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高淳縣是生態農業先進縣、無公害農產品和水產品整體推進試點縣、省市重點水產品生產基地和綠色食品生產區。我給妳整理的高淳特產美食有哪些?希望對妳有幫助!
高淳特產
青山:高淳著名的地方名茶產於高淳東部美麗的青山丘陵嶺,這裏土地肥沃,風景秀麗,林海幽谷。相傳清朝康熙皇帝巡視江南,見此茶碧綠如碧玉,蜷曲如螺。春天采,賜“碧螺春”。碧螺春是通過采摘茶樹嫩梢上的芽和葉制成的。葉長約1.5厘米,嫩葉背面密被細毛,又稱白浩。絨毛越多,茶越嫩,品質越好。“碧螺春”的品質特征是:色綠、緊、細、卷曲、白;香氣濃郁,口感醇厚,飲用時爽口,飲後有甜味感;泡茶,湯色翠綠清澈,葉色淡綠明亮。碧螺春茶含有咖啡因、茶堿、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醒腦、強身、清心、明目、潤喉的功效。喝後能提神醒腦,消除疲勞。
老街布鞋:高淳著名特產之壹。早在明清時期,高淳布鞋就已聞名遐邇,遠銷江蘇、無錫、常州、南京、鎮江、揚州、蕪湖、安徽宣州等地。那時候的女人大多不做農活,特別註重縫紉。所以農村很少有女性接受不了鞋底,做布鞋。女孩十壹二歲的時候,媽媽要手把手地教她們剪鞋、繡花、收鞋底、做鞋面。不會做鞋的姑娘嫁給別人,婆婆不會喜歡,村裏人會嘲笑她,說“會剪畫的是麻栗坡,不會剪畫的是呆鬼”。滿清時期,女性時尚裹腳,俗稱“三寸金蓮”,是束縛女性幾千年的封建枷鎖。當時衡量壹個女人美醜的標準是,腳和腳小,尿是“美”。
做壹雙適合“三寸金蓮”的繡花鞋,並不容易。選擇好的面料,比如緞、絲、斜紋。大多數貧窮的農民使用布料。面料顏色的選擇也很有講究。未婚女生大多用紅色鞋面。婚後未生育的媳婦,鞋面紅或綠;中年婦女通常使用紫紅色或深綠色的鞋面:老年婦女通常使用黑色鍛造或黑色棉布作為鞋面。鞋面刺繡不僅是壹門藝術,也是衡量壹個女人制鞋技術的主要標誌。巧手繡出的花鳥,鮮艷生動;笨手笨腳繡出來的花鳥,粗糙呆板,不好看。鞋花的品種很多,除了各種花草,還有“牡丹迎風戲”、“雙燕展翅”、“蜻蜓打蓮”、“喜鵲攀梅”等。,但很少繡虎、豹、獅、牛、馬、羊和人的肖像。還有精致的鞋底,如“漫天”、“千言萬語神聖”、“必須完美”、“波浪風”、“八卦風”。制作壹雙繡花鞋,從放樣到穿鞋,壹般需要20多道工序。
羽毛貢扇:惜春,壹座古鎮,坐落在古城、丹陽、石臼的懷抱中。湖裏長滿了蘆葦和沙灘,是水鳥生長繁殖的最佳場所。古時候,湖中隨處可見大雁、鸕鶿、獐雞等水禽,飛時遮天,落時遮地。這些水禽的羽毛色彩斑斕,艷麗無比,是制作羽扇的最佳原料。早在1800多年前,三湖沿岸的農民就利用冬季閑暇季節深入湖灘打獵,捉到水禽後,自己吃肉拔毛,在街上出售。當時的古鎮老街是三湖環繞的高府地區,自然成為制作和銷售羽扇的地方。從1927到1931,高淳羽扇生產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年產銷量超過654.38+萬把。產品銷往浙江杭州、湖州、寧波、紹興、宣州、安慶、蕪湖、上海,並由上海石現公司和永安公司代理。1937年日軍入侵後,高淳羽扇生產壹度陷入困境。解放後,在黨和人民政府的支持下,高淳羽毛扇制造業發展迅速,產銷量從解放前夕的40萬把猛增到1萬把,暢銷蘇聯、加拿大、南洋群島、大洋洲等23個國家和地區。1951年,為表達對黨和人民政府的感激之情,高淳羽毛扇工人精選上等雕花羽毛,精心制作了四把劍形象牙柄大型羽毛扇,贈送給毛主席和朱總司令、華東軍政委員會主席饒漱石、蘇南行政公署主任關等。毛主席和朱總司令在收到羽扇後,立即委托中共中央辦公廳20元人民幣,給他送去壹份賞錢,並對他表示感謝。
當地文化
五艙舞:是在古代天神巡祀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古典民間舞蹈。據考,始於西周。高淳丁口保留了這種活動形式。“武蒼”指的是木、火、金、水、土五神,又稱五帝。傳說這五位神負責守護壹方平安。舊時代,關鍵路壹帶常有“五艙”廟,裏面供奉著泥塑金身或木雕面具的“五艙”神龕。五神是藍、紅、黃、白、黑五張臉,個個威嚴猙獰,讓人不寒而栗。古人缺乏科學知識,迷信人禍。正是妖魔激發了邪惡,鬼神創造了十字路口通道上的“五艙”神像,所以妖魔鬼怪就不敢侵犯,不敢加害。以前廟門上有這樣壹副對聯:五路五神在此,不接;十只手和十只眼睛都跑去拿。言下之意,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有報。五艙舞是由五個人戴著面具,穿著艙神的長袍,裝扮成五個艙神,夾雜著土地神、城隍神、和尚、道士和士兵。武蒼神手持刀、劍、鞭、錘、叉等器械,出巡亮相,依次拜四方、排方陣、踏碎步、跑步通過、伸臂伸腿、前傾後仰、繞圈跑。黑臉居中,綠紅黃白神重聚。舞蹈動作粗獷狂野,配以大鑼、大鼓、大喇叭,氣氛異常熱烈。這種活動幾年才舉辦壹次。丁布村地處偏僻,很少與外來藝術交流。至今還保留著原始古樸的風格。1956參加江蘇省舞蹈表演,被專家欣賞並獲獎。高淳的五支舞蹈入選《中國民間舞蹈集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目錄。
大燈籠:起源於唐代,盛行於明清,至今仍在高淳的東壩、谷城等地流傳。1991年,高淳東巴大馬燈在金陵廟會上壹戰成名,成為專家和市民稱贊的焦點。1993年參加“第三屆中國沈陽國際秧歌節”,獲最高獎——“金玫瑰獎”;1993年底參加廣州第四屆歡樂節,受到好評。1994年去北京央視演出。受到黨的接見,贏得了“江南壹絕”的美譽。大花燈在造型上比壹般花燈的道具馬高,是兩個人表演的馬。前面壹個人穿道具當馬頭,後面壹個人彎腰抓住前面人的皮帶,穿道具當馬的身體,兩個人互相牽制,表演難度更大。在實踐階段,要求嚴格。打扮成馬首先要熟悉壹匹真馬的氣質、動態、靜態面貌。二是苦練。馬在走路的時候,彈馬頭的走左邊壹步,彈馬身的必須跟著右邊壹步。只有兩人的四條腿互相交叉,循序漸進,密切配合,達到和諧統壹,才能把假馬演得逼真。東巴燈代代相傳,訓練有素。
打水滸:高淳武術歷史悠久,在宋代頗有名氣。明清時期,武術和雜技在民間已經達到相當規模,形成了“高淳世家”和“高淳正宗”兩大流派。自宋代以來,高淳已有53人是武術家或武術大師。自1958以來,高淳武術運動員在全省武術比賽中獲得冠軍,* * *獲得18枚金牌和21枚銀牌,多次獲得集體基本功第壹名和團體總分第壹名,享有“武術之鄉”的美譽。打水滸不是水滸中攻打梁山的戲碼,而是水滸人物武功的表演。是武術大師們將武術融入雜技中逐漸形成的壹種獨特的武術風格和套路。它集剛柔並濟、粗獷與典雅於壹身,既能強身健體、陶冶武德精神,又具有觀賞和娛樂價值。這種活動在早年遍布全縣,尤其是圩田地區的胡丹和磚墻。
在鑼鼓聲的指揮下,滾、打、騰、跳,在梁山好漢中頗有英雄氣概。
舞龍燈:每到新年,舉行通宵晚會,會使新年繁榮昌盛,年味十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