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3日,新華網刊出國際時評《美國醫改“闖關”的啟示》壹文,內容摘要如下:
美國醫保體系長期以來遭人詬病。壹方面,世界上幾乎所有發達國家都建立了全民醫保制度,世界第壹強國美國卻是例外,至今仍有4600萬人被排除在醫保體系之外,其醫保體制的普惠性和公平性遭到質疑。另壹方面,從醫療支出、醫療技術、醫護素質和服務水平來看,美國的醫療保健資源和水平都世界領先,然而其優勢資源並未轉化為醫療系統的高效率和公民的健康。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191個國家中,美國國民總體健康水平排名72位,醫療籌資分配的公平性排名55位。
美國多年來難以實現醫保“全覆蓋”的壹個重要原因,就是其以商業保險為主的醫保體系設計。商業醫保首先強調風險控制和贏利,這就導致保險公司在選擇客戶群體和設計保費時考慮了過多的商業因素,這種完全以市場選擇為主的體制勢必會導致壹部分弱勢人群被排除在醫保之外。這些人中,壹部分是新移民、小業主或小企業工人等,收入穩定性較低,商業醫保價格往往使其難以承受。還有壹部分是健康不佳或帶有既往病史的人群,在市場環境下商業醫保定價更高,因此他們也選擇不購買醫保。壹旦疾病襲來,很多家庭變得壹貧如洗。同時,這種制度下形成的利益集團也使政策調整舉步維艱。而奧巴馬的醫改正是要以政府強勢介入的方式,實現醫保系統的“全覆蓋”。
23日,香港文匯報刊出社評《美國醫改新壹頁 經驗值得港借鏡》。社評說,美國醫療改革涉及盤根錯節的政經關系,但奧巴馬最終頂住壓力,成功通過法例,以扭轉醫療體系投入多而保障不足的弊端。美國經驗對香港醫療融資有啟發,尤其是在規管保險機構及保費方面更有可資借鏡之處。
25日,香港大公報刊出署名文章《奧巴馬慶醫改“勝利”為時尚早》。文章稱,隨著奧巴馬在文件上鄭重簽名,醫改方案終於成為法律。說“勝利”,似不為過,但展望未來,醫改實施道路上仍荊棘密布、障礙重重,奧巴馬離最終的“勝利”依然遙遠。壹場民主、***和兩黨圍繞醫改所進行的沒有硝煙的大戰才剛剛拉開帷幕。
25日,美國精英保險公司總裁布奇·茲瑪在芝加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指出,盡管美國總統奧巴馬剛剛簽署的醫療保險改革法案有積極的部分,但這個對醫療保險系統的整體改革是美國根本承擔不起的,它將給美國帶來很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