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希特勒發表了他畢生唯壹的作品《我的奮鬥》。由於在二戰後遭到嚴禁,如今已經很難看到此書的全本了,只有其中的某些語句偶爾會被人提起。我們最好不要斷章取義,還是從希特勒的演講錄音中尋找他發跡的答案吧。 希特勒的口才與精力極其驚人,他曾創下了在壹年內競選5個不同的職位,7天內拜訪20座城市,壹天內公開演講10次的記錄。幾乎每次演講都是脫稿進行,而且針對各地選民關心的不同問題,他演講的內容也各不相同。
在當今這個時代,像他那樣的演說家已經很少見了。作為壹個長期生活在巴伐利亞的奧地利人,他的德語普通話能講得如此標準,實屬難能可貴,這也說明了他在演說方面花的功夫。
希特勒的演講有很多不同與別人的特點:首先,他在演講前壹定要沈默很長的時間,壹直等到群眾由鬧到靜,又從靜到嘰嘰喳喳時,才開始發言;其次,他演講開始時語調極其平緩,但很快就激昂澎湃起來,伴隨著手舞足蹈,還經常掂起腳尖,幾分鐘內就可以達到歇斯底裏的境界;再其次,他的演講從來不超過半小時,往往只有十分鐘左右,在此期間,他不會給聽眾任何打瞌睡或織毛衣的機會;最後,他演講的內容相當簡潔,提到最多的就是“德意誌”、“國家”、“民族”、“振興”、“正義”、“敵人”、“形勢”、“鬥爭”、“成就”之類的詞,從來不引經據典,只談論現代的事情。在他牙縫裏冒出的每壹個字都洋溢著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氣息,令從幼兒到老者的全體人民都為之熱血沸騰,那種瘋狂的場面使得文革都黯然失色。
讓我們來看壹段他演講的摘錄: “德意誌,人民們,同誌們。在今年1月,英法等國對我黨、我國提出了……、……、……。我堅決地拒絕了他們的這種無理要求!我從不相信外國人的援助!從不!我從不相信那些來自我們國家與民族之外的所謂援助!德意誌的未來要靠我們的人民!只能靠我們的人民!德意誌人民,神聖的德意誌人民,必須用自己的勤勞、智慧、冷靜、勇敢來克服壹切困難!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前進,我們的民族才能振興!那些所謂的外交和非政治性援助的唯壹目的就是破壞我們國家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敗壞我們民族的鬥爭意誌!在那些所謂的國際組織和協議裏,也隱藏著同樣不可告人的邪惡目的!……希特勒領導下的德意誌政府只為本國人民的生存和發展而奮鬥!那些我們永遠的敵人,德意誌永遠的敵人,從他們的舌頭上流出來的只能是謊言!任何與他們合作的企圖都是對德意誌民族的背叛和犯罪!背叛和犯罪!我們將和這些無恥的、邪惡的敵人們鬥爭到底!鬥爭到底!直到永遠!直到徹底消滅他們為止!……我們已經克服了無數的困難,獲得了無數的成就,世界上沒有什麽力量能夠阻止我們!最後的勝利必將屬於德意誌人民!……”
山呼海嘯般的掌聲與叫好聲貫穿了他的整個講演過程.這種極度排外、惟我獨尊的右傾民族主義思想,與壹戰後德國人極度的失落感截然相反,但又緊密相連,它們形成了壹把利劍的兩道鋒刃,都是可以殺人的,而且是殺人不見血的。
當時有報刊曾經這樣評論希特勒:“此人正在用演講殺人。”後來的歷史證明了這句話的高瞻遠矚。但我不想單純指責希特勒本人,德國後來的納粹化並不取決於他的這種思想,而取決於全國人民對於這種思想的認同感。
事實上,不僅僅是在德國、意大利、奧地利和日本,就是在捷克、丹麥、波蘭,甚至法國和蘇聯,都有希特勒的支持者和崇拜者,在當時,那是壹股席卷全歐洲,甚至半個世界的浪潮。誰應為此負責呢?恐怕不只是希特勒和墨索裏尼等幾個人吧。
如果不是當時的世界秩序缺乏公德和仁慈的話,如果沒有英、法、美等國對德國赤裸裸的無情剝削,如果不是魏瑪***和國把經濟治理得壹團糟,並且還不斷喪權辱國的話,這種思想浪潮在德國絕不會有供其生長的土壤。人民會對希特勒的演說無動於衷,甚至大加嘲?後來執政時表現出的藝術水準看,他如果壹心撲在繪畫上,也許還真能成為藝術大師呢。眾所周知,這種人的精神狀態壹般都與常人有所差別。 希特勒的演講才華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從錄音中我們可以發現,希特勒向群眾們灌輸的理論並不多,它們與其說是政治演說,還不如說是壹位軍官的戰地動員令。
這種演說的方式,其實是他從壹戰的戰壕裏耳濡目染,逐漸總結出來的。當年靦腆而沈默寡言的那個老兵,經過在二十年代不斷的摸索,逐漸成長為壹位能夠控制聽眾感情的演說大師。納粹黨早期,他在政治運動中經常顯得手足無措,當年軍隊裏的上司就評論他缺乏組織才能,不適合擔任領導職務。
他早年的貧寒生活既是他的資本,也是他的負擔。資本在於,他能夠想工農群眾之所想,急工農群眾之所急。工農群眾很容易就把他看作自己人,他在演說中也常常提到這壹點。負擔在於,他長期擺不起領導官員的架子,總是時而和勞苦大眾稱兄道弟,時而又像壹個搖滾歌星那樣四處為崇拜者簽名合影,其形象與壹位重任在肩、深思熟慮的大政治家很不相稱。
雖然時間像壹條滴在頑石上的水流,逐漸改變著這壹點,但他平易近人的作風直到死都沒有改變過。 大選畢竟不是光靠熟練的演講就能贏得的,希特勒和納粹黨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施政才能。
1931年,德國已經有了500多萬失業者,相當於全國成年人口的四分之壹。他們的生活幾乎全無著落,雇人的單位少得可憐。無論是保守黨、社民黨,還是***產黨,都只知道在議會和刊物上互相批評,“主義”提了壹大堆,但什麽解決現實問題的具體方案都拿不出來。納粹黨則反其道而行之:基本上不和別人爭辯理論的它,此時幾乎被建成了壹個大公司,黨員們無不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德意誌人民生產自救的活動中去:有搞市場情報的,有搞推銷的,有搞組織的,有搞運輸的,有搞培訓的,有搞財會的,對窮人們有求必應,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照顧、體貼他們,簡直和宗教組織或紅十字會壹樣。不管什麽人,只要壹加入他們的行列,便能保證天天吃飽肚皮,從此不再失業。
工人們不領工資-反正此時馬克的價值同廢紙壹樣-而是領大鍋飯和壹些實物補貼,比如衣服、工具之類,還負責介紹福利住宅。對勞苦大眾來說,這是多麽大的壹個刺激啊!
負責發放大鍋飯的納粹黨員壹邊往窮人們的碗裏倒土豆、面包和副食,壹邊淳淳善誘地對他們說:“您瞅,咱們這國家披山帶河,沃野千裏,要物資有物資,要科技有科技,年年得諾貝爾獎,物理、化學、醫學,照單全收過。可說起這經濟,咱就能搞成現在這樣子呢?還不是因為當權的都被帝國主義收買了,什麽正經事都不幹,整天就知道貪汙腐敗,禍國殃民?您再瞅,街上的那些警察,就知道在咱老百姓面前神氣活現的,其實個個不都是賣國賊的小走狗嗎?這些混帳王八蛋全都是德國人民的公敵!啥時候咱們希特勒主席上臺了,啥時候咱們這苦日子才能有盼頭哇!”
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在成千上萬工農群眾對他們的再生父母-納粹黨感激不盡的淚水中,1932年德國總理大選的勝負就已經很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