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932年8月22日,南黃海北部6.2級地震。
三、1937年8月1日,菏澤7級地震。菏澤、東明兩縣破壞嚴重,極震區房屋幾乎全部倒塌,造成人員傷亡18000余人。
四、1939年1月8日,乳山5.5級地震。死亡8人,許多人受傷。
五、1948年5月23日,威海西北6級地震。
六、1948年5月29日,菏澤5.5級地震。
七、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級地震。重災區為惠民地區,造成9人死亡,353人受傷。
八、1983年11月7日,菏澤5.9級地震。烈度為七度強。震中區出現噴沙冒水現象,河岸溝渠等地出現重力型滑塌、開裂、陷坑等;遭受震災的有菏澤、濟寧兩個地區11縣(市)的190萬余人,***損壞房屋116萬余間,其中嚴重破壞30.1萬余間,倒塌6.1萬余間;震壞各種橋梁1237座,涵洞水閘194座;死亡46人,傷5138人,其中重傷433人;直接經濟損失3.05億元人民幣。
九、1992年1月23日,南黃海北部5.3級地震。距震中最近的潮連島震感強烈,大部分人夢中驚醒,驚慌失措,逃出戶外。震中距離海岸線最近為110余千米,因而只在陸地造成有感而無破壞,其中青島市區和膠南市震感較強,個別房屋墻和天花板出現裂紋,整個膠東半島、魯南及蘇北的連雲港、鹽城、淮陰市轄區有感。
十、1995年9月20日,蒼山5.2級地震。1995年9月20日11時14分,蒼山縣沂堂鄉(北緯34度57分,東經118度6分)發生5.2級地震。這次地震***毀壞房屋16間,嚴重破壞484間,中等破壞8797間;地震造成320人受傷,其中56人重傷,其中絕大多數為震時學生跳樓受傷或爭搶外逃而被擠倒踩傷壓傷;直接經濟損失約2000萬元。東至青島、煙臺、西至河南濮陽、南至安徽蚌埠、北至河北滄州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