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移動支付方式的推廣和深入發展,使用現金交易的人越來越少,很多人通過支付寶或微信轉賬向親戚朋友借錢。這就造成了壹個問題。既然所有的金錢交易都是在虛擬的交易環境下完成的,那我應該怎麽簽借據呢?
在我們古代,借錢是白紙黑字寫的,然後再按手印。時至今日,這個規則並沒有被丟棄,但壹旦移動支付開始大規模取代現金交易,似乎就要見面寫借條了。為了解決這種不便,騰訊推出了壹個小程序,存在於微信中,叫做小貸,可以為借貸雙方提供壹個完整的模板。上面註明了身份、借款金額和原因,利率和還款方式更詳細。除了提前實名認證,交易雙方還需要提供電子簽名,頗具儀式感。
其實小程序在出現之初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他們認為借條只是壹個電子模板,沒有任何約束效力。但是通過仔細的觀察和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借條模板的最後有壹小段,總之借條是具有絕對法律效力的,甚至語言規範程度都比我們手寫的借條要正規。如果欠條簽了,就會成為關鍵的法律證據,在違約的情況下,可以作為幫助我們打贏官司的證據。
但是,還是有人質疑這樣的新興科技產品。很多人認為這樣的電子信息存在於騰訊的R&D總部,所以可以隨時修改。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即使是騰訊這樣的R&D公司也不會將證據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騰訊找了壹些存管服務,把這些信息交給中介機構,實現永久保存,不可修改。
除了我們前面提到的方便和安全,小程序還在壹定意義上把用戶的資金集中在微信上進行交易。也就是說,要想享受小額借條的便捷服務,就必須把借來的錢打入微信錢包,通過微信支付平臺進行交易。我們也知道,在進行大額交易時,微信支付平臺會收取壹定的手續費。這是在變相為微信支付創造收入嗎?
而且對於競爭對手支付寶來說,這樣的舉動在壹定程度上也是壹種有力的競爭手段,甚至可以大量吸收其原有的支付用戶。
其實程序本身沒什麽問題,只是和紙質借條壹樣,它們的約束作用並不太強。打了欠條的人壹定會還錢嗎?我不這麽認為。現在越來越多的“老賴”出現在大眾的視野裏。很多人因為借的錢數額不大,壹直拖欠。而是不得不向欠錢的人卑躬屈膝討債。當時紙質和電子借條都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
但是,這樣的人畢竟還是少數。大部分人借錢後都會按時甚至提前還款。而且為了避免討債等尷尬事件,小貸計劃還精心準備了“還款提醒”功能。只要到了貸款規定的還款日期,平臺就會短信或消息提示。
壹般來說,小額白條的方案只能為交易雙方提供更完善、更便捷的貸款擔保。至於能不能起到預期的作用,就看欠錢的壹方是否信守承諾了。
前面我們提到過,這個小程序也是騰訊為了增加使用微信支付的用戶數量而推出的法寶。但根據對身邊人的調查,微信支付似乎無法取代支付寶,甚至無法與支付寶共享天下。不容易。
首先,我們來看看支付功能。我們平時點外賣或者購物的時候,可以發現微信支付需要輸入密碼才能完成,而支付寶就不壹樣了。輸入指紋就可以支付,更加方便智能。
其次是傳遞函數。支付寶和朋友轉賬幾乎不需要收款方任何操作。錢是自動到賬的,微信支付不是。它要求接收者點擊並同意接收它。這樣的操作設置很不方便。比如和領導吃飯,妳結賬,領導堅持給妳轉賬。微信轉賬後妳接不接受?用支付寶就沒有那麽多顧慮了。
目前微信還沒有做詳細的優化。而是推出了壹些無傷大雅的小程序,這在壹定意義上是忽略了用戶的體驗,希望盡快認識到不足,做出更智能、更便捷的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