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藝術簽名 - 約翰托蘭是怎樣描述範佛裏特的?

約翰托蘭是怎樣描述範佛裏特的?

正當誌願軍為反登陸作戰準備忙得熱火朝天的時候,聯合國軍為試探中朝軍隊正面防禦的穩定性,策劃了壹個空、坦、炮、步協同作戰實驗的方案,並以飛機、坦克、重炮及步兵協同配合,向中朝軍隊防守的被聯合國軍稱之為T字山的芝山裏南205高地發起了猛攻。

聯合國軍的這壹挑釁行為,恰好給誌願軍壹次實習的機會。準備了這麽久,指揮員們也想看看我軍作戰還存在哪些問題。

美軍在上甘嶺戰役失敗後,範佛裏特悲哀地意識到,自己的機會轉瞬間就要失去了。然而身為二戰名將,即使是剩下壹線希望,他也要奮力壹搏。

範佛裏特打定主意,在他的權限範圍之內,並求得小師弟克拉克的支持,調集當時能調集的最大兵力和火力,在總統就職典禮那天,發起了壹次決定性的攻勢作戰,他叫囂要把T字山從中國軍隊手中拿下來,給總統獻禮,也給自己掙回點臉面來。

克拉克這次很痛快地支持了老學長。他明白,這位老行伍要幹到頭了,就由著他再搏壹把吧!

克拉克很同情範佛裏特,這位老學長的時運太不濟了。同時,身為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也想用壹次勝利的戰鬥行動來向新總統表明,自已在金化攻勢中未能得手,並不說明第八集團軍是壹支戰鬥能力不佳的軍隊,那個殺到平壤元山壹線的計劃也絕不是什麽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要想結束戰爭,他認為還是要在打字上下功夫。

範佛裏特選定的目標是T字山,也就是芝山洞南側高地。

美軍士兵經過偵察,報告範佛裏特,這個高地也就是壹個排的守備分隊。於是,範佛裏特認定這是個軟柿子。

這個高地在中國軍隊作戰地圖上準確的稱謂是205高地,因其形似T字,故聯合國軍方面稱其為T字山。

由於它位於城山、芝山防禦陣地的前沿,其南段又與聯合國軍陣地相連接,有很重要的戰略價值。

範佛裏特給這次攻勢的命名,卻顯得比攤牌作戰要保守得多,取名叫第八集團軍空、炮、坦、步協同實驗作戰,行動代號鞭撻。

雖然命名很保守,排場卻很張揚。

範佛裏特壹反在三角形山的百般防範,克拉克這回也很賣力地為老學長扯了壹回場子。

克拉克除了組織第八集團軍的高級軍官們來觀戰外,還招呼來12名記者。來者都發了壹份有6頁厚、用3種顏色套色、印制精美的實驗說明書和壹份附有實險主要項目和進程的劇情說明。

記者們最本能的反應是,得到了壹張百老匯的節目單。

範佛裏特的情報還真準,這高地上的確只有壹個排的守備分隊,即第二十三軍第六十七師第二0壹團第壹連第三排。

這個排的排長名叫樂誌洲,是個參加過解放戰爭的老兵了,雖說到朝鮮來這幾個月光在東海岸挖工事帶看海景了,跟美軍交手過招這根弦可壹直沒松過。請老大哥部隊介紹經驗哪,學習坑道作戰方法哪,幹部們到第壹線兄弟部隊實習哪,這幾個月裏也長了不少見識。

第二十三軍全軍上上下下都憋著壹股勁兒,要把華野老四縱那股子精神頭露出來給美國少爺兵們瞧瞧!跟第十五軍交接那功夫,他們又學了不少戰鬥經驗。

到了聯合國軍臨近進攻前壹天,火力突襲達到了最高潮。

那壹天,不算地面炮火,光是遠東空軍的戰鬥轟炸機群就在這塊高地上投下了136000磅炸彈和14箱凝固汽油彈。

這個火力支援的檔次,僅次於上甘嶺作戰的頭壹天。

在聯合國軍炮火準備期間,在與T字山相似的地形上,美步兵第七師第三十二團壹個加強營的攻擊部隊進行了多達9次的反復演練,直到每個人都了如指掌地熟悉了自己的任務。

為確保勝利,在臨行前,這個加強營還得到兩個噴火器分隊的配屬。

這種準備不可謂不充分。

1953年1月12日淩晨3時,範佛裏特首先發起了壹次試探性進攻。

與上甘嶺壹樣,免不了是炮火先把那個巴掌大的山頭給犁壹遍,然後炮火壹延伸,在4輛坦克掩護下,近200名步兵就吵吵嚷嚷地往山頭上沖。

這是美步兵第七師第三十壹團的壹個加強連。

美步兵第七師兩個月前在上甘嶺碰了個頭破血流,兵員損失甚為嚴重,撤出後經過整補,剛剛恢復了些元氣。

這次換了方位再打,那勁頭雖然已大不如在三角形山的時候,但在炮火飛機掩護下,還是鬧哄哄地開始了打進攻戰,還是顯得挺有氣勢的。

美軍認為這個高地的誌願軍是新上來的,不經打。果然,步兵們眼瞅著離山頂只有幾步之遙了,可還沒壹點動靜。美國兵們很得意,認為上邊的誌願軍已經被打光了。

其實,在美國兵打炮那會兒,誌願軍這個排正在坑道裏抽煙聊天呢!

炮火剛壹延伸,外邊的觀察員瞅瞅差不多了,就喊了壹嗓子:敵人上來了!

大夥兒把煙頭壹扔,操起家夥就沖出洞去。

劈裏啪啦,壹陣冰雹式的手榴彈、手雷、爆破筒飛了出去,劈頭蓋臉地砸在美軍的頭上。

霎時間,清脆的爆炸聲此起彼伏地響了起來。再過了片刻,那盯著找人的機槍、沖鋒槍聲就響成了壹片。美軍扔下壹片屍體,連滾帶爬地下了山。

在壹個上午,美軍前前後後折騰了4次這樣的沖擊。最後蹲在那高地上的還是樂誌洲們,他們只有壹人犧牲,6人負傷。

壹個加強連的美國兵,躺下的有50多個。這買賣,真劃算!誌願軍這個排是越打越高興!

25日,實驗正式開始。實驗完全是按節目單上的順序發展的。

8時至12時,遠東空軍出動F-84雷電式戰鬥轟炸機196架次,每批8架,每架攜1000磅炸彈,使著勁兒地反復蹂躪205高地。

與此同時,近100門火炮齊發,轟擊近4小時,除205高地外,還向城山、芝山陣地進行牽制性炮擊。

在炮火掩護下,美步兵第七師第三十壹團壹個加強營和33輛坦克在山下攻擊出發陣地完成集結,炮火剛壹延伸,坦克分隊立即前出,馬達轟鳴,炮火頻閃。

這是為了分散守備部隊的註意力。

按預定計劃,F-84戰鬥轟炸機編隊又用炮火和凝固汽油彈把山頭深耕細犁了壹遍。

這時,信號彈飛了起來,美軍步兵開始攻擊。

沖在最前頭是小約翰·阿博加特斯少尉的E連第二排。

在這時,高地上的守軍仍然是第二十三軍壹個排。還是第二0壹團第壹連,只是換了壹個排上陣。

頭幾天美軍炮擊的時候,他們白天都躲在坑道裏休息,到了晚上才出來整修壹下白天被炸壞了的表面工事。

連續四天,修了炸,炸了修,誌願軍戰士始終耐心地作好準備,壹門心思候著對方步兵自已送上門來。

果然,不久之後,對方真的就送上門來了。

和12日那場戰鬥幾乎壹模壹樣,守備高地的第二0壹團第壹連第壹排量敵用兵,在對方炮火延伸後,以小組為單位視對方進攻規模從坑道中躍出,先劈頭蓋腦把手榴彈、手雷爆破筒等砸下去,把美軍壓下去,然後再拿起機槍壹陣地狂掃。

美軍步兵第三十二團E連的景況很悲慘,第壹批手榴彈就把小約翰·阿博加特斯少尉給炸成了重傷。壹排被誌願軍守備分隊的支援炮火壓制在山巖下,三排拖著壹大批傷兵連滾帶爬,好不容易才逃了回去。

美軍二排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沖上了山頭,卻被隱蔽在坑道裏出來支援的誌願軍壹陣沖鋒槍、爆破筒給清掃得只剩下幾個殘兵敗將,費了老大勁才跑回自己的陣地。

結果,範佛裏特精心策劃了幾天的那些絕招都失效了。

戰至下午15時30分,美軍5次集團沖擊均被打退。

看著再打下去實在沒戲了,團長勞埃德·摩西上校只好下令撤退。

折騰了大半天,T字山還是牢牢控制在誌願軍手裏。

美國軍事歷史學家約翰·托蘭這樣描繪克拉克和範佛裏特炮制的這次節目的演出效果:這場大規模的表演在哭泣聲中結束了。

在這次戰鬥中,美軍***投擲了224000磅炸彈、8箱凝固汽油彈,支援的大炮、坦克、重迫擊炮和機槍、步槍,還在壹天之內發射各種炮彈17萬余發,投擲炸彈22萬多磅。

誌願軍依托坑道工事抗擊美軍,以傷亡11人的代價,殲滅美軍150多人。

鞭撻行動本來可以無人知曉,但誌在必勝的範弗裏特卻戰前邀請了壹些美軍軍官與記者前來觀戰。

在戰後,這些拿著三色計劃單觀看表演的記者們,就把範弗裏特導演的這出戲活靈活現地給報道出去了。

這場戰鬥,對於聯合國軍方面來說是壹場大規模的表演,但對於中國軍隊來說,卻是壹場不值得壹提的排級單位的小打小鬧,如果不是聯合國軍自己把它預先包裝得那麽光艷奪目的話,這場戰鬥在中國史書裏可能就名不見經傳了。

即使這樣,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二十三集團軍軍史》中,對這場戰鬥也只是輕描淡寫的幾筆,前後不過幾百個字,書中提及的人名也就兩個:戰鬥小組長劉開發右眼負傷,血流滿面,仍然頑強堅持戰鬥,……

排長負傷後,三班副班長陳誌同誌挺身而出,不顧燃燒彈燒著了衣服,燒焦了耳朵,以頑強的毅力代替排長指揮……

這個排也只犧牲了11人,而不是托蘭先生所說的65人。這說明,依托坑道工事的中國誌願軍,仗越打越精了。

對於範佛裏特來說,這場失敗的攻勢加速了他退出軍界的過程。

壹場小小的戰鬥,因為記者們的鼓噪,卻在美利堅合眾國的議會,引起了軒然大波,議員們紛紛譴責範弗裏特道:這是正常的軍事行動,還是供貴賓觀賞的角鬥士表演?

這種讓美國青年白白送命的實驗,價值何在?

總統是否準備以這種方式結束戰爭?

這樣下去,美國的死亡名單必定會更長……

艾森豪威爾再也不敢任由範佛裏特胡來了。

《朝鮮戰爭中的美國陸軍》對這場戰鬥評價是:這是壹次代價高昂的教訓,再次證實了無論是從空中或是從地面上的火力都不足以將躲藏在挖得很好的戰壕裏的敵人消滅。這場有限戰爭的優勢是在防守的壹方。

2月10日,也就是T形山戰鬥和總統就職典禮的半個月後,美第八集團軍司令官、陸軍中將詹姆斯·範佛裏特奉命離職回國,他的職務由美陸軍助理參謀長馬克斯韋爾·泰勒中將接替。

不過,艾森豪威爾還是給老同學範佛裏特找了壹個體面臺階下。在退役之前,範弗裏特被晉升至上將軍銜。

很多年後,美國軍事歷史學家約翰·托蘭這樣寫道:範弗裏特的任期成為打壹場有限戰爭的爭論和受挫的話題。

約翰·托蘭認為,這是範佛裏特將軍的壹個貢獻,盡管他很不光彩地離開了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