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藝術簽名 - 老師是壹本書

老師是壹本書

老師是壹本書

?讀於永正老師《教海》有感(壹)

?在燃夢行動開始的時候,我再次閱讀了於永正的《教海》,厚厚的壹本書,記錄了老師幾十年教育生涯的點點滴滴。讀壹篇課文,就像壹邊聽老師講解,壹邊品味壹杯香茗。

2012早春,於永正老師帶著他的團隊去位於豐產路與齊靜路交叉口的女子高級中學做講座。有幸組織我們學校的小朋友做老師的學生,坐在臺下,親眼見證老師的風采。余老師中等身材,瘦瘦的,頭發花白,戴著壹副眼鏡。雖然他的聲音不大,但他的話用心良苦,讓他受益匪淺。余老師總是面帶微笑。他的課簡單真實,很少用課件。他工整的板書,流暢的簡筆畫,幽默風趣的語言,善於運用鼓舞人心、鼓舞人心的語言,還有《蘇三桀桀》《霸王別姬》等如孩童般誇張精致的聲樂片段,都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回憶。課後我把余老師出版的書都買了下來,在余老師給我簽名的時候,我趁機和他合影留念。乍暖還寒的春天,余老師依然精神奕奕,但衣服卻壹點也不臃腫。他笑著給我簽了名,還真誠地邀請我暑假去看壹看他的團隊。

第壹次讀完《教海》,已經六七年了。雖然有些內容會忘記,但老師的主要教育經典我還是記憶深刻。《教海》壹書是於永正老師30多年教育經驗的精華,是老師教學生涯的記錄,是老師內心情感的真實流露,蘊含著理論活力和人格魅力。

這本書有四章:教育、教學、修養和其他。書中每篇文章都很短,有壹個中心,幾十篇文章貫穿壹個大中心。內容平實,文筆流暢,像與讀者交談,像講故事。很多真實生動的生活,教學實例,幽默自嘲的語言,都會讓我看到壹個熱愛學生,孜孜不倦追求教育的大師風範。是壹本“教育經典”。

在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余先生經歷了風風雨雨,“不在乎窮,不在乎富”,以教書為榮,以教書為樂。他壹直堅守在教育的第壹線。他做了壹輩子語文老師。他甘於貧窮,愛做孩子的王,每天和孩子壹起享受。他還稱之為“南方稱王不易”。

?厚厚的壹本書,我從字裏行間讀到了壹個詞——愛。愛給了老師智慧和力量,愛豐富了他的生活。余老師的愛是大愛,是“無痕”的愛。他支付學生票,去學生家裏更好地了解他們,在他們背上走,擦他們的鼻子...余老師了解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經常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教學相長”,他和孩子壹起讀課文、背誦、練字、寫作文、唱京劇...對老師來說,他“童心未泯”,上課“裝貓狗”,讓孩子們從音樂中學習。課後和小朋友壹起爬山露營,自己分組和同學壹起爬上爬下打掃衛生,撿地上的紙屑當模特,課間和小朋友壹起做遊戲...他熱衷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善於向學生豎起大拇指,愛用最美的語言激勵孩子。“孩子小,很不成熟,需要細心照顧”;巧妙地給學生起“綽號”,綽號積極向上,富有啟發性;余老師懂得包容,說:“花是五彩的,學生也是五彩的。”很少對學生發火,他說:“發脾氣很容易,但是很難忍。雖然只需要幾秒鐘。”他還特別偏愛“差生”。幾年下來,大部分老師都是“差生”。於老師認為,要“心中有數”。他正在談論的那個人是學生。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把教案背熟,把80%的註意力放在學生身上。在老師眼裏,學生不僅有* * *而且有鮮明的個性。他尊重每壹個學生,愛“蹲下看學生”,把學生當朋友,從來不說傷害學生自尊心的話。在課堂上,老師會註意聽講,點頭,微笑,觸摸學生的頭,或者對學生耳語...總之,言語的、非言語的、顯性的、暗示的,都是在傳遞信息,給學生註入興奮劑。

余老師對教育孜孜不倦的追求是我最敬佩的。他熱愛讀書,就像壹塊幹涸的海綿,源源不斷地吸收著知識的營養。他的辦公室、書房、床頭都成了“書山”。他周日和寒暑假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圖書館是他最喜歡去的地方。他熱愛思考,崇拜思考。他說自己是壹個“思考的讀者”,讀書時總是“把自己放在書裏,把作品放在書裏”。他愛聽講座,邊聽邊思考。如果我說話,我應該說什麽?無論他能從哪個老師身上學到,體會到。他用思考教學。"壹堂好課是思維的結晶."課後想想成功和錯誤以便再戰。反思把錯誤變成財富。不僅反思教育教學,更要反思自己的人生。反思叫“讀懂自己”,認真的讀懂自己。日記就是把自己的經歷讀出來。跌倒了,壹定要回頭看看自己是怎麽跌倒的,才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他說:思維不分任何場合,不需要任何條件。利用壹切碎片化的時間去思考,睡覺前,睡醒後,等車,坐車,散步,安靜的坐在書房都適合思考。這叫做“在和平中尋求智慧。”他說,“願每壹個教育工作者都像現代物理崇拜思想的創始人盧瑟福壹樣。”人在思想上成熟了,教學在思想上日臻完善。他熱愛寫作,從張敬齋稱贊他的文章“有老舍的風範”開始,就壹直寫個不停。他什麽都寫,小說,詩歌,散文,但寫得最多的是他的教學經歷。他認為“寫作更重要。文章是感情的凝結,思想的升華。寫作本身就是最深刻、最全面、最透徹的思考。”“寫作,是最能鍛煉人的大腦的。壹個不動筆墨的人,很難算是真正的思想家。讀寫不變,思維不變。”他熱愛學習,經常和名師學習討論,讓他的寫作和教育上壹層樓就能教出來。

余老師非常重視藝術教育。他說:不懂藝術的老師是不完整的老師,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他熱愛藝術,所以愛好廣泛。除了讀書、寫作、思考,他還學京胡、唱京劇、練書法、學丹青。他練字時,每壹步描紅、仿影、裱糊都壹絲不茍,他給老師寫的工整板書遠近聞名。他對京劇很有研究,講過梅、程、尚、荀。曾與閔惠芬大師同臺演出,壹曲《蘇三齊傑》正式而鮮明,字正腔圓。他的眼神,動作,表情和唱腔都是壹個專業京劇演員的風範。壹部《霸王別姬》,“女多女少。”他從唱京劇中受益匪淺。通過唱京劇獲得了很多知識,在教學中的表現也有利於唱京劇。上史密斯的時候,他扮演老虎的角色,瞪著眼睛喊:“妳敢吃我?”那栩栩如生的表演既自然又生動。他熱愛繪畫,從齊白石的國畫中體會到“大畫框要粗線條勾勒,小細節要細描。”燕子公開課上,粉筆動了幾下,壹只活潑可愛聰明的燕子在黑板上跳來跳去。講“草”的時候,草被劃了幾筆,他還讓學生畫了壹個樣式。在他看來,壹切藝術都是建立在“心”這個字上的。教學作為壹門藝術,催動學生的情感,撥動學生的心弦,調節教學節奏,靈活處理學生的及時反饋等。,都是“幾乎統壹”的。

於老師說,老師也是壹本教科書,壹本封面寫著“人”字的教科書。於老師學習為人師表,從“學”和“體”兩個方面嘗試寫這本書。我壹方面不斷為我的書寫新的內容,另壹方面不斷修改過去寫的東西。如果說講故事的“約束力”在於老師的長相、氣質、精神狀態、學識、能力甚至樂觀的心情,而這本書的內容是幽默風趣的談吐和雷厲風行的風格,那麽“愛”就是這本書的“主題”。余老師是壹泓清泉,壹把,壹盆炭火。他是壹本書,壹本厚重、有意義、有營養的教科書,非常值得壹讀。我不僅要把這本書讀好,而且要經常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