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二寶的時候,孕檢排隊,突然看到前面的壹位媽媽,哭著出了醫生診室。後來聽大夫說,孕婦32周了,前面回老家了兩周,這周回來做產檢,結果胎兒沒了心跳。
都32周了,說沒就沒了。當時對我的沖擊太大了。
如果這位媽媽沒有回老家,如果能按時做胎心監護,又或者說,每天自己在家數胎動,這次意外大概率是可以避免的。
很多老人用喜歡總過來人的經驗面對現代孕檢。什麽我當年什麽檢查都沒做,在家生了好幾個,都健 健康 康的。這種看法要不得。
胎心監護是壹種監控胎兒 健康 的科學方法。
胎心監護主要是觀察這個時間內胎兒胎心率有無異常,胎心率的變化是中樞神經系統正常調節機能的表現,也是寶寶在子宮內狀態良好的表現,胎心監護時間壹般持續20分鐘,可以在懷孕34周以後開始做胎心監護,每周都要做壹次。胎兒心率會隨子宮內環境的不同而時刻發生著變化,胎心監護的目的是盡早發現胎兒異常,在胎兒尚未遭受不可逆性損傷時,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使新生兒及時分娩出,避免發生影響其終身的損傷。
所以孕檢,尤其是胎心監護,壹定要按時,準時去做。
手機打字不容易,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如果是醫生建議妳做的胎心監護,是非常必要的。
當時懷我家寶寶時就頻繁做胎心監護,還盼著28周快點到。 因為孕28周才能做,壹般風險比較高的孕媽才要從28周開始做,正常的是34-36周,有些地方是32周,而且大多數是壹月壹次或兩周壹次,像我每周壹次的還是非常少。
胎心監護主要經由兩個傳感器放在腹部上,壹個接收胎兒的心率,壹個接收宮縮,主要監測胎兒是否有異常,如胎兒缺氧;還有監測宮縮情況看其耐受性如何,以分析後期分娩存在的風險。
我跟我同事是同壹個醫院產檢的,她孕晚期最後兩個月壹***才做了兩次。
醫生建議妳重新做胎心監護也不是鬧著玩的 有時可能因為某些因素無法確認是否異常,叫妳重新做或者做B超的情況也不少。
最後壹次做胎心監護時,胎監報告出現減速濃,醫生懷疑寶寶缺氧,畢竟我總膽汁酸高,孕後期有這個風險,後來確實證實缺氧了,最後只能終止妊娠,把寶寶生出來。
如果妳覺得老跑醫院麻煩,可以向醫院租壹臺胎監器回去每天自己做,然後把結果發送給值班醫生看。當時做胎心監護時,壹個護士長就建議我這麽做,但我那時每天都很忙,下班了還要忙各種活,就沒租。價錢倒不貴,租3個月1000元,壹個月300元,坐標廣州。
關於做胎心監護的這件事,我作為壹個孩子剛滿三個月的媽媽給出以下幾個建議:
1、首先我不知道寶媽定位的頻繁具體是指幾次?
2、壹般懷孕35周後醫院就會要求孕婦做胎監。我35周開始做,開始是壹周去壹次,到了37周後就是壹周去2次,38-39周這段時間去的比較頻繁,壹般壹周2-3次,因為那時候存在缺氧的情況,所以連續的吸了壹周的氧,期間每隔壹天胎監壹次,直到準備生孩子入院後,醫院為我安排的是上下午各壹次胎監。期間壹般都是簡單的聽下胎心,正常即可。
3、如果胎兒的情況壹直都比較良好,沒有出現什麽問題,建議按照醫院醫生的建議進行,期間保持數胎動或者去醫院聽胎心即可。如果胎兒忽然異常活躍或者壹段時間未活躍且這樣的情況頻繁發生,那建議增多數胎動和聽胎心的次數,胎監可以隔天壹次。
4、胎監如果太頻繁,對胎兒影響不大,但對孕婦的心理和體力是壹大考驗。如果住的離醫院近還好,住的遠來回奔波也是很受罪的。所以為了確保胎監順利通過,建議孕媽去之前可以吃些甜的(不要吃巧克力!)比如益生菌、蘋果或者糖果等都是可以的,或者有些孕媽胃口好可以直接吃碗面或者其他,確保自己吃飽,氣血足,胎兒自然就很活躍。當然也可以選擇胎兒活動比較規律且比較活躍的時間去,這樣也是可以的。
5、放松心情,如果檢查壹直都是正常的,那就不要去想那麽多“萬壹”也不要去過多的看那些販賣焦慮的課程資料文章等,那樣會加劇孕媽心情緊張,進而產生壹些不好的問題。所以保持心情愉悅才是最重要的。
目前35周,我從32周開始做,因為寶寶動的幅度很輕白天又比較懶,每次都要重復很多次。第壹次做了7次才過,早上6點半出門,晚上9點半到家,整整折騰了壹天。第二次做了5次通過,其中還有壹次吸氧做的也沒過,後來午飯後我又買了壹份超辣的煎餅邊吃邊做才過了,又撐肚子又辣的胃難受,才能刺激下這個懶寶寶。
怎麽說呢,我認為關於寶寶無小事,壹點都不能疏忽。我25周耐糖沒過,就開始了每周監測至少4次血糖和控制飲食的生活,作為吃面食的北方人,這10周以來不吃面條不喝粥,每天的主食就是雜糧米飯和意大利面。這10周體重也是壹直下降,不過醫生說寶寶發育跟體重關系不大,只要宮高正常就說明他的發育正常。
大概年紀大了,要這個孩子不容易,所以我特別珍惜。所有檢查都嚴格遵醫囑,堅持數胎動聽胎心。
產檢時每次都能聽到個別孕婦的奇葩話語,我其實挺不能理解的,比如有次檢查壹個孕婦從懷孕壹直到21周才去建檔,當時醫生已經不同意讓建檔,而且讓她盡快約大排畸,開了預約單結果她非要退掉,說她第壹個孩子什麽都沒做都是好好的,根本不用檢查,她就是想建檔後在這個醫院生,但不想檢查。當然,最後醫生沒有同意她的建檔申請,只能請她去其他醫院生產。
孕育生命不容易,壹定不要因為自己的疏忽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壹定要做,尤其是不會數胎動的母親,肚子疼不舒服的時候壹定要去做,會避免發生不好的事情,越到後期壹定要註意,壹點不舒服都要去醫院,我聽說過很多後期胎死腹中的,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膽汁淤積癥,壹定要註意,渾身癢的話有可能是血糖高,也可能是膽汁淤積癥,血壓要量,孩子偏大偏小也可能是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渾身癢,婦科炎癥犯,羊水多壹定要註意了,我懷孕的時候就血糖高,去檢查的時候聽醫生說有個女的也血糖高,不註意飲食還大吃大喝,最後懷孕八個多月的時候孩子胎死腹中。醫生讓我打胰島素,我沒打,我跑了很多婦產科醫院,很多醫生讓我註意飲食,控制血糖,我就沒打胰島素,就註意飲食,還買了血糖儀,每天測三次,手指都紮爛了,最後生的時候血糖正常,孩子也沒事,很聰明。寶媽們,該做的檢查壹定要做,祝妳們好運
對於這個問題,我可以說壹下我孕期的情況,胎心監護壹般都是37周以後才會有,每次檢查醫生會讓妳先做胎心監護,如果沒有什麽問題,壹般就壹周做壹次,如果發現胎寶寶的情況不是特別好的話可能會建議讓妳三天做壹次或著也有的醫生會建議讓妳租壹個胎心檢測儀在家裏做,這種情況還是比較少的。
所以主要看胎寶寶的情況,如果胎寶寶 健康 那當然沒有必要頻繁做,只需要數胎心就可以了,我當時連胎動也沒數過,只要每天都有動的就覺得正常,這可能是媽媽跟寶寶之間的壹種感覺吧,反正我寶寶是那種比較省心的那種,胎心監護也都是壹次性過,現在出生快三個月了,跟大寶寶壹樣好帶,晚上11點吃完直到淩晨4點多才吃,吃完就到早上7點我上班的時候醒來,如果周末會跟我們壹起睡到9點才醒。
說到胎心監護,相信我們的準媽媽們都有著深刻的印象,最煎熬的時刻莫過於:辛苦排隊半天,好不容易輪到自己,結果醫生壹句“不合格,重做”瞬間給打回原地,除了繁瑣的步驟及痛苦的等待,孕媽們還免不了的會胡思亂想:究竟怎麽就不合格呢?是寶寶有什麽問題嗎?而且到了孕後期,是每去必做,越到最後做的越頻繁,相信很多的孕媽們必定也心存疑惑:這個東西有必要嗎?接下來就和大家分享壹下我的經歷和看法吧!
在這之前先給大家科普壹下什麽是胎心監護?說簡單點它就是胎心胎動宮縮圖的壹個簡稱,可以清楚明了的幫助我們了解胎動以及宮縮時胎寶寶的胎心反應,看他在我們的肚子裏是否安好?簡言之,做胎心監護的目的除了能更好的讓我們了解胎寶寶的 健康 狀況外,更多的無非就是圖個安心。
記得九年前懷老大那會兒,因為是第壹胎,記憶猶為深刻:當時還是在農村,醫學也沒現在發達,整個孕期我壓根兒就不知道還有胎心監護這壹說,更別說做啦,大寶就這樣平安 健康 的出生了。等到去年懷二寶時,當醫生告知我要做胎心監護時,我還充滿了好奇,感覺特心鮮。有壹次和孕媽們談起,壹位孕媽說這個沒必要完全聽醫生的,有次她在大醫院做的,中途掉了壹次,醫生說怕寶寶有問題就讓她重做,結果好好的,啥事兒也沒有。當時我也只是聽聽,沒想到後來我也遇到過壹次,我問醫生要重做嗎?她說這種情況是有的,偶爾掉壹次沒關系,當時就納悶了怎麽都不壹樣呢?標準是什麽呀?
後來天氣越來越熱,有時候明明趕早去的,可耐不住人多等我做完胎心監護回家時已是正中午,艷陽高照,特別難受,再加上每次去產檢都是我壹個人,我老公不放心於是就提議說這每次去也就做個胎心監護,妳要感覺壹切正常的話可以不用去那麽勤,身體吃不消,我壹想也是,反正離得近,再加上每次檢查醫生都說挺好,有很長時間感覺都挺好就沒去做胎心監護了,就這樣到了孕36周左右時,偶爾會感覺呼吸困難,心想這不是個事兒,於是立馬去檢查,做完胎心監護,醫生說寶寶暫時還好,就大人有點兒缺氧,要吸氧,否則會對寶寶不利。也就是從那起我沒敢在馬虎,每次都是準時報道去做胎心監護。
第壹次算是運氣吧,因為醫療有限,關鍵是孕期狀態好,沒啥不適,所以沒做過,寶寶也平安無事;第二次也有過壹段時間沒有去做,但後來因為不舒服,也幸虧做了胎心監護,才能讓我及時發現治療,給了我壹個 健康 的寶寶。綜合這兩次經歷我是這樣認為的:胎心監護還是要做的,但如果壹切正常,沒有任何不適的情況下沒必要太過頻繁的去做,但對於高齡或是高危孕婦的話就得另當別論了。總之凡事應從自身具體情況及所需出發去考慮、去選擇合適的對自己有益有幫助的方式,不必跟風,切莫盲從,該檢查時不馬虎、不含糊。
在產檢中有壹個很關鍵的項目叫做胎心監護,對於懷孕晚期的婦女這項檢查非常重要。但有些女性對它很不了解。這是在預產期前進行的檢查,往往可以了解到胎兒的活動以及是否有宮縮的現象。對於判斷胎兒是否會缺氧有著很好的依據,那麽有必要進行頻繁檢查嗎?
1. 頻繁的概念
說到頻繁,這也是壹個相對的詞,有人覺得壹周壹次還頻繁,有人覺得天天做才頻繁。通常懷孕在32周過後,就可以進行胎心監護了。但是不同的地方可能有不同的檢查標準,壹開始的時候壹般都是兩個星期做壹次,到後面可以增加次數。而檢查的早晚也許會有短暫的差異,但是以上說的都是正常的檢查次數。
2. 復查的情況
在正常情況下,胎心監護的次數不會很多。但有時候檢查往往會出現不合格的情況,而這個時候才需要進行復查,有的甚至會多做好幾次,甚至進行住院觀察。這些都是出於醫生的建議,最好還是不要嫌太過頻繁。
3. 調整心態
畢竟這只是壹個常規的檢查,沒有多大問題,就不用太過擔心,只要按時去檢查就行了,但是註意壹定要在 健康 的情況下。
加入J媽《養育聰明寶寶》粉絲圈,點擊加入,更多科學 育兒 知識在那裏等妳哦!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胎心監護是進入到孕晚期之後最為重要的壹項產檢項目,壹般從孕34周開始做,36-40周每周都要檢查壹次,如果做的效果不好,或者發現什麽異常,醫生可能會要求增加檢查次數,這都是很正常的。
所以,頻繁還是不頻繁,要根據每個孕媽的實際情況看,只要是對胎兒有利的,檢查頻繁壹點也沒什麽壞處。
胎心監護是什麽?
做胎心監護的時候是有兩個傳感器綁在孕媽的腹部,然後會有壹小音箱之類的東西會傳出胎兒的心跳聲,就像開火車壹樣。準媽媽的手上還會拿著壹個小按鈕,感覺到宮縮就按壹次。
胎心監護的報告上會顯示兩條線,壹個反映胎心率,壹個是反映宮縮,很直觀地就可以看到寶寶的胎心和胎動是否正常。如果寶寶缺氧,這兩個指標都會顯示異常。
我當時就是通過胎心監護發現寶寶有點缺氧,醫生讓我在社區醫院吸了三天氧,後面去檢查寶寶胎心才恢復正常。
做胎心監護有什麽註意事項?
手機不要靠近腹部,以免影響檢查結果;做胎心監護時間比較長,壹般最少20-30分鐘,可以帶壹點小零食吃,但最好不要喝水,以免尿急不方便;做之前可以適當活動壹下,讓胎寶寶動起來,不然做的過程中沒有胎動會視為不成功,要重新來過,比較折騰。
總而言之,胎心監護對監測胎兒缺氧是非常有幫助的,準媽媽千萬不要嫌麻煩,如果醫生囑咐多做幾次,就多做幾次吧,我們要對胎寶寶負責。
做過胎心監護的孕媽咪可能會對這個場景特別深刻:排了好長時間的隊,好不容易輪到自己做了,卻被醫生判定不合格,要求重做,於是所有的步驟再重來壹次,特別麻煩,而且孕34周之後每次產檢都要做,於是就有孕媽咪要問了,到底有沒有必要這麽頻繁的做胎心監護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壹下胎心監護是做什麽的吧!
胎心監護就是胎心胎動宮縮圖的簡稱,可以很好地了解胎動還有宮縮時胎寶寶的胎心反應,從而看出胎寶寶是否有缺氧的狀況,而我們知道,胎寶寶缺氧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所以,胎心監護當然是有必要做的。而且如果做的時候醫生覺得胎寶寶胎心不好或者胎動不好,就會讓孕媽咪重新做,雖然麻煩,但也是為了胎寶寶的 健康 。
記得和我壹起產檢的壹個孕媽咪,醫生說胎心監護不合格,要求吸氧然後再做,最後好像情況確實不好,當天下午就剖了,當時羊水的顏色已經綠了,胎寶寶缺氧的非常厲害,如果沒有胎心監護,想想後果就很可怕。
所以做胎心監護真的是為了自己寶寶的 健康 ,孕媽咪也能圖個安心,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