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德勒之於網球,就好比邁克爾喬丹之於籃球,貝利和馬拉多納之於足球壹樣,是沒有任何疑問的。許多年以後,我深信有些人回憶起 “費納決” 這三個字的時候,依然都是滿滿的中二青春的回憶。
染鵝,我們今天的特別企劃並不是來煽情的。我們想來說說網球巨星們背後的那個品牌,就是Nike▼
如果妳對網球世界稍有了解,就會發現竟然大部分球員都曾和 Nike 有過壹腿的關系。
費德勒和納達爾自不必說,老牌的像桑普拉斯、阿加西,女網的小威和莎拉波娃,當然也包括已經退役的中國球員李娜。Nike 簽約的網球運動員陣營已經拿到了接近 90 個大滿貫冠軍▼
Nike 在與運動員的合作上壹直奉行著兩個策略:簽最好的,簽年輕的。
妳看像籃球世界裏的勒布朗詹姆斯、科比,足球世界裏的 C羅,Nike 在投資運動員的決策上不光是要投最好的,還想著要長期持有。但到底是什麽讓 Nike 總能簽到最有影響力的運動員呢?
這首先得益於 Nike 龐大的“球探”體系,讓他們能夠盡早發現初出茅廬的優秀運動員,用非常便宜的價格讓他進入 Nike 家族的陣營。比方說,Nike 第壹次簽納達爾的時候,納達爾才 13 歲;簽李娜的時候,李娜才 15 歲;簽劉翔的時候,劉翔才 18 歲。
Nike 早年簽林書豪的時候,林書豪還是金州勇士那個打不上球的落榜秀▼
Nike 的“球探”陣營不僅是龐大,而且非常專業。專業到什麽程度呢?隨便舉兩個栗子:
Nike 早幾年在中國的體育市場部負責人李彤,也就是主導簽下 18 歲劉翔的這個男人。他本人就是劉翔之前壹任的 110 米欄亞洲紀錄保持者▼
作為曾經的田徑名將,李彤在體育界深厚的人脈,解決了壹個 Nike 作為外來品牌與中國體育總局及各種協會間的合作麻煩。也有足夠的資源去幫助 Nike 發掘更多優秀的本土年輕運動員。
如果不是碰上足協主席南勇貪汙入獄的牽連,李彤也許還會在 Nike 和 中國體育界之間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至少不太會鬧出易建聯和李寧球鞋糾紛的那種尷尬▼
另壹個栗子是 Nike 經常在全世界各地舉辦的青少年運動員選秀活動。非常非常的專業,總是能聚集當地最好的青年苗子,從中選出佼佼者簽入 Nike 的家庭陣營。
妳看他有壹年在卡塔爾和阿聯酋舉辦的青少年足球簽約選拔賽上,就讓當時的意大利國家隊主帥卡納瓦羅來帶隊選秀。對於青少年球員來說,無論選上沒選上,心裏都有著莫大的榮耀▼
同樣的,Nike 也和姚明的基金簽下了中國青少年籃球的合作計劃。為年輕的中國籃球運動員帶來更好的職業發展和商業收入的可能。
妳看有意思的是,盡管在 NBA 的職業生涯姚明壹直簽約的是銳步,但在他 16 歲那年,拿到的第壹雙商業贊助的球鞋,還是來自 Nike▼
極深地介入某項運動的青少年培養體系,極早地發掘有特色的優秀年輕運動員。這讓 Nike 能在非常早的時候就和最優秀的運動員建立起良好的關系。而在那些壹眼看過去就知道是未來天皇巨星的苗子身上,Nike 更是深深懂得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的道理。
就好比在 18 歲還未進入的勒布朗詹姆斯面前,Nike 和 Adidas 都拋出了超過 2500 萬美元的代言合同。勒布朗最終選擇 Nike,據說是因為當時 Nike 把他和他的全家接到 Nike 總部,參觀已經專門為他定制研發的球鞋。
當然更重要的,是 Nike 最終給 18 歲的勒布朗開出的價碼:7 年 9000 萬美元。
除了砸錢,Nike 在長期持有頂級運動員的合作中,還會根據運動員本人的性格特征,結合 Nike 的品牌文化,重新給運動員打造他自己的品牌。
好比像科比,早期和 Adidas 合作的時候,定位是全能的 “新飛人”,打造的簽名鞋都更註重科技感,並不包含科比本人的性格特征▼
而科比簽約 Nike 以後,他乖張偏執的性格恰好成為了 Nike “Just do it” 文化裏最好的招牌。
妳不愛我,就恨我。妳總要選擇其中壹個。
妳看同樣是給壹個明星定性,Nike 不知道比 Adidas 牛比到哪裏去了▼
同樣妳看,Nike 給網球天王費德勒的定位就是壹個溫暖可愛的大男孩形象。
為了讓這種形象變得更深入人心,Nike 甚至還給費德勒推出過 emoji 表情的系列產品▼
對簽約運動員的長期持有,除了在他們巔峰期的***享榮耀,Nike 也把這些運動員的低谷期考慮在了壹起。
這壹點在網球的納達爾身上、高爾夫的老虎伍茲身上,以及我們的劉翔身上。Nike 作為壹個合作方品牌,都做得非常到位。尤其是在劉翔身上,Nike 是真正的做到了 “不離不棄”。這給了合作的運動員非常巨大的信心。
哪個巨星沒有低谷,但能在高低峰期拿出恰當的合作手段,這是其他品牌在簽約運動員的合作上遠遠不如 Nike 的地方。
但 “不離不棄” 也不是沒有門檻的,也曾有壹些頂尖的運動員被 Nike 解約。像菲律賓的超級拳王帕奎奧,他就因為多次在公開場合出言侮辱同性戀,領到了 Nike 最著名的壹紙解約協議▼
當然,Nike 自己也曾因為過分自大,在爭取簽約頂級運動員的時候辦過壹些狠蠢的事情。像姚明、像庫裏、像德約科維奇,原本 Nike 當然是有機會拿下這些既頂尖又有巨大市場價值的運動員的。無非是聰明人做了壹點蠢操作。
即便如此,Nike 也依然是運作運動員的商業合作上,作為成功,也最為成熟的壹個品牌廠商。幾乎只有在 Nike 身上,妳可以感受到與他合作的運動員是真正的在傳播 Nike 的文化,也是真實地在為自己從事的這個運動做著壹些事情▼
妳看,
簽約運動員這麽常見的壹件事,妳也不是光憑財大氣粗就能夠搞定的。有時候妳要憑的是誠意,有時候妳要憑的是人脈。還有更多時候,妳拼的是自己在這個運動領域到底投入了多少心血。這是國內的特步、李寧、361度這些品牌雖然有了錢,還遠遠追不上 Nike 和 Adidas 的地方。
這當中,也只有李寧做得稍稍好壹些。也只稍稍而已。
回過頭再看十多來年壹直穿著 Nike 的費德勒和納達爾,是什麽讓我們對壹個運動有了那麽多,舍不得又放不開的感情▼
能讓妳感覺到青春心跳的,才是壹個好運動品牌。
妳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好啦,今晚的春節特別話題就到這裏。
記得給我打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