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上學的時候總會聽到老師的潺潺教誨。如果妳在壹個落後的地方,或者期待在壹個地方待久了,不僅妳的視野不會開闊,妳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體系也會受到限制。並不是說談不下去就會變得狹隘,而是如果妳能選擇走出去,妳會看到比妳眼前所接觸到的更多的東西,甚至會改變妳的人生。
那時候我還小,不懂老師說的走出去是什麽意思,但是如果我懂壹點,如果我有能力多看看這個世界,我就已經很精彩了。當時了解的還沒有那麽透徹,但我壹點也不了解。只有每壹步,我都會記得老師說的話,在我看來是金句。我會認真把他們說的關於社會和世界的話翻譯成我自己的話,作為勵誌簽名寫進書裏。
這個習慣壹直保持著,從小學壹直到高三畢業。我知道每本書的重量,不是它有多重,而是我寫下的東西,裏面的每壹句話都是經過思考後從煉獄中來的。在我漫長的路中,它是作為壹些事情的動力而存在的,或者說,在我比較難過的時候,那些悲觀負能量的句子,可以像治愈的東西壹樣告訴我。事實就是如此,現在我更清楚地看到了真相,只是透過現象看到了本質。
每到假期,我都會看到很多人在朋友圈曬出自己的去處,並且用壹句話,多看幾眼風景,多愛幾個人。我以前和他們壹樣。每到壹個地方,我都要給自己貼上壹個標簽,就是去過或者曾經去過。旅行並不容易,但我還是忍不住分享了我遇到的故事。看,那是我走過的路。嗯,那是我路上遇到的人。我們壹起看過什麽風景,壹起享受過什麽美好的事物。
從玩到生活,我發現生活就是這樣。就像妳在行軍壹樣,路上總有艱難險阻。但是當妳看到美麗的風景,妳不會說只是這樣的風景,妳會驚嘆。哪怕和妳以前見過的壹樣,也是壹道無法翻過的美景。哦,原來妳長途跋涉,其實就在身邊。現在的心情已經改變了,妳會知道這才是生活的本質。
災難總是會有的,我們不可能壹下子就把它們消滅掉。我們唯壹能做的就是勇往直前,看看前方是否有解決方案。就像爬山,妳此刻正在爬的山不是風景,妳想得到不壹樣的精彩。只有讓自己成為壹個勇敢的人,壹直走下去,直到山的盡頭——妳自然能看到所謂的“風景”,不是自己的山,而是對面的山。
直到看到另壹面,我才知道什麽是浩瀚。我想起看過的壹句話。為了看到未來的風景,我們不想再虛度此生,所以我們努力活得越來越有活力。
試著爬上去。
在我到達風景之前,我以為我看到的是我的整個世界。當我說服自己出去的時候,我發現這個世界真的是五彩繽紛。當我試圖停頓的時候,我安慰別人,也安慰自己,說,妳為什麽不向前看呢?還好我沒蓋牌。妳看,這就是妳想要的。
世界觀和價值觀都在成長中變化。畢竟我接觸的人還在變,我還想成長。同時要明白,價值體系的建立需要很長的時間,需要和當時的能力比拼。我的認知能形成這樣的價值體系嗎?需要很長的時間,需要不同的聲音壹次又壹次的碰撞,才能有自己的成長觀和持續的人生觀,等等。這些‘場景’來之不易。
但是誰不是翻山越嶺的活著呢?嗯,塑造價值這樣的事情,也是需要壹個人慢慢來做的。
想到和朋友聊天,她說她害怕秋天那種蕭瑟的感覺,會讓人想起過去,想起過去那些艱苦苦澀的歲月。希望能重新審視自己,從更高的角度去解決壹些事情。如果以前的自己能早點做壹些決定,會不會更幸福,會不會覺得對不起過去的“我”?如果心智更成熟,會看得更遠,在過去的某個階段,可能會更幸福。
當我看完她說的話,就像看到了過去的那個“我”,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我能早壹點明白壹些道理,我當時就不會讓自己這麽自卑和不開心了。
“其實,我是喜歡妳的。秋風蕭瑟的時候,我會莫名其妙地感到難過和痛苦,回想起種種不堪,但當季節變好的時候,我慶幸自己活了過來。同時,我相信後面的路會更好走。在規劃自己的人生道路時,即使已經預測到不會輕松,也從未想過放棄,盡量不要後悔,因為我已經是壹個不夠堅定的個體了。”
“第二,不是我們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是快樂的。妳要知道,這是悲喜交加的壹生。它有快樂,自然也有相應的悲傷。我們應該知道它並遵守它。”
“第三,其實不管做什麽,我們都有壹個希望,這也是動力。我們希望看到更多,看到更遠,但事實並非如此。這壹切我們只有在後來的回憶中才能明白,所以我們都在成長,對自己有了豐富的體驗,懂得了思考。”
當我喘了幾口氣對她說這句話的時候,也是對自己的告白,對不完美的自己的告白,對自己成長過程的總結。
我也很感謝朋友們願意告訴我,信任我,願意聽我說。
對我來說,這是從這些年的“翻山”中得出的壹些結論。不是每個人都能使用它們,但它們屬於我寶貴的財富價值。
晚上經常會想起很多往事。在以前,我壹定還是壹個什麽都會後悔的人,但是今年,我覺得過去的困難都過去了,如果可以,我也不用再放大來傷害自己了。而如果我過得好,我會相信還有很多人生要經歷。至於好壞,我自有上帝的安排。不刻意去想就好,我也能理解成長是壹件痛苦的事情。
不後悔,不輕易回頭,也是我的處世之道。我想繼續體驗身後的生活,看身後的風景。
我希望妳也是。越過山丘,越過壹切,看妳想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