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是漢代的官銜,指的是用汽車和馬匹把楊東鑫送到北京進行科學研究,然後成為人們榮譽的象征。1895年,1000多人在公交車上聯名上書,反對朝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於是康有為的名字不脛而走,家喻戶曉。但實際上,公車請願是由北京的高級官員發起的。康有為充其量是壹個積極的參與者。他只收集了80名學者的簽名,而另壹個例子,陳靜華,加入了280人壹起簽名。康有為雖然沒有組織公車寫作,但獲利最多。因為他有了永續經營的想法,——三個月後,他在上海《申報》登廣告,把他的書《汽車之書》以每本兩分錢的價格賣掉了。這個廣告已經連續播了六次了,是個大事件。第七個廣告,書價暴跌到10%,每本2分錢。
雖然書價暴跌,但宣傳效果還是達到了。從此世人以為康有為獨自創作了《在公共汽車上》這本書,他也成功獲得了“人生第壹桶金”。只是市場變化太快了。市場正在發生變化。妳必須改變。康有為開始尋找新的商機。要不要在1898發起壹場改革運動?為了開啟這個強大的轉折點,康有為完成了從學者到政治改革家的第壹次轉變。坐了三年公車,康有為遊說官民,終於開始推行戊戌變法。改革歷時103天。因此,1898的維新運動也被稱為百日維新。百日維新失敗很正常。這麽大的國家,怎麽可能在壹百天內想出壹個點子?康有為之所以能夠走上歷史的前臺,是因為他比別人更大膽。不管他有沒有把握,他拿了壹個箱子做擔保,得到了上場的機會。
康有為上任後發現事情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麽簡單,於是匆忙吃藥,想出了壹個奇怪的主意,把中美英日合並成壹個國家。當然這是完全不可行的。最後,他對事實視而不見。——秘密召集江湖人士來京,準備包圍頤和園,刺殺慈禧太後。但消息壹出,康有為迅速逃離。康有為逃到香港,註冊了壹家公司。公司的全稱是胡青帝公司。凡是加入公司的,不僅沒有報酬,還要交會員費,但公司可以向港澳、北美、大洋洲的華僑集資。很多海外華人都相信他。他們家破人亡,把自己所有的血汗錢都給了康有為幫他們脫困。這筆錢成了康有為政治生涯的“紅利”。據記載,康有為逃亡後第二年就得到數萬銀元。
作為壹個政治改革家,他成了拯救大清皇帝、確保其在金融市場收入的公司的品牌文化。此時,康有為的身份已經從政治改革家成功轉變為商業巨擘。康有為高瞻遠矚的投資眼光也在此時得到了體現。僅他在墨西哥的房地產投資就賺了十多萬銀元,也就是現在的壹百萬美元左右。但是正常的營業利潤遠遠不夠維持康有為的開銷。他有5個老婆,6個孩子,40多名員工在私企,但最大的開銷是中國人的人際關系,壹個月2000韓元。短短五年,康有為拯救大清皇帝的公司迅速從巔峰滑落,進入破產倒計時。強勁的融資需求促成了康有為的第三次轉型。
早在康有為在公車上寫信的時候,就有壹個不為人知的追隨者,名叫劉詩琪,他與康有為是20多年的朋友。戊戌變法失敗後,在廣西工作的劉世傑魯莽地給康有為寫了壹封信,給劉世傑帶來了致命的災難!但是殺死劉世傑的不是朝廷,慈禧太後也沒有打擾他。不久,劉詩琪赴美為廣西銀礦集資,成為廣西主管財務的副董事長。在美國,劉詩琪收到了他的密友康有為的壹封信。康有為明確表示,廣西豐富的銀礦需要成為保皇派的“黨產”。這可能是人類歷史上第壹次出現“黨產”這個奇怪的詞,也是康有為的首創。令康有為失望的是,劉詩琪拒絕了康有為的請求。因為劉世傑已經發現,康有為伸手賺錢,不過只是為了彌補他醉酒的爛攤子。劉世傑的拒絕使康有為勃然大怒。從那以後,他們就同病相憐了。作為報復,康有為命令美國保皇黨成員起訴劉世傑欺詐。事實上,美國警察拘留了劉世傑,在清朝的外交幹預後,他被釋放了。
但這僅僅是開始。此時,日本間諜機構活躍在清朝前後。他們驚訝地發現,已經完成回國提議的劉詩琪被香港保皇會綁架,並命令他將自己壹半的股份籌集到公司賬戶,從而拯救了清朝皇帝。劉詩琪斷然拒絕,保皇黨不敢在港犯罪,只好放他走。劉詩琪回到廣西後半個月,兇殺案發生了。他在家裏遭到伏擊,被砍死了。劉詩琪被殺三個月後,廣西銀礦的另壹名股東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暗殺。兩起謀殺震驚了全國。畢竟,劉世傑是副省級官員。如果他說要殺他,那是不合適的。法院責令廣西限期破案。很快,壹名涉案嫌疑人落網,大量證據指向案件背後的主謀,即劉世傑的密友康有為。
因此,法院不得不對康有為發出第二次逮捕令。上次他是政治犯,這次他是罪犯。此時,康有為也順利完成了人生的第三次轉型,融資的領導者,這可能是他的真實身份。然而,清廷對康有為的追捕已經來不及了。這時,辛亥革命爆發,改變和重塑了政權。沒有人調查康有為謀殺劉世傑。他回到中國,定居上海,過著王子般的富裕生活。算上康的壹生,這個人絕對是壹個偉大的冒險家。雖然他個人的成功有其精明的因素,但也有特定的時空背景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他知道人性最需要什麽。用今天的商業術語來說,他知道市場是什麽。
不費吹灰之力,他就獲得了巨大的回報。在這個過程中,道德被嚴重忽視了。康有為壹生最大的成功不是下令殺人後逃脫了懲罰;不是他每次轉身都會帶來巨大的商業成功;但經歷了那麽多不光彩的事件,他仍然被正統視為“著名的現代政治家”。其實政治只是壹段時間內的產品標簽。壹旦標簽過期,他會毫不猶豫地扔掉。先利,後利,再名。壹種不道德的行為,在今天依然有利可圖,只能證明從康有為到100年前,人性、規則或者兩者都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