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度被世人痛喊賣國賊的李鴻章,近年來很多人開始為其平反。作為清末四大名臣之壹,公平來說,李鴻章確實為大清朝的延續做了最大的努力。在四大名臣的努力之下,大清王朝又茍延殘喘了半個世紀。當時的大清朝,李鴻章是唯壹壹個可以跟西方列強周旋的人。但是生逢亂世,沒有人可以為自己的命運做決定,李鴻章原本可以熬過生命的最後時光,成壹代名臣。但是老天似乎要讓他接受更多的磨難,在他死前的前幾個月,大清王朝經歷了壹場巨大的變革,八國聯軍侵華之下,作為當時的實際國家領導人,慈禧倉皇出逃,最後面對列強步步緊逼,慈禧只好割地賠款了事。
當時,在挑選簽訂條約的人選之時,大清王朝面臨著無人可用的尷尬境地。遍觀整個大清朝堂,唯有當時已經風燭殘年的李鴻章可以擔此大任。最後,即便李鴻章有著壹萬個不情願,也不能違抗皇命,只好硬著頭皮去上。早在中日甲午戰爭時期,李鴻章就被人指責作戰不力。當時的陸軍葉誌超還沒開打就跑,海軍的丁汝昌對於海軍絲毫不熟練,加上北洋艦隊全數陣亡。很多人就將失敗的原因歸於李鴻章的指揮不力了。
當時赴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時,李鴻章還被日本壹個刺客差點擊中要害而亡。多日的勞累和壓力,早已使得李鴻章不堪重負,加上當時已經接近80歲的高齡,李鴻章那時就已經生命垂危,據後來的在李鴻章身邊的工作人員記憶,那些天李鴻章經常吐血而不吃飯。他只想早點結束談判簽訂條約,使得百姓脫離苦海。在簽訂《辛醜條約》之時,77歲高齡的李鴻章壹度老淚縱橫。最終在條約上寫下了壹個?肅?字。那麽李鴻章為何要簽這個字呢?
原來,李鴻章曾經受清廷賜封,叫做?肅毅伯?。原因很簡單,假如李鴻章簽的是?李鴻章?三個字,或者寫上?大清特使李鴻章?,那自己將晚節不保,大清朝也會顏面盡失。李鴻章用這壹個字保留了國家的最後尊嚴,對於李鴻章來說,這無疑是人生中最恥辱的時候,不管他簽什麽字,都註定他要承受這段屈辱和罵名。回到國以後,李鴻章就因為身體原因而去世,對於壹個風燭殘年的老人來說,在這國家人生命運的關鍵時刻,他該承受著多麽大的壓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