弒弒這兩個是同壹個字,讀作shì。
基本字義
古時稱臣殺君、子殺父母:~君。~父。
部首:弋,部外筆畫:9,總筆畫:12
字形結構異體字:弒
漢字首尾分解:殺式
漢字部件分解:殺式
筆順編號:341234112154
筆順讀寫:撇捺橫豎撇捺橫橫豎橫折捺
組詞如下:
篡弒、弒虐、屠弒、劫弒、畔弒、放弒、弒父、鴆弒、烝弒、弒君、陳恒弒君、弒父殺母、殺父弒母
擴展資料
字形演變
組詞解釋:
1、篡弒:猶篡殺。謂弒君篡位。
宋 蘇軾 《上皇帝書》:“ 齊 至強也, 周公 知其後有篡弒之臣。”?
白話釋義:齊國最強大的,周公知道後來有篡位殺君的臣子。
2、弒虐:指弒君。虐,殺。
南宋範曄《後漢書·孔融傳論》:“是以 孔父 正色,不容弒虐之謀; 平仲 立朝,有紓盜 齊 之望。”
白話釋義:因此孔子父親嚴肅,不容許有弒君的陰謀;晏平仲立於朝廷,有緩解竊取了齊國的願望。
3、屠弒:猶屠殺。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誅妖檄文》:“其自 順治 亂我諸夏,實為罪魁,十八省之忠良多遭屠弒。”
白話釋義:他從順治亂我華夏,實在是罪魁,十八省的忠良多遭屠殺。
4、劫弒:挾持、殺害君主。
漢 王充 《論衡·實知》:“ 太公 治 齊 , 周公 睹其後世當有劫弒之禍。”
白話釋義:太公治理齊國,周公看到他的後代會有劫持殺害之禍。
5、畔弒:叛國弒君。畔,通“ 叛 ”。
漢 徐幹 《中論·夭壽》:“ 子胥 違君而適讐國,以雪其恥,與父報讐,悖人臣之禮,長畔弒之原。”
白話釋義:伍子胥違背君而去走,都不足以證國,以洗刷過去的恥辱,與父親報走,都不足以證,違背作為臣子的禮節,長畔殺死的原。