餵母鴉的情義,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順父母。
14、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誇。——《警世通言》 譯:盡管妳是壹個強者,可是壹定還有比妳更強的人,所以不要在別人面前驕傲自滿,自己誇耀自己。
1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譯:玉石不經過雕琢,不能成為有用的玉器;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懂得事理。
16、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譯:自滿於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遜並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7、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並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壹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 18、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陳廷焯 譯:知識總是在運用時才讓人感到太不夠了,許多事情如果不親身經歷過就不知道它有多難。 19、笨鳥先飛早入林,笨人勤學早成材。
——《省世格言》 譯:飛得慢的鳥兒提早起飛就會比別的鳥兒早飛入樹林,不夠聰明的人只要勤奮努力,就可以比別人早成材。 20、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增廣賢文》 譯:勤奮是登上知識高峰的壹條捷徑,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識的海洋裏自由遨遊。 21、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增廣賢文》 譯:學習要不斷進取,不斷努力,就像逆水行駛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後退。 2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 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類的知識是無限的。 2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譯:尊敬、愛戴別人的長輩,要像尊敬、愛戴自己長輩壹樣;愛護別人的兒女,也要像愛護自己的兒女壹樣。 24、見侮而不鬥,辱也。
——《公孫龍子》 譯:當正義遭到侮辱、欺淩卻不挺身而出,是壹種恥辱的表現。 25、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韓非子》 譯:千裏大堤,因為有螻蟻在打洞,可能會因此而塌掉決堤;百尺高樓,可能因為煙囪的縫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災而焚毀。 26、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詩序》 譯:提出批評意見的人,是沒有罪過的。聽到別人的批評意見要仔細反省自己,有錯就改正,無錯就當作是別人給自己的勸告。
27、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孔子家語》 譯:好的藥物味苦但對治病有利;忠言勸誡的話聽起來不順耳卻對人的行為有利。
28、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譯:說了的話,壹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幹的事,就壹定要堅決果敢地幹下去。
29、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 譯: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為中心,不自以為是,與周圍的人群策群力,***同完成任務。
30、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譯:三。
5. 有什麽勵誌的古文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幹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詩曰:“嗟爾君子,無恒安息。
靖恭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裏。
假舟輯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龜雖壽 曹操 原詩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譯文 神龜的壽命雖然十分長久,但也還有生命終了的時候。
螣蛇盡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 年老的千裏馬伏在馬棚裏,它的雄心壯誌仍然是壹日馳騁千裏。
有遠大誌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 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
只要自己保養得好,也可以益壽延年。 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嘗膽勵誌》 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曰:“女忘會稽之恥鞋?”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 譯文: 吳王既然赦免了越王,(讓他回了越國,)越王勾踐時時刻刻想著如何復國,於是就每天讓自己的身體勞累,讓自己焦慮的思索,還把壹個苦膽掛在坐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覺之前都要仰起頭嘗嘗苦膽的滋味,吃飯喝水之前也要先嘗嘗苦膽。
他常常對自己說:“妳難道已經忘記了在會稽山上所受的恥辱了麽?”他親自到田間種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織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頓飯裏幾乎沒有肉菜,穿的衣服沒有鮮艷的顏色。
他對待賢明的人畢恭畢敬,對待賓客厚禮相贈,扶助貧困的人,哀悼死難的人,和百姓們壹同勞苦工作。 諸葛亮《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德才兼備人的品行,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
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誌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誌,增長才幹必須刻苦學習。
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誌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追求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輕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誌隨著歲月消磨,最後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自家的狹小天地裏,悲傷嘆息,還有什麽用呢。
6. 微信勵誌語言1、我們這個世界,從不會給壹個傷心的落伍者頒發獎牌。
2、有誌者,事竟成。
3、懦弱的人只會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為燒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4、事常與人違,事總在人為。
5、駕馭命運的舵是奮鬥。不抱有壹絲幻想,不放棄壹點機會,不停止壹日努力。
6、如果懼怕前面跌宕的山巖,生命就永遠只能是死水壹潭。
7、懦弱的人只會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為燒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8、懶惰包含著永久的失望。
9、沒有激流就稱不上勇進,沒有山峰則談不上攀登。
10、山路曲折盤旋,但畢竟朝著頂峰延伸。
11、只有登上山頂,才能看到遠處的風光。
12、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車輪也要前進;即使江河波濤洶湧,船只也航行。
13、只有創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拼搏,才是充實的生活。
14、崇高的理想就像生長在高山上的鮮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奮才能是攀登的繩索。
15、溝潭之水,凝滯沈悶,飛瀑之流,奮迅高亢——同是為水,性卻異,前者滿足安逸,後者進取不已。
16、人最可悲的是自己不能戰勝自己。
17、只會幻想而不行動的人,永遠也體會不到收獲果實時的喜悅。
18、勤奮是妳生命的密碼,能譯出妳壹部壯麗的史詩。
19、對於攀登者來說,失掉往昔的足跡並不可惜,迷失了繼續前時的方向卻很危險。
20、奮鬥者的幸福是從痛苦起步的,享樂者的痛苦是從“幸福”開始的。
21、忙於采集的蜜蜂,無暇在人前高談闊論。
22、勇士搏出驚濤駭流而不沈淪,懦夫在風平浪靜也會溺水。
23、誌在峰巔的攀登者,不會陶醉在沿途的某個腳印之中。
24、海浪為劈風斬浪的航船餞行,為隨波逐流的輕舟送葬。
25、不怕路長,只怕誌短。
26、激流勇進者方能領略江河源頭的奇觀勝景。
27、不下水,壹輩子不會遊泳;不揚帆,壹輩子不會撐船。
28、如果妳想攀登高峰,切莫把彩虹當作梯子。
29、腳步怎樣才能不斷前時?把腳印留在身後。
30、不管多麽險峻的高山,總是為不畏艱難的人留下壹條攀登的路。
31、讓生活的句號圈住的人,是無法前時半步的。
32、只要能收獲甜蜜,荊棘叢中也會有蜜蜂忙碌的身影。
33、人在世上練,刀在石上磨。
34、生活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沒味的。妳可以勝利,也可以失敗,但妳不能屈服。
35、向妳的美好的希冀和追求撒開網吧,九百九十九次落空了,還有壹千次呢……
36、機會只對進取有為的人開放,庸人永遠無法光顧。
37、只會在水泥地上走路的人,永遠不會留下深深的腳印。
38、生命力的意義在於拼搏,因為世界本身就是壹個競技場。
39、海浪的品格,就是無數次被礁石擊碎又無數閃地撲向礁石。
40、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ttlz.cc勵誌名言
41、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42、樹苗如果因為怕痛而拒絕修剪,那就永遠不會成材。
43、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44、生活的激流已經湧現到萬丈峭壁,只要再前進壹步,就會變成壯麗的瀑布。
45、韋編屢絕鐵硯穿,口誦手鈔那計年。——陸遊《寒夜讀書》
46、盆景秀木正因為被人溺愛,才破滅了成為棟梁之材的夢。
47、如果把才華比作劍,那麽勤奮就是磨刀石。
48、盛年不再來,壹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等人。——陶淵明《雜詩》
49、山澗的泉水經過壹路曲折,才唱出壹支美妙的歌。
50、瀑布跨過險峻陡壁時,才顯得格外雄偉壯觀。
7. 古文勵誌名篇司馬遷的報仁安書
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此皆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不好意思,沒看清題目,再加兩段吧
孟子
舜發於畎(quǎn)畝之中,傅說(yuè)舉於版築之間①,膠鬲(gé)舉於魚鹽之中②,管夷吾舉於士③,孫叔敖(áo)舉於海④,百裏奚舉於市⑤。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fú)亂其所為⑥,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荀子 勸學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壹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壹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