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森林電影基本信息
《挪威的森林》是2010上映的日本電影,改編自村上春樹的同名小說《挪威的森林》,由陳英雄執導,村上春樹親自編劇,松山健壹、菊地凜子、水原希子主演。
影片講述了大學生渡邊直子和呂子之間的愛恨糾葛,於2010 12 11在日本上映。
2011該片獲得第五屆亞洲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獎和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挪威森林電影簡介
帶著好友木月自殺的陰影,渡邊高中畢業後進入東京的壹所大學,在壹個沒有熟人的城市開始了新的生活。東京的生活很順利,但好像少了點什麽。
這壹天,渡邊偶然遇見了直子。直子是木月的女朋友。只有木月的壹個朋友渡邊和直子比較熟悉,三人曾經壹起玩過。同病相憐的渡邊和直子越走越近,渡邊用壹雙清澈的眼睛愛上了直子。在直子二十歲生日那天,他們壹起度過了壹個晚上。然而渡邊的感情越深,直子的失落感就越強。最終直子不辭而別,住進了京都的養老院。
渡邊在大學認識了綠子,壹個像早春返回地球的小動物壹樣可愛的女孩。因為見不到深深思念的直子,渡邊開始頻繁聯系與直子完全不同的青子。青子邀請渡邊到家裏吃飯,兩人很自然地吻在了壹起。這是壹個溫柔平和的吻,但我不知道該去哪裏。
不久之後,渡邊收到了直子的來信。他去養老院看望直子。直子的室友小早川憐子正在用吉他彈奏甲殼蟲樂隊的《挪威的森林》,這是直子最喜歡的歌曲。
“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像在叢林裏迷了路。我不知道為什麽會這樣。我只是感到孤獨、寒冷和黑暗,沒有人來救我,但這真的是我最喜歡的歌。”
聽到《挪威的森林》總會流淚的直子說“只要有渡邊就沒關系”,但還是止不住眼淚。
挪威森林電影的幕後
1.這部電影的主題曲采用了甲殼蟲樂隊演唱的《挪威的森林》。這首歌對原著小說和電影都有重要意義。電影制作方很早就開始和歌曲的版權方談判,直到電影拍完才談妥。制片人小川真司甚至考慮使用翻唱版。最後,經過小川奈那和陳英雄壹年多的不懈努力,他們終於獲得了許可。
2.村上春樹參與了電影的劇本修改。比如渡邊給直子過生日的時候,直子說:“人要是能壹直在十八歲和十九歲之間徘徊就好了。”這句臺詞是村上寫的。
3.電影《挪威的森林》的首次公開放映將在早稻田大學大為報告廳舉行。早稻田大學是村上春樹的母校,也是電影的外景地之壹。
4.松山健壹對水原希子的第壹印象是她不是很綠,因為水原有齊腰的頭發。後來,為了配合綠色的造型,水原剪掉了她引以為傲的長發。
直子在草原上對渡邊的表白是影片的壹大亮點。攝制組在草原上鋪設了120米的軌道,用攝像機拍攝了兩個人並肩行走的場景。這五分六秒的壹幕是用壹個鏡頭拍攝的。
6.在拍攝晚餐場景時,松山健壹反復吃了二十個雞蛋。
7.這部電影在中國大陸上映時,影片中的壹些鏡頭被刪除了。
挪威森林電影的評價
方形視圖
壹開始用了幾個鏡頭為木月和直子的關系做鋪墊後,就直接進入了木月的自殺過程。精確復制的原著中木月的自殺過程,將觀眾帶入壹種無形的沈重、猶豫、壓抑的氛圍中。在汽車引擎的轟鳴聲中,他們仿佛和影片中的渡邊壹樣進入了壹個恐懼和迷茫的世界。
雖然與原著故事流暢的敘事相比,影片給人的感覺是故事缺乏整體感。在部分場景因審查被刪除後,故事中人物的各種行為動機對於沒看過原著的觀眾來說就更難了。然而,陳英雄畢竟是陳英雄,村上春樹在這麽多導演中選擇他來改編自己的作品是有道理的。陳英雄抓住了原著的幾個精髓來解讀村上的故事。
渡邊跑過走廊時,迷離的黃光隨著流動的窗簾移動,整個畫面幾乎變成了壹幅畫,美得令人窒息。陳英雄對色彩的執念和重視在這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其中大綠塊的運用凸顯了他自《青木瓜的味道》以來壹貫的形象特征,這也是對導演本人風格的很好延續。影片中的森林和荒野鏡頭大多具有很強的美感,有些甚至可以直接作為桌面使用。比如影片中渡邊和直子躺在養老院附近田地裏的那壹幕,可以稱得上驚艷。此外,陳英雄本人的電影拍攝方式對自己的作品近乎苛刻,影片在營造氛圍、設定時代空間方面都非常出色,很好地展現了原著中設定的60年代末的時代特征。這是影片整體精致風格的突出體現,也是引導觀眾深入懷舊的重要砝碼。
渡邊和直子在木月自殺後離開原來的城市去了另壹個陌生的城市,重逢後開始若即若離的戀愛,直到直子的生日,兩人終於發生了關系。也許是因為刪減,這部以雨聲和直子的哭聲為背景“音樂”,在壹個藍色的雨夜緩緩展開的* * *劇,被恰如其分地演繹成了綠色和純粹。
從那以後,直子壹直住在養老院。渡邊淳壹在療養院看望直子的幾個場景幾乎可以與張藝謀媲美,將景物的抒情張力拉伸到了極致:療養院山谷中大片耀眼的綠色、籠罩在輕霧中的森林、冬天漫山遍野的雪花、飄舞的雪花,都構成了美麗的畫面,讓觀眾感受到純粹的愛,進入壹個遠離世俗的美好世界。
影片結尾忠實於原著幾乎不變,但給渡邊加了壹句臺詞:“我和死者的距離也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急劇拉大。木月還是十七歲,直子還是二十壹歲,永遠。”用村上的原話來說就更好了,“我們活著,唯壹必須考慮的是如何生存。”
有些人的人生大幕是慢慢拉開的,有些戲的大幕是慢慢拉開的。《挪威的森林》是壹部勉強成功的改編作品,盡管有許多遺憾。鳳凰娛樂測評
範方官殿
演員出場時,菊地凜子飾演的直子,雖然是個清湯掛面的學生,但那雙成熟的眼睛,明顯的眼袋,僵硬的面部線條,完全不是村上筆下那個自然脫俗的直子。原著中,即使壹直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總是安靜害羞,但陳英雄改編的直子卻在壹幅幅美麗的畫面中變成了在荒野中奔跑尖叫的瘋婆子,導致直子沒有到自殺的地步,讓屏幕前的觀眾幾乎先精神崩潰。
原著中的另壹個主角呂姿也被改得面目全非。演員的形象不僅與村上的青子相去甚遠,性格也完全不同。青子原本是壹個不愛計較的大大咧咧的女孩,但在影片中卻因為渡邊的壹句話而生氣地不理他。也許是陳英雄成功拍攝了直子和渡邊的話劇《在雨中》,結果渡邊去了綠子家吃飯。兩個人吃飯唱歌看火突然接吻的情節也被改編成了雨中聊天。
直子自殺後,渡邊流浪到海邊。影片中用大段大段波濤洶湧的鏡頭和海浪,以及渡邊的咆哮和哭泣來表達渡邊的心情,省略了渡邊在海邊遇到壹個漁夫,漁夫請他吃喝的故事。他反復說自己這幾天吃的食物是“面包、幹奶酪、西紅柿和巧克力”,缺乏村上在原著中用機械的重復和麻木表達的更深層次的意義。
在這部電影中,導演用在小早川憐子身上的筆墨太少了。渡邊作為壹個自閉、憂郁、茫然的青少年,壹直在尋找愛情的答案。他經歷了朋友的自殺,茫然的四處徒步。最後,小早川憐子和他交談並鼓勵他。在這期間,和玲自然而然地* * *,最後他鼓足勇氣重新開始探索生活。不知道是導演沒有拍攝還是刪掉了整個故事結尾小早川憐子和渡邊之間的關鍵* *鏡頭。這段戀愛是節能的表現。
也許是因為文化的差異,對作品理解的不同,電影最終沒能真實直觀的表達原著的精髓。在村上春樹的原著中,渡邊、直子和綠子的情感糾葛是主線,壹個感傷的故事中透露出來的是壹種少年的迷茫和無奈。雖然影片忠實地遵循了原著的敘事風格,開頭部分也很出色,但在洋子這個角色出現後,整部影片變得有些混亂。壹個重要的問題是,整部影片中渡邊直子和洋子糾纏不清的情感表達略顯膚淺,使得原著中這壹部分最感人、最悲傷的感情變得莫名其妙、表面化,大大削弱了原著的力量。此外,在影像作品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影片未能很好地反映原著中壹個普通愛情故事背後都市人焦慮空虛的內心世界、迷茫脆弱的生存狀態。原著中對“死亡”的描寫有著更深刻的含義。木月、直子和初美的死也是壹個帶有宿命論和鉛灰色的沈重主題,與整部作品陰郁感傷的主題不謀而合。這些情節雖然在影片中都有展現,但由於缺乏足夠的鋪墊和渲染,只停留在壹種表面的悲傷,與整部作品的聯系有意無意地割裂。
說到底,其實是文學和電影的區別。作為壹部感傷的愛情小說,村上春樹在這部作品中摻雜了關於性、死亡、生命、社會等話題,甚至還包含了對年輕人迷茫與生存狀態的探討,而要在壹部約120分鐘的影片中完整呈現這些東西,真的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我們可以看到,陳英雄在盡力忠實於原著的基礎上,保持了自己的風格,盡力展現了壹個他能夠展現和理解的挪威森林。就這部電影的形象而言,也堪稱近年來不可多得的美學作品。很多時候導演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讀原著,但也正因為如此,很難滿足所有人的要求。文學和圖像之間似乎總有壹道不可逾越的鴻溝。網易娛樂評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